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異形:契約》被吐槽是系列裡最爛的一部?

蔣華浪


絕對的爛片,漏洞百出,人類能造出大衛這種機器人,為什麼不多造點機器戰士跟隨呢?口罩都不帶一個就敢跑到外星球亂逛?導演以為這是他們家後花園呢[捂臉]看的我都無語了,真是越來越爛了[酷拽]


鋼鐵直男愛喝哇哈哈


別光贊啊,打滾求關注!

我並不認為是最爛的一部,反而我認為是很有水準,體現導演意識的一部。

1.《異形:契約》好看嗎?

好看。

作為《異形》系列電影的前傳作品,這部新作闡述了異形這個可怕生物體的起源,也進一步豐富對生化機器人的探討。

《異形:契約》主要講述了一艘名為“契約號”的殖民太空船在飛行過程中遭遇能量波影響,飛船無法正常運轉。也在這場意外中“契約號”發現了一個未知的星球。

抱有僥倖心理的他們選擇放棄之前的著陸目的地,進入這個隱藏的神秘星球。

在這裡,宇航員們見到了“普羅米修斯”號倖存者——由邁克爾·法斯賓德飾演的生化人大衛。原來,在《普羅米修斯》的結局,大衛和伊麗莎白·蕭逃離到了這個星球,並且生化人大衛已經在這裡生存了很久。

在《普羅米修斯》中,大衛看似一個反派角色,他雖然是機器人,但卻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犧牲隊友也沒關係。

他還是一個很有好奇心的生化人,並不會完全按照人類的命令來行事。在伊麗莎白問他“如果你的主人停止了對你的編程,會發生什麼”時,大衛回答:

“我會得到自由。”

在這個工程師的星球上,大衛得到了他所“渴望”的自由,他也在這裡進行了如工程師一般的“黑暗實驗”。

而“契約號”宇航員們的到來,無疑讓大衛的“陰謀”得到了最好的試驗品。這個曾經由人創造出來的仿生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應”著他的“造物者”。

我們不止一次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質問自己:如果機器人有了感情,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的高度,人類究竟還是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我們會不會被自己發明出來的機器人所消滅?

這也是《異形》這系列電影試圖傳遞給我們的其中一個信息。

2、法鯊一人分飾兩個角色,演技滿分

邁克爾·法斯賓德在《異形:契約》中一人分飾大衛和沃爾特兩個角色。雖然同為生化機器人,但性格截然不同。

大衛的自私和為了目的不顧一切,沃爾特的忠誠和溫情,難能可貴的是,法鯊把這兩個角色演繹地非常到位,讓人驚歎。

這部電影中生化人和人類之間的感情也是一個亮點。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大部分電影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希望表達的東西很多,並且不會讓人感到混亂。

這也是《異形》系列能夠得到這麼多人喜歡的原因吧。


不二看電影


說《異形:契約》是系列裡最爛的一部的人,只配去看《變形金剛5》。

《異形》系列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好的系列電影。尤其是在雷德利·斯科特從《普羅米修斯》開啟了《異形》前傳系列之後。

自從雷德利·斯科特2012年用《普羅米修斯》證明了自己的老而彌堅,《異形》系列就成了影史上罕見的五部之後依然被影迷異常期待的系列。而雷德利·斯科特也越來越成為硬科幻電影領域無法逾越的名字。

《地心引力》《火星救援》,一部部與他有關的硬科幻佳作讓這位已經八十歲高齡的影壇耆宿反而成了神佛漫天的偽科幻潮流中的一股清音。

《異形》前傳系列則是這股清音中最激動人心的樂章。

傳說很多,有人說福斯許了老爺子三部的權力,老爺子才放心接下來;還有的說,其實,不止三部,還會增加一部《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之間的故事。

假如真的有四部前傳,按照從《普羅米修斯》到《異形:契約》中間的5年上映間隔,我們或許能夠見證一個高齡成功的奇蹟——在雷德利·斯科特90歲高齡時看到《異形》的第八部上映。

估計老爺子在38年前《異形》第一部上映時,也不會想到,自己一手打造的這個科幻怪物,還有這樣悠長的生命。

△ 《異形》1979年上映時,年代風濃郁的妝發。

不過,想到這個怪物抱臉、穿喉、撕背、破胸,且渾身血液均為強酸的恐怖能力,在38年裡生命力不斷也不為過。何況,前傳系列又給它增加了入耳鑽鼻的基因改造能力,且活呢。

在過去將近四十年中間,《異形》由於極度驚悚的題材,其科幻屬性常常被人們忽視。人們更多將其視為驚悚、恐怖題材的電影。


事實上,《異形》的誕生背景絕不僅僅是為了聳動人心,而是代表了上個世紀70年代那個特有的社會思潮、文學思潮與電影思潮交相輝映的科幻激情時代。

當那個時代的激情褪去之後,我們常常留意到的只是《星球大戰》這種更加高概念的基於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史詩般敘事的冷戰產物。用現在的眼光看過去,《星球大戰》其實更像用星空科技包裹的一個陳舊劇情片。這也是《星球大戰》系列近年來的每一個續集都很難切中當下人們的心理的本因。

