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防控汇聚防疫“硬核”力量

返岗复工高峰来临,人员流动加大,必将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依法科学有序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依法科学有序为防控工作支点,汇聚起防疫“硬核”力量,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处理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依法防控,重在依法依规、有章有序。疫情发生后,我市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结合疫情实际,在规范交通出行、整顿市场秩序、加强风险排查等方面,依法制定了疫情监测、隔离救治、检验检疫等各项防控措施。譬如,小区、村庄、单位采取封闭式管理,医疗防控物资开辟“绿色通道”,延长假期、推迟复工等等。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针对性举措对及时阻止疫情“升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日前,我省出台了依法防控疫情十条意见,印发了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快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复产的通知,我市也制定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措施,为下一步依法依规有章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法理遵循。

  疫情防控是一个特殊时期,要做到社会平稳有序、众志成城,就必须有一个良好和谐的抗“疫”环境。然而,经过前段时间的紧张和惶恐后,一些群众不免产生放松心理,部分防控人员也出现了急躁情绪。两种情绪对撞,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疫情防控的现象和不协调行为。有的村居执行偏位,错把简单粗暴当“硬核”,仍存在封村断路“一刀切”做法;有的小区在办理健康通行证时夹带商业行为;有的不服从社区防控管理,辱骂殴打防控人员……这些错误甚至是违法的做法给疫情防控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级各部门要引以为戒,坚决纠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加大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大力宣传与之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坚定法治信仰,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营造依法战“疫”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夺取抗“疫”最终胜利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关键在从严落实。法律的威严在于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依法防控,就应在严格执法上动真格。对于那些践踏法律法规、漠视群众合法权益、危害疫情防控工作的违法行为,不仅人民不答应,法律更不答应。“法者,治之端也”。近段时间来,我市相关职能部门重拳出击,严厉查处各类哄抬物价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用法治力量形成强力震慑,表明了我市依法防控的坚决态度。事实证明,唯有依法防控,把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效能,才能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有章有序有效开展,才能让防控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更加有力。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抗击疫情,法治是增强“免疫力”、提高“战斗力”的一剂良方。坚持依法防控,管根本,利长远,既有立竿见影之效,也有利于长远之功。当前,经过艰苦努力,我市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要避免麻痹大意,须臾不能放松。我们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