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宮廷名菜“八寶鴨”究竟該怎麼做呢?

久鄰手機網


壹周君倒是在上海老飯店吃到過幾次八寶鴨。雖說現如今在全國各地滬菜、蘇菜的高檔館子裡,你偶爾也能見到它的蹤影,用料和製作也還是遵循古法,但你永遠不會再尋到所謂那種“宮廷名菜”的尊貴感了!

壹周君問過一位滬上名廚,按他的說法:八寶鴨是道功夫菜!要把整隻鴨子去骨,而不破壞鴨身, 這種技巧和刀工首先由需要熟練工種。另外填進鴨子裡的材料比較多, 要花很多時間來煮,最後要做到酥而不爛,就需要把控火候,其實這是很難滴!

傳統的八寶鴨屬於蘇菜,在乾隆時期的《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中就有記載:“正月二十五日,蘇州織造普福進糯米鴨子,萬年春燉肉,春筍糟鴨,燕窩雞絲”,這個糯米鴨子,其實就是八寶鴨。清代的《調鼎集》和《桐橋倚棹錄》上都記載它的詳細製作流程,當年它還有一個牛逼的別名——”蓮子霸王鴨”。

八寶鴨顧名思義就是採用了八種輔料,包括有綠豆、薏米、蓮子、糯米、茨實、瑤柱、鹹蛋黃和火腿絲,鴨子必須要選用當年春天長成的仔鴨,整個的脫骨後,用老抽上色,先下油鍋稍微煎一煎,然後胸腔裡填滿以上的輔料,配料還要事先加入鹽和糖充分拌勻才行。

最後就開始上蒸籠蒸啦,開小火起碼要蒸三小時以上,糯米和綠豆才能蒸到軟化,同時各種餡料才能完全吸收鴨汁的精華。

最後吃到口中的感受就是鴨肉酥爛鮮香,內餡入口即化。

而現如今我們吃到嘴裡的八寶鴨,更多意義上應該算是滬菜。因為製作方法出自上海城隍廟老闆店,當年老闆用的是雞來製作,在胸腔裡放入了板栗、筍丁和火腿等等配料,上籠蒸熟後香味四溢,惹得客人蜂擁而至,後來就改進了用了鴨來製作,因為鴨的胸腔更大,輔料運用也可以更充分,所以,八寶鴨就流傳下來啦!

但是咧,這樣雖然將八寶鴨的升價降下來了,但也簡化了流程,精簡了輔料——不再拆鴨骨,直接開背,填入配料,用錫紙封好再上籠蒸。

最後上桌前,澆上原滷配的蝦仁和青豆。雖然看上去挺漂亮的,但口感和感受,始終和原版的有差別滴!


武漢壹周


大家好,我是尹小廚,很高興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宮廷八寶鴨,是中國傳統名菜,在我國的山東菜,川菜,蘇菜中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烹調方法,是將整鴨脫去鴨的骨頭,在往鴨肚中填入糯米、青豆、火腿、苡仁、芡實、香菇、蓮籽、百合等八種餡料,蒸熟即成,成菜特點形如葫蘆,鴨肉嫩,餡心餈糯疏散,滋味鹹鮮香醇。

宮廷八寶鴨,是滿漢全席108道菜中的一道,隸屬江蘇淮揚菜,根據葫蘆鴨演變而來,是一道歷史十分悠久的菜餚,也是蘇州有名的傳統菜餚,因加入的原料具有一定的中藥藥效,所以對人體有著養身的作用,非常適合老人和小孩子食用。

八寶鴨的難點在於整鴨脫骨,這是一個相當考技術的活,從現在的從廚者來說,能順利完成這個技術的從廚者已經很難找到了,傳統的脫骨方法,是先從頸部下刀,從上往下一步一步的完成,先取下鎖骨,再是鴨翅,鴨胸骨,主骨,鴨腿骨,最後收尾即可。

八寶鴨的具體做法,原材料有,鴨肉1只、海參、乾貝、蹄筋、幹香菇、冬筍、火腿、蓮子、糯米、苡仁、青豆、姜、水澱粉、雞油等。

1、將脫去骨的整隻鴨子,洗淨血水,將海參、蹄筋、冬筍、火腿切成小丁,下開水汆一下,乾貝,香菇,蓮子經過蒸發後,香菇切丁,乾貝撕成絲,糯米先蒸一下備用。

2、取一個大盆,入以上所有的配料,加入鹽、味精、薑末、雞油,拌成八寶餡備用,然後把配料裝入鴨子的肚內,填滿後,用紗布條將口扎住,

3、把已成形的葫蘆鴨在開水鍋中略浸一下,撈出搌幹水分,在鴨身上均勻地抹上麥芽糖,晾一下,待表皮乾爽,然後鍋中放油,燒到七成熱,放入八寶鴨,炸至桔黃色撈出。

4、將鴨放在腰盤裡,加入蔥段、薑末、上籠蒸至酥爛,取出後揀去蔥、姜,湯汁潷入鍋內,煮沸勾入流水芡,下入明油,起鍋澆在鴨身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