在《星球大戰》之外,其實一直有一種硬科幻的潛流,以燒腦的劇情和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的社會哲思,低調但始終不絕地與時俱進。

直到現在,“異形”的形象依然是科幻影史的怪物經典之一。這個形象更偉大之處在於,它有完整的進化鏈,它的概念設計包含了每一個進化的階段。其在生態上的系統性形象塑造超過任何一個怪物電影。

作為一位來自英國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有著比一般好萊塢導演明顯強大的藝術眼光。他更看重概念設計在科幻電影中的功用,當別的大導八十年代熱衷於“機甲戰士”時,他已經拍出了像《銀翼殺手》那樣的科幻經典。

雷德利·斯科特在《銀翼殺手》時代即已對仿生人這個題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銀翼殺手》改編於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能夢見電子羊嗎》,在結尾,雷德利·斯科特給出了一個比原著更震撼的結尾,那個優秀強大的仿生人洛伊伸手拉住了即將跌落的戴克,而他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人與仿生人,至此達到了一種似幻似真的交錯關係。

有趣的是,在《異形:契約》中,仿生人大衛不再對人類心生憐憫,儘管他依然朗誦著拜倫或雪萊的詩句,能夠欣賞油畫或雕塑這樣頂級的藝術片,甚至能夠彈奏瓦格納宏大的樂章。經過35年的滄桑沉浮,80歲的雷德利·斯科特似乎已經放下耿耿於懷的人類道德律,開始追問,在造物主與造物之間,到底有沒有一種絕對的權力可以決定造物的生存或毀滅。

《異形:契約》不僅是一部傑出的類型片,也是一部思想內涵豐富的人文佳作。而能夠將類型片和人文佳作完美融合的,當今世界,唯有雷德利·斯科特一人。


李多鈺


【異形契約】老實說,看完後,得出劇情粗糙,人設簡陋,難為良品的結論!


1:劇情開頭原艦長被火燒死了,不知道這個情節有什麼用,有什麼意義,難道就是為了讓女主角感覺悲傷,為了後面和機器人討論建造小木屋的梗做鋪墊?
2:代理艦長我以為他不通人情不通世故就算了,在工程師星球看到那個登陸艦爆炸後驚慌失措,只會發呆,就這樣就這個鳥樣也能當艦長預備?這就是人類探險宇宙選出的精英?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參考第一部普羅米修斯人物都是精明加能幹。
3:留守在登陸艦那女的,把醫療室鎖起來,看到異形了,還驚慌失措的拿武器,再打開門,想去射死怪物!結合前面驚慌失措膽小的表現,一下子就變得這麼勇敢,前後矛盾!這個難道就是為了鋪墊炸掉飛船??
第4:第二部距離第一代飛船失蹤十年,第二架飛船的裝備感覺比第一代還很落後,下去陌生星球探測,隊員防護罩都沒有?你別跟我說前面提升了空氣質量好,就是個美國大兵執行任務都要戴頭盔,這幫人還是來殖民的?還有飛行器也目有?第一部還有個探測器,比大疆遙控機先進多了?第二代沒有!?這真的是10年後的科技麼!???


5:工程師被大衛噴黑水秒殺,工程師完全比人類還弱智弱爆了!這黑水就算撒在地球,60億人口也要1個月才感染完吧?1個小時秒完工程師,這尼瑪工程師的設定弱爆了吧!?
6:一直搞不懂異形,比人類優秀在那裡??更靈活?更結實?壽命更長!?不用吃飯!?還可以自我無限繁殖?那豈不是永生?問題是真有這樣的物種毀滅的是自己!?所以異形為什麼有。有什麼用,優秀在那裡?進化在何方?概念完全被模糊!
所以異形系列最失敗的地方,我認為把觀眾的目光吸引到了恐懼,驚悚這個方向,但是真正經得起推敲的內容少之又少!?


最後綜合評價★★★☆☆

荒山森月


《異形:契約》被吐槽是系列裡最爛的一部?

這些所謂的吐槽都是在哪看到的?據我所看到的諸多評價裡,認可的聲音遠多於吐槽啊,這個提問有什麼依據嗎?

