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待命,每天接打電話200多個!南安這位“疾控人”獲泉州表彰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南安溪美新華街一改以往的熱鬧,安靜成了常態。南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便坐落於此,從外看這裡一片寧靜,走進去後卻是一番忙碌景象,近百位“疾控人”為疫情防控日夜奮戰。


  南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科科長、主管醫師湯章彬便是其中之一。


  日前,泉州市委、市政府通報表揚了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表現突出的20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50名先進個人,湯章彬位列其中。



電話不停,24小時待命


  在疾控中心的一個辦公室裡,電話響聲、手機鈴聲、微信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湯章彬正在辦公桌前盯著電腦屏幕,厚厚的眼鏡片下是他乾澀的雙眼,屏幕中是各類關於疫情的信息。


  這是湯章彬每天工作的重要內容——收集彙總疫情防控信息,並及時進行上傳下達。“包括收集彙總全市各醫療機構、各級疾控中心反饋的信息,各聯防聯控單位的信息,市委市政府、市衛健局交辦的任務信息、疫情調查處置情況等,並對收集到的各類信息進一步核實,綜合進行分析研判,迅速作出反應。”談起工作內容,湯章彬幾乎沒有思考,脫口而出,這對精準把握風險分類防範十分重要,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關鍵環節。


  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並不簡單,與之相對應的,是龐大的信息處理工作量。


  “一天24小時,信息隨時可能更新。”因此,湯章彬是“24小時在線”,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熬夜加班成了常態。在他的辦公室,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深夜,桌上的電腦屏幕網頁、文檔和表格反覆切換,一旁的開水壺滋滋冒著熱氣,電話、鼠標、鍵盤合奏出的“樂曲”,伴他度過一個個長夜。


  “最晚加班到幾點?”“大概到清晨吧,具體幾點也記不清了。”“有幾次通宵工作了?”“應該是兩次還是三次。”“每天休息多長時間?”“多的時候六七個小時,少的時候一兩個小時吧。”面對記者的詢問,和回答工作時的不假思索相反,湯章彬對於具體的時間概念有些模糊。


  連軸轉的他習慣在工作間隙,趴在辦公桌上閉眼來補充精力。幾分鐘後,電話鈴聲再次響起,湯章彬迅速直起身板投入工作。“一天接打電話的次數大概有200多次。”湯章彬說。


馬不停蹄,擔負多重角色


  忙碌的辦公室只是湯章彬抗“疫”的戰場之一。連日來,在隔離病房內、專家會商現場、防護培訓會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你出現症狀前14天去過哪裡?”“是怎麼去的?”“有沒有同行的人?”“和什麼人接觸過嗎?”這是湯章彬參與流調時需要了解的部分問題。在隔離病房內,他將問答都詳細地記錄在本子上,不僅要搞清楚病人的感染來源是什麼,還要挖掘出有潛在發病風險的所有密切接觸者。


  “在流調方面,他有著豐富的經驗,工作十分細心嚴謹。”南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負責人陳雅琴是1月29日和湯章彬一起前往醫院流調的搭檔,當天經過2個多小時的流調,他們回來時已過了下班時間,草草吃過晚飯後,便著手撰寫流調報告。


  “在整理過程中,當發現有不明確的信息時,湯章彬總會一遍一遍地通過電話與對方核實確認,所有細節都不錯過。”陳雅琴告訴記者,當出現流調對象不配合的情況時,他更是耐心、反覆地做思想工作,讓其打開心扉。


  完成報告已接近晚上12時。作為“流調員”,工作就告一段落了,但身兼“信息員”“參謀員”“培訓員”等多重角色的湯章彬工作還沒結束,又繼續伏案工作。


  記者瞭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哪裡有需要,湯章彬就奔赴哪裡,奮戰在核實疫情信息、調度應急隊伍、組織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培訓、總結分析病例流行病學特徵、完善防控工作方案等多項疫情防控工作一線。


  在全身心投入戰“疫”的過程中,唯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他的妻兒。在戰“疫”前期,懷孕的妻子已超預產期,隨時可能生產;近日,妻子誕下寶寶,他在經過短暫的陪護後又迅速回到工作崗位。雖有滿心的愧疚和心疼,湯章彬卻不願多談:“在疫情面前,很多同事都在一線奮戰,我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code>記者:陳亮亮/<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