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火锅中的重庆(十四)

南坪是90年代初新兴的商业区,建了很多高楼大厦。但在早期,这边也是很荒凉的。那时候还没有长江大桥。主要是一些厂矿及宿舍。靠江边的地方,人烟稀少。我有个朋友,大我十多岁。他刚结婚的时候就住在江边的平房里,他老婆说,那时候,一过了下午六点,附近连个鬼都没有。吓人得很,我们都早早把门窗关了。
  
   要去渝中区,就坐轮渡。我还记得在轮渡边黑压压的人群。一次,父母带着我们去婆婆爷爷家过春节,人非常多。等轮渡的时候,旁边有一对农村夫妇,女的说,我没钱了,你去买票。男的很大势,慢条斯理的回答,我也没钱,我哪有钱啊,然后伸出手掌,粗糙的手掌上布满了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不算少了,轮渡也就几分钱。女的有点怨气的说,这不是钱啊?
  
   轮渡来了,人群一窝蜂冲过去。想来父母真不容易,我们家三个小孩,妹妹还是背着的,父母带着我们在人群中奋力的拥挤,平安到达船上。我看见那个农村女人被挤到船门边弦上,哇哇的大叫。我妈妈之后还说,这女人挺可怜,她爱人都不管她的,只顾自己往前冲。


  
   那时候没有排队一说,都是乱挤。说来素质都不高。但只是小事情上,治安很好,偷盗很少。最多动动嘴,打架都少。大家做事情有底线,讲道理。人都很朴实。不像现在。。。。。。
  
   渝中区的解放碑,即使在贫瘠的七八十年代,在我印象里依然繁华热闹。印象中看见过一对外国夫妇带着一个外国小女孩。那个情景,我永远无法忘记。大家一圈一圈的把老外围住,圈子随着老外的移动而移动,老外走路的姿势潇洒而镇定,似乎很习惯这种场面。围着的国人一脸的惊奇。外国小女孩金发碧眼,手里抱着一个洋娃娃。走在父母前面。让我惊讶的是,她也同样不慌不忙。气定神闲。
  
   快来看外国人,快来看,洋人!此起彼伏的声音。
  
   后来,长江大桥竣工了。妈妈带着我和哥哥专门去走了一次,算好时间,从南桥头走到北桥头,一共花了十八分钟。在北桥头,我们合了影。照片现在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