拋開這個說法不談,單就電影本身來看,我個人覺得:《異形:契約》或許因為某些刪減而略掉了不少“異形”的鏡頭,但整體而言,其對生命起源、文明等哲思的探討,是很有價值的,是值得一看的。

可能對於喜歡《異形》系列的“異形粉絲”而言,大概會為此興奮不已,覺得驚險刺激的太空探索又來了!而不大喜歡《異形》的觀眾可能還是會有些難以接受,會覺得異形的造型太過恐怖,有些畫面太過血腥,甚至覺得特別噁心。

但這部《異形:契約》裡,並沒有太多血腥、噁心的鏡頭,反而有很多關於人的思考。

影片的故事時間發生在《普羅米修斯》後十年,看起來似乎展開了一個新的太空旅程,但實際上,影片的內核還是在探討人類起源、物種、文明等宏大命題,讓人看完之後能夠收穫一種思考。

對於平時就喜歡琢磨的觀眾而言,這部電影會讓人覺得它不膚淺,儘管思考的深度可能不如《普羅米修斯》,但和大多數爆米花科幻電影相比,《異形·契約》顯得高端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邁克爾·法斯賓德此番一人分飾兩角,演繹的“生化人”算是本片一大亮點。在片中,“法鯊”不僅體現了其個人魅力十足的演技,還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比抱臉蟲還可怕的觀影感受:具備了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造人”,萌生了成為“造物主”的巨大野心,這股野心讓他變得不擇手段,影片最後那一幕,著實看得令人背脊一涼。

此外,影片延續了雷德利·斯科特以往的暗黑冷峻風格,畫面極富質感,場面宏大,視效逼真,能夠給你帶來一場開闊的觀影享受。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木易電影


首先,我不同意答主這個問題的觀點,相反我倒認為,《異形:契約》是迴歸異形最本來氣質的一部作品,也是雷德利·斯科特導演最想拍的類型。

大體上來看,《異形》系列可以分作兩個大的類別,一個是異形2、3、4包括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兩部外傳為代表的,屬於驚險刺激的動作科幻類型。而另一類,就是雷德利·斯科特親自導演製作的異形一,前傳普羅米修斯和這一部。在我看來,他們統統屬於太空驚悚科幻,並且涵蓋有導演對於人類起源深層次的理解和普世哲學。當然了,喜歡使用毫不掩飾的限制級拍攝手法是雷德利老導演的一貫作風。

“雷系”三部異形,甭管是異形的恐怖感,還是隱藏在這種可怕生物背後的有關人類命運,人類該何去何從,甚至是生物進化論的探討都十分吸引人,我還記得在《普羅米修斯》上映的時候,很多觀眾吐槽這部電影看不懂,沒有意思,相反的,普羅米修斯卻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異形作品。我認為,《異形:契約》更像是《異形1》和《普羅米修斯》的雜糅體,它兼顧了異形系列對於封閉空間恐怖氛圍的營造,又很好的將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對哲學的理解融入了進去。

我想覺得異形契約不好看的觀眾,也有可能是因為大陸版在上映時遭到了比較嚴重的刪減,將重要的一些異形戲份全部剪掉了。

刪減這個問題確實對藝術創作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導演的意圖變得很難理解,甚至不知所謂,也就很正常了。


文藝青年讀美劇


從傑克船長到木乃伊,從恐怖的異形再到正義感爆棚的柱子哥。5月到6月的影市一直在提醒你好萊塢才是市場的吸金大boss。

這些系列大片的最新一部連番在院線上映,也引發了我們對這些系列前作的美好回憶:10年的《變形金剛》,14年的《加勒比海盜》,18年的《木乃伊》,以及38年的《異形》,幾十年過去了,他們都還在!

6月16日,好萊塢大導雷德利·斯科特迴歸執導的《異形:契約》即將上映,已經貼滿中國各大城市的巨幅驚悚海報預示了《異形:契約》的熱度。對於很多影迷來講,看《異形》不僅僅是一種“嚇到爽”的體驗,更是一路追隨這部好萊塢驚悚系列之王的情懷。

在遙遠的1979年橫空出世的《異形1》,以至今看來都絲毫不落後的美術設計,腦洞全開的故事,以及由“未知世界”“怪物”“黏液”“哥特式恐怖”等組成的畫風“嚇尿”世界影壇。《異形》對於科幻恐怖電影類型的開創性貢獻,在近40年後的今天依舊無法替代。劇情在整部電影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註定了這部夢幻而恐怖的電影永遠在下部充滿懸念。三部《異形》系列加之前傳《普羅米修斯》,該系列早已在影史封神。

《異形》系列的影響力有多大?任何一部世界影史的排行榜如果沒有《異形》出現,也許都算是不專業。影片宏大命題的科幻史詩感,亦令一大票好萊塢明星變身迷弟迷妹,為這部“科幻+恐怖”系列搖旗吶喊。五部《異形》系列先後集齊了雷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卡梅隆、大衛·芬奇、讓-皮埃爾·熱內四位殿堂級導演,而從西格妮·韋弗、薇諾娜·賴德、查理茲·塞隆再到法鯊,男神女神紛紛與怪獸對峙,可看度也從來都是五星級。

當影迷們等待《異形:契約》之時,數年更新一部系列新作,使得“上一部講了什麼”成為大部分影迷的迷之困惑。無論是38年前的“初代異形”,還是上一部《普羅米修斯》的異形前傳,都能輕而易舉獲得。一個平臺獲知“異形進化史”,驚喜不驚喜?


