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和病毒的闪电战与持久战

学习心得与您分享,大家抱团取暖,一起探索创新理念的新边疆。



读了《邵恒头条》中关于对抗新冠病毒的文章很受启发,心得和大家分享。


病毒从中文上理解,是既有病又有毒,让人忍不住害怕,逃避不及。


病毒的英文名Virus,它的词源拉丁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蛇的毒液,一个是人的精液。


生与死都包含在这个词里。


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同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他们是这一家族中的远房亲戚。


据报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和它的远房亲戚比起来有它自己的特点,它的毒力和传播力不如SARS强。


从出现的患者数量和它的隐蔽性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在某种程度上,它和流感有许多相似之处,很像是著名的1918年大流感和2009年H1N1猪流感。


有的专家把它称为“大号流感”。


只是我们对这种病毒还不很了解,这容易引起我们畏惧和恐慌。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从借鉴历史上对付流感大爆发的经验来对付这次“大号流感”,而不再照搬抗击SARS的成功经验是不是会更有效,损失相对小一些呢?


疫苗是对抗如此大规模的流行疾病的最好的武器。


新型冠状病毒短期内好像不太可能研制出特别有效的疫苗。人们只能用隔离这种古老却最有效的方法来抵抗病毒的入侵。


快速修建新医院,大规模限制人员流动,各个社区高度戒严、禁止外来人员,发现一例患者就隔离一栋楼的居民……


目前很多类似“战时措施”的防控方法大概率都是无法持久的。


对社会和经济所造成的压力可能也会大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我们在同仇敌忾和病毒一拼的时候,也需要着手开始做好疾病长期流行的各种准备,闪电战有可能变成持久战,防止“一刀切”。


有时候 “一刀切”所带来的副作用,有可能超过病毒进攻本身带来的损失。

平心而论,一种新的“大号流感”从此存在于人类世界,隔三岔五出来小规模流行一下,其实也不是一个完全无法接受的局面。


流感每年都会流行,但是似乎也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恐慌,没有多少地方会因此停工停学,甚至接种疫苗和戴口罩的人比例都非常有限。我们和病毒之间的战争,大概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这是一场最长的持久战。


这场战争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而病毒和人类都在这一场又一场战争中,找寻到自己生存的道路。


我们可能有必要开始考虑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可能性。


是不是可以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开始为各种“战时措施”的退出制定时间表?


伴随着“战时措施”的退出,是否应该开始思考新趋势下更普适、更温和的疾病诊疗措施。


比如分级诊疗,公共用具的定期消毒,生病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注意礼节,让防疫工作走向长期化、常态化。


病毒和人类的关系不是简简单单的你死我活的对抗关系,而是一段跨越千万年相爱相杀的历史。


病毒离了人类活不了,人类离了病毒也活不了。


只是每个物种应该恪守在大自然所划定的边界当中。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人到七十岁的最高境界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们人类也会在一次又一次抗病毒中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美国的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