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两地书,湘鄂情!

衡阳医疗队队员们在湖北黄冈一线很忙、很累,但看到病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转,一切都值得。让我们跟随衡阳医疗队队员

赵敏、彭文华、易兴科和吴小慧的抗疫日记,一起走进他们的工作。

ICU不平静的夜

2月14号接到通知,要我去ICU支援一周,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和闺蜜的鼓励,我还是鼓起勇气去试试,也许会有另一番眼界。


湖南ICU我是第一批去支援的,在这还有和我一队的杨宏发医生,有个认识的人还是很安心,也有个人能一起上班下班,没那么孤单了,我们ICU组合正式成立啦。

说实话刚开始接手确实有点慌,ICU里面全是机器,有些见过的,还有没见过的。ICU确实很累,除了普通病房里大家都知道的,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各种管路通畅情况,以及给予生活上所有的护理,在这个病毒活跃的环境中还要考虑自己的安全。我管的4个病人中,一个病情尚且稳定,另外的3个都让我有些余力不足。13床叔叔最开始有一个家属在照顾,所以他还是蛮听话的,但第二天我去接班时,发现他家属已经被送去医学隔离了,他情绪很浮躁,不肯吸氧,还经常把氧管自己拔掉,交接班的护士说留置针都被他自己拔了几个,我就打通了他家属的电话,沟通一番后,叔叔情绪开始慢慢稳定了。在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里,一句问候的话,一个鼓励的动作,甚至一个微笑,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吧。接触几天后对她们的病情开始慢慢掌握,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

凌晨5点,17床叔叔血氧饱和度出现下降,只有63%,在大家排除了呼吸机的故障后,杨宏发医生通过体格检查迅速判断出病情---是气胸,随即对患者进行了胸腔穿刺,患者血氧饱和度立马上升至93%。刚把这边的紧急警报解除,15床奶奶血氧饱和度就降到了65%,当即就决定进行气管插管,几个美小护马上准备好所有物品,刚开始我们还在讨论奶奶比较胖插管会增加难度,但是对邝医生娴熟的插管技术不得不惊叹一下,利用最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插管,缓解了病人呼吸困难的症状,接下来还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一管管的液体,一个个危险的操作帮这位奶奶暂时跑赢了死神,所有的医护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救治,所以这场战役我们一定会胜利。


ICU的这一夜不太平静,但是这6个小时足够我们回忆。

衡阳医疗队 赵敏

我在ICU的日子

湖南ICU成立了,有幸成为第一批进去的队员,为期十天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结识了更多的战友。

ICU真的是个超级考验人的地方,这一刻可能还是病情稳定,下一秒就是各种抢救,尽管病情发展的让人措手不及,但是大家也能有条不紊,配合默契的做好抢救工作。在这里,我经历了临时协助医生深静脉置管,因病情需要给病人留置胃管;最具挑战的是还要在戴了四层手套防护下给本身就肥胖,再加上全身水肿循环衰竭的病人因病情进展来回抽血化验,对于我来说确实不是易事,好在我每次也很顺利的完成了,我也有点佩服自己了!


印象最深的是在条件简陋没有太空记忆枕的情况下,易老师带领我们还有医生,外围老师一起合作给病人做了俯卧位通气;还有幸见证了黄冈首例ECMO从置管,接管,成功转机的全过程,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各位优秀老师精湛的专业能力及对患者的用心付出。整个过程真的是让我震撼,这也体现了他们精益求精,炉火纯青的专业水平!


ICU的日子真的是又苦又累,毫不夸张的说,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当汗水流进眼睛刺痛的那一刻,真的是好想把头上装备都御要下来用手好好揉一下,但是不能,除了忍还是忍!!!也有让人高兴的事!看着病人病情稳定,一天天好转,护送他们回普通病房是我最乐意做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离康复不远了!

