08.29 石阡人驕傲,全是因為它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標題有改動

當記者的時候,我很喜歡去澡堂子泡澡,南京城從南到北的澡堂子,幾乎都有光顧。

倒不是因為我潔癖,實則是澡堂子裡能探聽不少有趣的事情。

三教九流扒光了累贅,像是下在沸水鍋裡的餃子,肚子裡的事藏也藏不住,一樁樁浮了出來。

時間久了,泡澡經常遇見的人,就成了莫逆之交。人家問道,“你倆關係咋這麼好?”

哈哈一笑,都坦誠相見了,還有什麼不能交代的?

在石阡的這些日子,大部分時間,我都在找當地人搭訕。

這裡的人不油滑,眼神很乾淨,說的話不一定中聽,但都是實話。

後來想,這與他們喜歡泡澡的習慣大有關係。

要知道,沐浴原本起源於佛教,即可滌心又可蕩慮,藉由虔誠的儀式,心生感恩之情。

石阡人最驕傲的,就是那汩汩流淌的溫泉水。

泉眼緊鄰五老峰下的龍川河,帶著氤氳的水汽,從山麓石澗處噴湧而出,最終匯入涓涓河流。

雖然生活在大山包裹的黔地的人們,自古就比其他地方多了些討生活的艱難,但似乎也沒有太多的抱怨。

對於上天賜予的福澤,當地人心懷感恩,為這溫泉水編織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傳說中的人物都是救世的神仙,人們通過代代口耳相傳,感念上蒼予一方土地的恩澤。

到過石阡的人,總是羨慕當地人的皮膚。

他們的皮膚泛著都市人嚮往的那種健康自然的色澤,這歸功於溫泉水的浸潤。

佔據著天時地利,45度的溫泉水,被石阡人用來“水包皮”外加“皮包水”。

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用“礦泉水”洗澡,用“洗澡水”泡茶。

生活在老城裡的人,每天一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手拎著水桶,一手端著小板凳,去泡溫泉。

板凳是用於泡澡時坐著休息的,水桶是用來打溫泉水回家泡茶飲用的。

老城裡人的泡澡,都去龍川河南岸的一處池子。

半天然的池子裡擠滿了人,老的少的,一個挨著一個。

泉水從池子的底部涓湧而出,順著石槽緩緩流淌。在這裡,沒有人在乎你躺的姿勢是否優雅,各自尋了位置,怎麼安逸怎麼來。

你聽著邊上的人擺著龍門陣,睜眼望著近處的山巒、頭頂的藍天白雲,一切都那麼剛剛好的滿足。

到石阡,很多人都是奔著溫泉而來。

據說,一進入池子,是不是本地人立馬見分曉。

本地的人對於泡溫泉已經寵辱不驚,外來的當然會帶著點驚喜享受的表情。

在你投身那一池溫潤的時刻,那聲不可方物般“哇”的一聲,已經暴露了你的身份。

在我發出“哇”的一聲之後大約五分鐘,一位來自重慶的大哥,舒服地哼了幾聲,對我說,“巴適得板!”

作為回應,我也喊了一聲,“爽!”

但我更願在夜深時分,置身於這澄淨天空之下的湯池。

看著遠遠的紅燈籠一盞盞在城市的簷梁亮起,聽著龍川水流動的聲音,望著那輪高懸的明月,聽清風從林間傳遞而來。

規範辦酒行為

減輕群眾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