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这么久,你真的了解“新冠”吗?

“新型冠状病毒”一个月的时间,成为家喻户晓、诚惶诚恐的新词汇。“冠状病毒”在病毒界,是带着双重性格的病毒家族,有时温和,有时残暴,让人猝不及防。究竟什么是“冠状病毒”?那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1937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rona是日冕的意思)首次从鸡身上分离出来。

  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

  1975年,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冠状病毒科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

  冠状病毒又分为多种亚型,可感染人、鼠、猪、猫、犬等哺乳动物,还有家禽和鸟类。

  经典人冠状病毒包括2个血清型: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和人冠状病毒OC43(HCoV-OC43)。这是引起普通感冒的常见病原之一,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人群中,5%-30%的普通感冒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感冒样症状,如鼻炎、咽喉痛、咳嗽、颈淋巴结炎、疲乏、头痛、低烧等,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可使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症状加剧。


  自发现以来,在漫长的几十年里冠状病毒一直被认为是对人类相对无害的一类。直到2002年冬天它亮出了爪牙——高致病性新型人冠状病毒与SARS、MERS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了导致非典的病原体为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冠状病毒,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V)。这种冠状病毒在形态结构上与经典冠状病毒相似,但具有高致病性。

  2012年,一位沙特阿拉伯籍60岁男性患者死于肺炎和肾功能衰竭,研究人员在其痰液标本中发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这就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是继SARS冠状病毒后的第二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


病毒的变异,生生息息,深深浅浅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唯有知己知彼,方能做好防控。面对高致病性新型冠状病毒的攻击,公众也不必过于担心。


我们国家的凝聚力比世界任何国家都强,正是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时候,大家在家要营养均衡,少出门多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病毒必定会被攻克!

(欢迎大家关注“仙桃视频”,记得留言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