摘下面罩,护目镜,脱下防护服,这一刻感觉自己呼吸都顺畅了许多,也意味着十天的ICU生活正式结束,我要回归普通病房了……亲爱的战友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继续,我先撤了!

愿疫情早日结束,期待黄冈用它的繁华与热情来拥抱我们!中国加油!黄冈加油!

衡阳医疗队 彭文华

湖南ICU的几小时

已经记不清楚是星期几、来黄冈的第几天了。昨天是我来湖南ICU第一个责班,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与亲切。因为这里有熟悉的湖南同事,我们有着共同理念与工作方式。

像往常一样穿好防护用品,进入隔离区进行交班,交班完成后就跟随医生查房,ICU-15床与ICU-17床都是上有创呼吸机的病人,两个病人的呼吸机参数都非常高,多学科讨论后:17床拟以俯卧位通气,15床鼻肠管置入。

接下来就是准备俯卧位通气,我和郴一的卢礼齐护士长东找西找,凑齐了所有物资。条件简陋没有太空记忆枕。接下来就叫来了所有男士,作为头位的我跟所有人讲完程序后,就开始了操作,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配合非常默契。


调整呼吸机参数就是给15床进行鼻肠管置入术,卢护士长不知从哪里找了一根福尔凯鼻肠管,由于穿着防护服,听诊器基本是一个摆设,只能用超声引导。我和卢护士长分工合作,卢护士长插肠管,我打B超引导,患者右侧卧位,肠管插入65CM确定在胃内后,打水,再加10CM,过过幽门了,打水再进搞定。神一样的操作,非常顺利,湖南ICU的第一根肠管大功告成。


▲右一:卢礼齐 右二:省人医 徐芙蓉护士长

忙碌让我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快到了下班的时候,做好一切工作后准备交班。交完班后,就开始忙碌ECMO的准备,郴州医疗队队长李云峰院长、戴新贵博士、邝代斌副主任医师开始给患者进行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接管,转机,患者血氧饱和度99%,调整——固定。黄冈市首例ECMO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顺利转机了。

下班到酒店时已经是17:00,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了,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因为这一天这一群可爱的湖南人开创了大别山医疗中心新篇章。

正因为有了这一群最美的逆行者,他们背起行囊,戴上护目镜,身穿防护服,坚定地投入到一个无声的战场,到患者需要的地方来。冬天即将结束,万物将复苏更新。

衡阳医疗队 易兴科

你的声音真好听

今天下夜班,回到住处,洗漱完毕,翻看手机日历,发现已是2020年2月26日,农历二月初四,距离我们到达黄冈的正月初一,整好三十三天。

补睡了一觉,醒来后,看到病友发来一条微信:“小慧医生,好想说一句,你的声音真好听。”瞬时感慨万千。


1月27日下午,我们进驻黄冈惠民医院。到了医院门口,一道铁门徐徐开启,等我们全部进去后立马关上。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层层递进,才得以进入医护人员工作区间。跟平日里不同,我们乘了电梯,爬了楼梯,在这家医院里,还没有看到一个病人。因为新冠肺炎强烈的传染性和诸多的未知因素,需要独立严密的隔离病房才能处置病人,医护人员需要三级防护,才能进入隔离病区。当我们根据操作规范,穿戴好防护服、N95口罩和护目镜后,所有人都包裹的严严实实,只看见护目镜后的那双眼睛。

后来因工作需要,1月29日晚,湖南医疗队全体转战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迄今,近1月时间,我们衡阳医疗队主管病人已逾90人。虽然病人进进出出,每日里医患之间沟通交流不少,但是隔着厚厚的防护服,病人只听得见我们的声音,始终看不清我们的脸。但是他们一定知道,我们是为了谁!


作为湖南最早进入湖北疫区的中医医生,我和我身边的队友们还在战斗着。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竭尽所能,解除病人的疾苦。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带给患者更多温暖的力量!

衡阳医疗队 吴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