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不是一天长成的

武汉市中心医院,对武汉人来说并不陌生。连日来,该院疼痛科主任蔡毅医生个人微博几篇文章已刷屏,连我的朋友圈都在相互转发中。

蔡医生一直坚守在该院抗疫一线,听说一个小护士患上了新冠肺炎,其他的人都避之,他却戴好口罩,尽力帮助抗疫战友找地方隔离辗转到深夜。

医院门前一位熟悉的小卖部老板因新冠肺炎离去,因他无病床救治,他深感愧疚,并同时也为非临床治愈的三位患者离去同感内疚,并连夜发文悼念,文中写道:李文亮走了,同济医院林正斌教授走了。一位小卖部老板,我那非临床治愈的3位患者走了,谁又知道呢?

同院医生李文亮走了,蔡医生发了挽诗,诗中坦言:你没有做完的事情,兄弟们,一定为你做完。终有一天,我们会跟你一起,完成我们的使命,给你送上最诚挚的送别。

依规,蔡医生在抗疫一线工作了14天,可以轮休,他却说:我不想换,我怕无聊,在家里会闷出问题。但真实答案是,我就想站在这里,站在第一线。蔡医生至今仍在前线战斗着,负责着32张床位新冠肺炎患者的安危。

如果你认为蔡医生和他的团队,在大疫面前展示了感人和高尚,那我告诉你,这种高尚,不是一天长成的。

前年春节前,我因腰疾,住进了蔡医生主导的病房。也许是外科的原因,一直不戴口罩的蔡医生显得年轻而平易近人,仿佛医德操守和个人魅力全写在脸上一样,让人信任和放心,也让人无法产生一丝“红包”意识。也许他是主任的原因吧,老伴多次要求他主刀我的手术。他滿口答应了,并承诺手术室见面为证。几天后,我进了手术室,蔡医生至始至终都叫着我的名字,强调他是蔡毅。他那温暖的声音,即使我蒙住双眼,也能辩别。手术后,他第一时间见了我的老伴,表达了诚信和关怀。

住院十几天,难以忘怀的是蔡医生科室的一群护士们,她们的美丽和热情,用心和周到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的。记得一位家住汉口的护士曾对我说,见我一个人在病房,总想来陪我说说话,解我病中之闷和疼痛。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办到,深表谦意。我出院的那一天,她特地来病房告之我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出院时,路过护士站,几位护士也争相建言我回家后的养病良招。对她们的善意和热情无以回报,仅把朋友们送来的鲜花留给了她们。不仅仅是回以感谢,在我心中她们才配手持鲜花在心中绽放。

在这个物化的社会里,蔡医生和他的团队,一边治病救人,一边把真善美诗化,他们在用真情和微笑在病痛区筑起一道美丽,悦目的风景。在此,我必须言明一下,我身上毫无半点光芒照人,一张武汉市民最普通的医保卡就说明了一切。但蔡医生和他的团队却把所有的患者,放在同一级,无差别的医疗平台上。这是对生命同价值的尊重。正如一直在抗疫中的蔡医生微博所言:救治更多的人,更多的小人物,更多的武汉市民。他从前都在践行今天的诺言。从蔡医生发文中得知一个护士患上了新冠肺炎后,我彻夜难眠,一张张善意的秀脸,一款款仁爱的倩影在我脑海回放,想寻找那位让我心疼的小护士。病人不忘医生。出院后,老伴多次深有感触地问我:这里的医生,护士为什么这么好?今天我可以回答,因为他们把病人放在了心上,天职使然,良知至上,是中国优质土壤里生长的仁义仁术之团队。

一段与蔡医生非亲非故的医疗故事,应为蔡医生和团队今天受人尊重,尊敬打下了底稿和底色。这也是人类遭遇最大抗疫战争之一的关键时间里,一批白衣战士勇站一线的职业蓄备和爱民当先的源头吧!他们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军人们,才有资格称得上时代人物和抗疫英雄。转蔡医生微博里一句话,寄语大家:希望武汉市民配合工作,自觉隔离,不要辜负我们医务人员的眼泪和牺牲。

朋友,大疫当前,我们宅在家里少出门,不出门,不给政府和医务人员添乱,难道不是一种高尚萌芽的开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