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兒子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兒子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看過《皇帝二大爺》的人,一定對劇中的“瓦罐墳”印象深刻,兒子親自送60歲的老母親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直至墳墓完全封死,而老人只能在狹窄的墓中等死,每吃一頓飯就意味著離死亡更進一步,其殘忍程度不亞於活埋,從倫理的角度來說還尤有勝之!

很多看過電視劇的人都對劇中這一幕表示質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怎麼可能會發生如此慘絕人寰的事呢!

在我國曆史裡,有這樣一種習俗簡直是讓人毛骨悚然,這種習俗使得人的壽命終結於60載。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習俗,就是“瓦罐墳”,相信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種習俗,而且從字面上,也不能理解,說不定還會認為,這是在人死後,把墳修得和瓦罐一樣。我想說,這種想法對了一半,為何一半,則是因為,並不是在人死後把人葬入瓦罐一樣的墳裡,而是在人還未死時,就把人給送進去了

這種風習的大體情形是,老年人年歲到花甲的時候,一律要處死,或是活埋,或是壘入牆中,或是送進“自死窖”任其凍餓而亡。最後這兩種棄老的形式又有“瓦罐墳”、“寄死窯”之稱。 “瓦罐墳”到底多殘忍?當時家中老人一旦有了60歲,便會被用“瓦罐墳”的形式進行葬禮。

那既然懲罰嚴重有些人為什麼這麼做麼,正史幾乎沒有記載這種事情,但斷定的是這僅僅是民間的一種流傳,偏見於一些野史當中。現代電視劇中但也有類似的表現,《皇上二大爺》中便有將自己年老的母親關在瓦罐屋裡等死的片段,由此可見這種瓦罐墳確實有人多人知道,也許歷史上真的出現過。瓦罐墳的存在卻是一個畸形的習俗,其中也有貧苦人民的辛酸。有些老人年紀大了不能動彈了,為了自己不連累自己的孩子,就會主動提出這種畸形的送葬方式。有句話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打仗主要靠的是壯年勞動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老人說是一種累贅也不為過,但話說回來採取瓦罐墳這種方式埋葬老人未免太過於殘忍。​

很多人會想,既然是孝子,那為什麼要把家裡的老人送去墳裡,這多殘忍啊,所以,把家裡老人放入墳裡,有幾天才放一塊磚的,到底是不是孝子呢,這真是讓人費解。其實,我想孝順的孩子們也是不願意的,不過是因為這是當地的習俗,當地人深受這種習俗的影響,就會認為這是正常的,老人們也不會去怨恨自己的孩子們,只是希望孩子們能經常去和他們聊聊天,這就行了。

“瓦罐墳”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喪葬習俗,只存在於一些蠻夷之地,實際上中國從古至今都十分注重“孝道”,孝敬老人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但這裡面卻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生產力的高低可以決定社會的文明程度,之所以會有“瓦罐墳”這種慘劇發生,根源就是食物不夠,生產力低下。

管仲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只有先讓人們吃飽肚子,才能談精神方面的東西,所以我們今天要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首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先把“蛋糕”做大,再想辦法把“蛋糕”做好!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