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星:因爱逆行,抗“疫”回乡

■战地日记

□陈红星

(陈红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

当包机在暮色中离开遥墙,我的眼角湿润了。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心态平和的人,十年ICU工作经历,见惯了生死离别,不会遇到事就孩子般激动、沮丧,或者痛哭流涕。这次,当疫情在老家湖北肆虐,通过媒体报道,透过第一批同事和湖北一线同学的朋友圈,我感到了形势的严峻和任务的艰巨。

是的,我是湖北人,在山东工作,确切地说我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现在是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其实我哪里是援助湖北,我是在回馈故乡!

对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众多战友来讲,他们都是大爱,为了抗击疫情,离开原本安全、舒适的家,冲到一个离自己千里之遥的地方,冒着生命危险,去奉献自己的技能、汗水、关爱。

他们是因爱逆行,而我,更多的是抗“疫”回乡,这里有我的同学好友、儿时玩伴、兄弟姊妹和亲人。

已经一年没有回老家,一年没有见到年迈的父母了,原本这个春节,是希望带着妻子和女儿回随州老家过年的。由于科里春节重病人多,没有请假回家,本打算春节后休两天班回家看看的。

猪年还没过去,武汉的疫情就开始紧张了,自武汉宣布封城开始,我就感到武汉疫情非同一般,可能很快需要支援。大年初一,第一批同事踏上了奔赴黄冈的征程,我就对主任说,如果派第二批队员,帮我报上名。年初二,回家过年的同事陆续返回,开始上班。这一切,意味着这个春节的不同,意味着前所未有的一场战役在湖北武汉、黄冈,在全国打响。

在我心里,是有充分准备的。42年前,我在枣园村,一个随州北边的偏远小山村出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年我都是在湖北度过的,后来离开家乡,来到齐鲁大地,来到泰山脚下,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但每次回老家,都得从武汉转车,对湖北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毕竟这是我的故乡。随着医院成长。如今,家乡有难、全国支援,能有机会用自己的所学所获回馈家乡,我是一定要来的!

飞机在夜色中起飞。战友们或者互相讨论,或者盯着电视屏幕,而我却一直沉浸在回忆中……

离开老家的十几年,几乎每年在泰安和随州间往返一次,看着父母的双鬓开始斑白,多么希望能陪着老人多待些日子呀。

这么多年,妻子一直是支持我的,同在医院工作的她,深知重症医学的辛劳,也明了疫情一线面对的危险,但知道我要加入医疗队,她只是默默地说了句:“我知道,劝也没用,如果让你去,一定要好好保重、努力工作,孩子有我,你不用操心。”女儿平时经常黏着我,曾经开会离开5天,每天视频都哭鼻子。

其实这次最担心的还是女儿!当我告知女儿我准备去武汉支援时,她开始坚持要跟我一块儿去!我告诉女儿老家的人正在遭受病毒的侵害,我得回去帮忙!没想到女儿竟然出奇的懂事,赶快帮我收拾行李,提醒我带剃须刀、充电器,还帮我准备了我爱吃的东西,最后让她妈妈帮她写了一封信,让我想她的时候就看看这封信!让我非常感动!到了武汉视频时还为我加油……车子开动了,我收到妻子的一条短信:“看到你们的车开了,自己多注意、平安归来!”

飞机经过近2小时的平稳飞行,在武汉天河机场降落,我的心也从半空落在眼前。

暗夜笼罩着机场,载着我们这些逆行者的飞机陆续在跑道上停靠。

匆匆收拾行李,走下飞机,刚下飞机,接到老家的电话,说家里有人下午低热,我的心一下紧张起来,便让他们马上隔离,尽快化验血常规和做CT。从机场到大巴,一路上看到身着防护服的机场工作人员和见到的每个人脸上略显疲惫的笑容,告诉我,自己来到的武汉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曾经熟悉的城市。

战友们一个个默默地、有序地行进着。

大巴车载着我们,一路上没见几辆车,行人更是少得可怜,这里曾经的热闹繁华、这里的九省通衢、这里的车来船往已经被静静的街道、窒息的空气挤压着,让人喘不过气来。

进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才是对我们考验的开始。

动员、培训、宣誓……防护之后,我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

这期间,我们适应了穿着厚重密闭的防护服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适应了脱下防护服、摘下帽子、洗罢手后疲惫不堪,习惯了武汉湿冷的天气!

这期间,我们习惯了在视频通话中告诉妻子、孩子:“我都适应了,一切都好”“看吧,老爸挺好的”“大家都很好,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工作很习惯”。

这期间,医院领导、工会筹备了蔬菜、鸡蛋,送去了爱心单位捐献的蔬菜和奶,我们收到了医院同事省下的防护物品和增加营养的保健品。这期间,我们从微信中收到了领导们、同事们和亲朋好友们温暖的嘱咐和鼓励!

这期间,我见证了病人清醒时的感激,听到了他们好转时的欣喜。

这期间,我们重症监护区的病人大多数症状逐渐改善,有的甚至停了无创呼吸机。

来武汉的事,我却一直没敢跟父母说,一直没有告诉近在身边的亲戚、同学。我怕父母知道了在家担心,怕他们知道了联想身边的疫情,怕他们挂念惦记……

十几天了,我们在这里过了元宵节、过了立春,从医院到宿舍的路上,随处可见“武汉加油”。

今天下班回到宿舍,同事朋友圈传来一条消息:我院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3人启程。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樱花烂漫的珞珈山、春意盎然的大别山、百花争艳的桐柏山。

那时,我会自豪地告诉父母:这个春天,有你们儿子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