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战士”不忘当好聆听者

朱淑婷,市中心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的一位90后年轻小护士。疫情来临时,她被调配到医院感染二区参加抗疫。

有人问年仅26岁的朱淑婷,当你直接面对那些病人时,真的一点都不惧怕吗?她很实在地回答,大家都上去了,我总不能躲在后面吧。

朱淑婷说起了她在隔离病房与一个女病人“零距离”接触的故事。那天,朱淑婷正在病房做护理准备工作,突然听到有一个病人在大喊大叫。她赶紧拿上血压计、指脉氧仪跑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情绪激动地躺在床上,双拳紧握不停地挥舞着,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窗外大叫。朱淑婷紧张地靠近病人,一遍一遍地问她怎么了?病人转过头,用一种近乎绝望的眼神望了望她,又闭上了暗淡无光的眼睛,眼角淌出了一滴泪珠。朱淑婷抓住病人冰冷的手,紧紧地握着,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用无声的关怀陪伴在病人的身边。

许久,病人才渐渐地平静下来,生命体征也恢复了正常。她对朱淑婷说,入院以来,她已经3天3夜没有合眼睡觉了。她真的很想睡一觉,可一闭上眼,却怎么也睡不着。朱淑婷明白,病魔给该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可能胜于对身体的伤害。对一个心理承受力几近崩溃的患者来说,医生护士的鼓励就是他们能依靠的精神支柱。

见这位病人开始说话,朱淑婷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打断她的叙述。她知道,患者此刻需要有人听她倾诉,倾诉就是发泄那些压抑在心里的负面情绪。过了一阵,朱淑婷对她说:“没事,想哭你就哭出来,不要憋在心里,有空我会过来陪你聊天。”在朱淑婷暖暖的安抚中,这位患者终于慢慢地合上眼睡着了。

这件事只是在她值守隔离病房期间的一个小片段。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她和她的同事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很多,其中有感动、有欣慰、还有惊险。比如,有的病人因恐惧病魔而情绪消沉,有的病人则因病情好转而兴奋过度。她都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沉着应对,冷静处理。而其中过程有时充满人们意想不到的艰难曲折,只不过她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做的,而不愿多说。

在朱淑婷这个年纪,很多的女孩也许还沉浸在父母的呵护中,而她和她的伙伴们却要承担起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压力和责任,去呵护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