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流調員:戰“疫”一線“偵察兵”


陰媛(右一)與同事一起整理資料和數據。

“沒有湖北省及周邊地區旅居史,也沒有任何外出史,還沒有接觸過疑似或確診病人……那麼,這名患者是如何被感染的?”一個大大的問號,畫在長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員們面前。

——再想想最近外出時接觸過哪些陌生人?

——印象中沒有啊。

面對如此“蹊蹺”的被感染者,通過電話,流調員們一遍遍耐心地啟發著他的回憶,想從中找尋蛛絲馬跡。

——您再好好想想,發病前14天有沒有去過人員密集的地方?

——真沒有啊,就是年前和同學吃過一頓飯。

一頓飯?!

參與該名患者全程流調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興國立刻警覺起來。憑藉經驗,他察覺到,感染原因也許就在這“一頓飯”。

於是,流調員馬上對與該患者吃飯的同學展開調查,“真相”隨即浮出水面——

根據疫情發生後所掌握的最新信息,流調員們發現,在他們就餐前,該患者的一位外地返長同學與某位外地確診病例患者有過共同參會的經歷。隨即對該患者的同學進行核酸檢測,結果是:陽性!

而這位呈陽性的同學卻是一位沒有症狀的感染者,患者與其吃過飯後,先於他而呈發病症狀……至此,該名患者的感染源不到24小時就被鎖定,通過流調員們的縝密“追蹤”,也讓人看到了病毒的“狡猾”。

“流調工作就是一場與病毒的賽跑,我們要爭分奪秒斬斷病毒傳播根源,為全市部署防控措施爭取第一時間。”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所長陰媛坦言,有時候流調工作就像懸疑推理,這個過程有時“順理成章”,有時“無功而返”。有些確診、疑似病例擔心自己傳染給家人、鄰居、朋友,會對流調員有所迴避隱瞞,與時間賽跑的流調員既要為其講道理,又要從患者的話中尋找突破點。

“打了幾遍電話,患者都拒絕透露外出史。流調工作等不得,咱得當面複核去!”說起1月29日凌晨和另一名流調員火速趕往市傳染病醫院與患者面對面對話的經歷,陰媛感慨,患者如果不配合,就無形中增加了流調工作的難度。她們完成流調工作回到市疾控中心已是凌晨4時,緊接著整理資料和數據,及時向上級報告,斬斷疫情傳播的渠道……

其實,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市各級疾控部門近千名一線“偵察兵”無時無刻不在行動。他們打的每一通電話,都是在對市民的健康負責,為下一步疫情防控收集寶貴資料,只為讓可能的感染者儘快得到排查和及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