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消费险那么便宜,为什么还要买长期的?


关哥此刻正在三万尺高空打字,没错,又飞了。晚点两个多小时,感谢国航。

候机的时候又翻出延误险条款看了看,顺便也归拢了一下名下的一年期短期消费险,发现还挺多的呢。

有医疗的消费险,百万保额你们都知道的,虽然有一万元的免赔额,但在高额赔付的部分还是给力的。

有综合意外险,意外身故、受伤都可以赔付。

有私家车驾驶意外险,跟司机不跟车,除了司机乘客也一并受保障。

有家财险,房屋的火灾偷盗水管爆裂,甭管是你淹邻居还是邻居淹你都在保障范围内。

有旅游意外险,除了高额航空意外保障,还有紧急救援、飞机延误、行李丢失证件丢失等等赔付。

加上近十年不断添加的各类保单、公司的医疗福利、大陆的社保、信用卡自带保障,杂七杂八保障真心是挺多的。

有人就问了,既然有这么合算的消费险,我干嘛还要买死贵的期交险种。

而且这么多种保障究竟有什么区别?到底怎么搭配?按什么顺序买?




先说结论,心急的不用等。

购买顺序是酱的:

1、期交的终身险,保障含寿险和重疾。或者到六七十岁的也行,总之要长的。

2、医疗、意外类的消费型险,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一年期的。

3、社保医疗的部分有条件一定留住,没有社保的请在第一条的险中之上附加医疗报销险。

4、公司福利的团体险自动享受,有些公司会有一些自选的部分,可以酌情增加,自己去咨询人力资源部。

现在说理由。



先说最贵的期交型保险。

只要投保通过,在保险期间内无需重复核保。保上基本就能管大半生或者一辈子,具体看条款。

大多数保费不变化,根据投保当时的情况确定,同样条件下年纪越小越便宜。

多数情况都能拿到保额,即使晚年提前拿现金价值也不亏本。

贵,一年少说几千,做多需要大几万。

你看,这就是为什么期交型的产品要早做,身体健康才能通过审核是一方面,年龄越小保费越低是另一方面。

期交型产品投保的要求最高,但只要通过,维持保障的要求最低。保障维持期间不需要再次核保,而且保险公司和中介渠道到期都会提醒交保费,或者设置自动扣款。只要现金流没问题,保单的延续性可以得到很好的把握。

要买赶紧买,同样 50 万的保额,23 岁买一万五有找,20 年交个 30 万。到了 40,可能两万都不一定够,20 年要交 40 万。当然了,到 50 岁你可能想买都买不到了,有几个人 50 岁了身体还没点毛病。

什么?你还没买过期交型的?来,听我的,买点,买不起 50 万买 20 万也行。如果你连一年几千块缴费都费劲或者心疼,那要真是有什么问题,20 万医疗费岂不是要命?当攒钱呗,一月几百块还不够买件衣服吃两顿饭的。


再说下一年期消费险。

保障只有一年,到期就结束,想再保重就新再买。中间如果忘记,保障就会出现空档。

保额一般有限制,特别是网络投保类,因为核保难以控制,所以不可以买特别高的保额,保险公司也要控制风险。

险种变化快,可能你觉得很好的险种,等一年之后想续保,却已经不卖了。

年龄变大的时候,保费也会跟着增加。二三十岁不觉得,四五十岁很可怕。

重新再买时身体状况可能发生变化,不符合核保要求。

没有赔付保费也拿不回来。

便宜,真心便宜。

保障这种长期的规划,本身最需要的就是确定性,所以一年期的消费险,作为补充是特别合适的。但是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所以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追求性价比而只买这种,那就等于因小失大了。



社保,我碰到的看法是两极分化的,一部分人觉得有社保就够了,一部分人觉得社保完全没用。

社保是最基本的社会福利,能要还是要吧,比起商业保险还是合算的,毕竟国家不追求营业额和利润率。但是中国毕竟人多,这种福利只能涵盖基本面,小病小痛没什么感觉,病情越严重报销比例越低,进口药都是自费,更别提一些特效药。关哥没少帮朋友在香港找癌症的靶向药,一支两万多,啧啧,根本指望不上社保。

说个亲身的例子,四五年前我父亲住院做个小手术,其实就是手肘部分开个刀,不知道为什么也要全麻。当时人已经推进手术室了,麻醉师把我和我妈叫过去,让我们选麻醉方案,三种,每种社保报销的比例都不一样,每种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也不一样,有国产的,有进口的。医生的口罩、消毒水的味道,都让人无法冷静,眼都不眨直接选副作用最小的,报销比例只有30%。到这种时候,钱算什么,老爸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单位,福利真的很好,比如大的金融公司,外资企业,或者国企,不但基本医疗福利好,还有很多补充的团险。不管是重疾还是住院,甚至配偶和子女也能一并享受保障。关哥先表示一下羡慕。

这些年见的客户里,一个重要群体就是公务员,各种局长处长科长也没少见过。说实话体制内的日子真心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大众印象中的轻松稳定福利好背后,这个群体也有自己的担忧和难处。我记得有个客户,在体制内做了十几年之后下海,发现自己一没有养老金,二没有医疗保险,所有的福利随着辞职一并消失,感觉国家人民深深亏欠了自己,跟我整整吐槽了俩小时。

所以,工作单位的福利,跟不了自己一辈子,还是当补充吧。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那句话,保险本身的设计,就是有反人性的部分。追求性价比没毛病,便宜的消费险我自己也没少买,而且现在各个平台竞争这么激烈,有便宜该占还是要占的。但如果单纯追求性价比,路又走偏了。莫忘初心啊宝宝们。

最后忍不住想讲个故事,你们都知道关哥接受过无数次咨询,以前公司有位人事部的姐姐,当年我入职还是她办的,人很好。有年年初她问我:“哎,关儿,你帮我家三口做个方案吧。” 我说好,问清了年龄预算想法,认认真真设计了一套方案发过去,姐姐说:“好,谢谢啊,我看看。”然后石沉大海。第二年年初,姐姐打电话给我:“关儿啊,最近有什么好险种吗,你帮姐设计个方案。”我说好,把去年的方案重新算了一下费率发了过去,什么都没变,就是贵了。如此往复了好几年,直到我离职。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姐姐你最后到底买了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