影視口碑榜


我是第一次回答,就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就好:雷老爺子在這兩部電影裡面已經基本把自己對於工程師的理解都含蓄的表達出來了:

1,人類並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麼厲害,只不過是工程師一個故意或者無意得實驗而已,至於為什麼要造,請參考《普》,大衛也問過這個問題,他得到的回答是“因為我們可以”,而至於為什麼工程師要消滅人類,就跟你看《契約》的時候想要殺死大衛一樣,因為他讓我們恐懼,他可能顛覆我們。所以說,

2,雷老爺子想在契約裡更多的展現自己對於人工智能的理解,就想人類要尋找自己的造物主一樣,大衛想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已經成為了一個超於人類甚至說工程師的存在,因為他覺得自己更完美,他也可以創造出他認為最完美的生命――異形。此時的大衛,已經不再甚至同情人類,所以他直接或間接殺死了那顆星球上的所有工程師和契約號上的大部分人類,或許他並不是出於任何感情色彩,他需要寄主,需要培養皿,就像發了瘋的科學家不惜犧牲其他人的生命來做實驗一樣,大衛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創造。

3,別忘了這部電影的名字是什麼――《異形》,雷老爺子拍這三部曲(第三部估計還沒開始拍)就是為了講述異形的起源,而對於工程師的描述可能僅僅是為了啟發大衛思想的覺醒(此處可能不正確,因為《普》的劇本是由雷老爺子再加上另外兩個編劇共同完成的,最後內容過於龐雜,可能真的有一些填不回來的坑)。

4,我們誰也不能確定第三部電影是否還有更多關於工程師的探討,因為《契約》裡面工程師僅僅出現在了那麼小的一個城市,兩千年前,他們的科技就如此發達了,為何兩千年後他們連一身像樣的衣服也沒有(此處完全個人看法),連降臨一個飛船還要大家一起觀摩?所以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1,自從兩千年前,工程師的文明就一直在退步。2,他們不是工程師的全部,而可能是工程師當中的某個派系(這裡就不得不再腦補一下,我們把想要毀滅人類的一派工程師叫作壞工程師,與之對應的是好工程師),而在分歧與內亂之下,他們只能生活在一個遠離母星的地方,且他們處於劣勢,因此生活的應該並不好,(然後又被大衛悲慘的團滅了)!

所以說,我們還是等下一部電影咯。

(PS:以上引用了一些大神的解說,剩下的全是我個人的想法,每個人的理解可以不一樣,但請尊重別人的看法。同時尊重電影本身)。


勿復空談


相反我覺得特別引人思考,普羅米修斯起調侃大衛沒有靈魂就為大衛的仇恨買下伏筆,滅了自己上帝的上帝,為正4部作品修正劇情線,2000年前工程師的DNA與黑水結合出弱小的人類,人類與黑水結合產生人類異形,人類異形被人造人馴化,說到底當工程師意識到自己創造的新人類會毀滅自己時,已經為時已晚,正可謂一浪更比一浪強,人類未來的人工智能一定會取代人類上升到更高的形態


mostwanted


普羅米修斯之所以火,我個人認為是加入了大白的元素,電影開啟了探索大白、人類和異形關係的旅程,所以續集讓人很期待,結果尼瑪大白到只有在大衛的回憶裡出境一份多鍾,沒有臺詞,沒有對白,更沒有什麼探索,開場就被團滅,讓我想起一件事,當年趙本山來我們縣城搞什麼演唱會,結果請了一堆本地文工團的上臺亂搞一通,最後趙老爺子出來逗逼三分鐘唱歌三分鐘就完了,我尼瑪這不是騙錢嗎?契約這片子之前看預告,本來想著肖博士會跟大白講講以人為本的道理不要亂開殺戒,誰知道半路被大衛這個變態生化人給意淫廢了,放個異形在身體里弄死,出場就是具屍體,所以主題跑偏了,我們想看的是大白為什麼創造人類又毀滅人類,甚至是大白和人類歷史進程的關係,以及異形的來源和更多其他信息,比如說生在哪,長在哪,父母是誰,有無職業等等,結果電影講的是那個生化人大衛如何變態,主角如何低能,竟然分不清大衛和二代生化人誰是誰,再不濟,二代生化人和契約號母體信息鏈接,總得有個身份識別什麼的吧,總之這集不打算去電影院看了,下集如果還是什麼一艘飛船不小心被異形入侵,船員接連被操的炒冷飯情節,我還是選擇看韓語中字高清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