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防疫期间记忆:出入证

《出入证》


我有一个提示或者说是建议,本次疫情彻底结束后,每家每户都应当把所持有的疫情防控期“出入证”专门塑封,再用红丝绸包裹好,压到箱子柜子的隐蔽处,妥善地永久保存下来。

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样做,我是下了决心的,坚决准备认真收藏。我觉得这个非常时期的证件,让人一生都刻骨铭心。

疫情防控的级别,是从大年三十开始逐步升级的。春节放假前的报纸,大量篇幅报道的是一片祥和喜庆的过年气氛,对于湖北此次疫情,只是道听途说,根本没人在意。那天的报纸在最后一版转发了某权威媒体的采访报道,说是从有关权威部门得到证实的准确消息,传言中的疫情,根本不存在人传人的可能,完全有能力达到可防可控,提醒大家勤洗手、勤通风……等等。

正月初一开始,各乡村率先动了起来,封村封路,谢绝拜访,严禁聚堆。这时候城里的居民小区还可以随时进出,随着附近有了几例确诊患者的消息传来,正月初十前后,更加紧张恐慌的气氛已经弥漫开来,全城开始禁止出行。

那天早上想出门购物,被门卫师傅挡在了门口,让我签写登记家庭详细信息情况。审核确认无误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出入证”,把我的名字、小区的名字、楼号、单元号、房间号逐一签写上去,然后庄重严肃地递给我。他说,从此次起,每家每户每两天只允许一人出门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每次出门不得超过三个小时,若超出时长就不能再回到小区。然后更加威严地拿起桌子上的测温枪,对着我的额头来来回回摁撴了好几次,终于测到了体温,继续念叨着体温数爬在桌子上,用笔赶紧记写在表格上。把我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登记完,还不忘善意地叮嘱我,几点几分前必须返回等等。

怀里揣着“出入证”,急匆匆地走在街上,每个人脸上都捂个大口罩,想观察到表情很难。即便偶尔碰上个熟人,充其量点头示意一下,便赶紧分道离远,自我赶路了。

慌里慌张买了一袋子菜回来,门房前面又摆上了好几张宣传版面,也多了几位防控检查的志愿者。赶紧掏出“出入证”,恭恭敬敬地递交上去,审阅、核对、测温、登记,再认认真真地听他们宣讲政策,一番坚定地表述宅家守纪的决心态度后,才与他们微笑告别,提着袋子上楼回家。

我们家的“出入证”,仅仅只有几次出入的记录。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出,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入,每次都登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出门干了些啥,出了门看到了疫情期间怎么样的寂静凄凉的情景,出入大门的登记审核过程……看着“出入证”上的记载,都能清清楚楚地回忆起来。偶尔想试图着忘掉一丁点让人曾经揪心恐慌了的过程情景,那过程情景好像是刻在脑子里一样,已经无法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