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五项“硬核”举措 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



新甘肃客户端2月24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都一鸣)甘肃将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降级后,农业农村部门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在今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对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李旺泽介绍,省农业农村厅在坚持不懈抓好农村疫情防控的同时,将把重心放在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上,举全力落实好春耕春管各项举措,确保做到不误农时,具体工作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实行包抓责任制。省农业农村厅包抓领导和包抓工作队将按照《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省级三级应急响应防控指导意见》要求,全部下沉到乡到村,开展包抓督导工作,和市县的同志一道,狠抓春耕生产、产业扶贫、稳产保供、项目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

二是扎实开展春季农业生产。当前越冬作物苗情良好,春耕生产从南到北已全面展开,工作进展总体顺利。据农情调度,甘肃春耕生产共需种子142万吨、化肥192万吨、有机肥1028万吨、农药3778吨、农膜12.7万吨。截至目前,主要农资储备量已达70%以上,价格稳中有降。下一步,将积极协调供销、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农资调运储备和下放,满足春耕生产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机调度,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扩大机耕机播面积,及时对接开展代耕代种服务;指导陇南、天水等春播早的地区,积极扩大速生叶菜种植,河西及沿黄地区尚未定植的设施蔬菜抓紧育苗定植,已经成熟的及时组织采收腾茬,栽种下茬蔬菜,增加市场供应;同时强化抓点示范,指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标准,建集中连片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据了解,定西安定区蓝天公司正在与乡镇对接,建设高淀粉马铃薯连片种植基地,这也标志着甘肃农业已经开始走向 “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产业化发展路子。这种发展模式,不仅能有效组织农民发展种养产业,还能引导贫困户就地就近到龙头企业、合作社务工,弥补因难以外出务工导致工资性收入减少的影响。

三是全力抓好产业扶贫。目前省农业农村厅已经制定了产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和挂牌督战方案,厅级领导在原来包抓市州的基础上,包抓7个未脱贫县。下一步,在做好包抓督导基础上,将持之以恒、咬住不放抓好到户产业资金的落实使用,指导市县乡重点解决入股资金管理不规范、分红落实不及时等问题;按照“规范、较规范、运营一般”的标准,规范提升合作社,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发展壮大一批;同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五小”产业,推动疫情防控期间省委省政府出的“55 条”扶持政策落地见效,指导贫困户就地就近到龙头企业、合作社务工,到新开工的养殖企业、建筑工地务工,弥补工资性收入减少的影响。

四是着力解决养殖企业困难。2月20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了全省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视频会议,组织动员全省农业农村和畜牧兽医部门2月份提前启动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坚持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把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布病包虫病区域免疫结合起来推进,毫不松懈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严防动物疫病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风险。同时,严格实施养殖企业联络员制度,每周对畜产品稳产保供情况进行调度。督促指导市县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扶持政策,积极协调推动畜牧业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着力解决好畜禽产品卖难问题,促进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顺畅流通销售。目前,全省已有70家饲料企业复工生产,59家生猪家禽屠宰企业开工,2712家规模养殖企业(场、合作社)保持连续生产。

五是多措并举推动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和农业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应复工农业龙头企业2496家,已复工1593家,复工率64%。今年计划组织实施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戈壁生态农业、大型猪场建设项目近50个,总投资275亿元,14个已开工,7个2月底可开工建设,20多个预计3月份可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