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孩,失去意識,得知原因,孩子父親痛扇自己嘴巴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呵護與陪伴!

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有那麼一個階段,比較“調皮”,此時,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教導。

教育孩子,一定不要“動則打罵”,以免為自己留下不可挽回的遺憾!

“醫生,醫生,趕快救救我兒子.......”

深夜,一名男子,抱著孩子,衝進醫院,向著急救室的方向跑去。

見狀,所有醫院值班人員,都變得高度緊張起來。


當醫生開始檢查發現,小男孩,口吐白沫,並且轉向了重度昏迷,目前失去了意識。

事不遲疑,醫生開始了一系列的搶救設施,心肺復甦,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等等,能用的手段幾乎都用上了,可奇蹟依舊沒有發紅生。

在經過三個小時的搶救後,孩子還是因搶救無效而離開人世。

這一結果,讓男子瞬間跌坐在地,失聲痛哭起來,吶吶自語到:“都是我的錯啊......”

而其目前,無法接受事實,跪地央求醫生:“救救我的孩子吧,他還那麼小,他.......”

醫生見狀,也十分悲痛,然而,孩子離開,已成為事實,自己也無能為力。

等到二人情緒稍微穩定後,通過交談,醫生大概知道了孩子的病因:

原來,孩子今年10歲,晚飯後,孩子想要父親陪著玩,但是,爸爸有工作要忙,媽媽要整理家務,便讓其自己玩。

10歲的孩子,正是淘氣的時候,拿著玩具水槍,在家裡一頓噴水,似乎在發洩自己的“不滿”。

一個不小心,噴到了爸爸的電腦上,把電腦燒壞了,想到電腦裡的工作文件,還有明天需要的ppt,其爸的火氣“瞬間”就上來了。


抬起手,就打了孩子的後腦勺一下,孩子瞬間坐地大哭,可漸漸的哭聲變弱,並且,開始口吐白沫。

父母嚇壞了,趕緊帶著孩子來醫院,卻不成想,是這樣的結局。得知原因,寶爸痛扇自己嘴巴!

孩子的離開,與其父親打後腦勺,有著一定的關係。

頭部,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所處位置,隨便敲打,就可能會出現腦震盪、腦出血等問題。

如果,打的是孩子後腦勺,那就還可能導致呼吸驟停、意外死亡等,無法挽回的後果。


醫生告誡:孩子3個地方別瞎打

1、後腦勺

後腦勺,有的寶寶的呼吸中樞在那裡,如果,打了後腦勺,有可能造成呼吸中樞震盪,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併發症,並且有可能造成死亡。

2、太陽穴

太陽穴,是人體比較敏感的一個部位。

這個地方,眶內壁較薄,在震盪的情況下,會出現骨折。

骨折,對視神經發育是十分不利的。

如果,打到寶寶的太陽穴,有可能造成一巴掌失明的情況。


3、耳朵

很多家長,喜歡擰耳朵,這也是不對的。

因為,擰耳朵,可能會造成鼓膜穿孔,從而會影響小孩的聽力發育。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細心呵護與陪伴。

在教導孩子道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孩子的飲食。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多注意補充營養,選擇健康的食物。可助力寶寶健康又聰明。

下面這三種食物,最好少給孩子吃

1、皮蛋

皮蛋,在製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含有少量的重金屬鉛混入,特別是,那些食用前,沒有清洗乾淨的皮蛋。

人體在攝入過量後,很可能會使腦細胞遭到破壞,進而影響記憶力,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此,皮蛋不要給孩子吃。

2、火腿腸

火腿腸,是以禽獸肉為主要原料,加了填充劑、調味料等製作而成。

火腿腸添加的輔料比較多,口味比較重,不適合小寶寶食用。此外,裡面的添加劑對嬰幼兒的傷害也很大。

3、鹹菜

鹹菜裡含有大量的鹽,孩子吃的過鹹,不僅容易引起多種疾病,還有可能影響寶寶的記憶力。

另外,過量的鹽,對寶寶尚未發育成熟的腎臟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

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少給寶寶吃鹹菜。

想要孩子身體更健康,4種營養要補充!

1、全麥食物

給孩子,多吃一些全麥食物,是不錯的選擇。

這類食物,含有鐵、維生素、鎂、鋅和粗纖維素等多種營養素。

在西方的國家裡,全麥麵粉,被稱作最棒的主食原料,很多家庭把烤全麥麵包作為寶寶的主食。

營養無國界,把粗糧和麵粉,混合製作主食,比如發糕等,同樣能給寶寶帶來豐富的營養。

2、α-亞麻酸

α-亞麻酸是“腦黃金”DHA的基礎物質,是構成胎兒智力、視力發育的必備營養素。如果準媽媽孕期充分補充α-亞麻酸,孩子的智商將能提升20%-30%,且寶寶視力發育也會更加成熟,後天形成近視的幾率將大大降低!

α-亞麻酸在體內可以代謝成DHA,對孕產婦有16個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基因表達、優化遺傳基因、轉運細胞物質原料、控制養分進入細胞,影響胎嬰兒腦細胞的生長髮育。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年版首次將 a-亞麻酸加入其中,推薦a-亞麻酸每日攝取量為1600-1800毫克。

孩子每日所需α-亞麻酸量:6-18個月,2ml/天; 18個月-3歲,3ml/天;3歲以上,5ml/天。

富含α-亞麻酸的食物:秋蘇籽油、秋麻籽油等。

3、鈣元素

中國人普遍缺鈣,高齡產婦,非頭生的嬰兒更容易缺鈣。

3歲以下的嬰幼兒缺鈣會明顯表現為:頭髮環禿,青蛙肚,指甲扁平外翻,夜間哭鬧;

3歲以上兒童缺鈣會表現為: 厭食、偏食;不易入睡、易驚醒;易感冒;頭髮稀疏;智力發育遲緩;學步、出牙不整齊;陣發性腹痛腹瀉;X或O型腿;雞胸。

建議:兒童應多吃含鈣多,或能促進鈣吸收的食物。

例如:動物肝臟、蛋黃、魚、肉及豆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奶類、海帶、蝦皮、紫菜等。

4、菌類

含有多種維生素,裡面的維生素C能保護孩子不患上壞血癥,其中草菇這樣的菌類食物維C就很豐富。

其次,菌類中的維生素D主要是參與骨骼的構建,缺少維生素D,孩子很容易患上佝僂病,充足的菌類食物能夠給孩子提供維生素D,這樣就不用擔心孩子患上佝僂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