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多达4万,横跨大半个中国!宁波最大服装企业为复工操碎了心,幸好……

“时代中一颗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那么落在企业身上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申洲集团董事长马建荣一连好几天合不上眼。

“我们公司4万多人,万一哪里出现纰漏,复不了工,怎么办?”

申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订单排到了年底,日产180万件衣服。如果复不了工,订单完不成,申洲的信誉、客户的利益就会受损。员工如何有序返岗?返岗后如何防疫……马建荣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公司复工,人是首要条件。

今年是申洲春运的第十年,1月21日起,公司安排了202辆专车护送员工返乡过年,返乡地点包括四川、重庆、甘肃、山西、云南、山东等14个省市。

按原方案,春节假期结束,大巴车再将员工接回宁波。

“突如其来的疫情,始料未及,打乱了阵脚。”马建荣说。

春节以来,申洲连写了四封告员工书,都提到了等员工平平安安回家。

马建荣说:“申洲最大的资产是员工,申洲是员工的第二家乡,申洲员工都是‘一家人’。”

对1000多位湖北籍重点疫区的“家人”,公司承诺,在休息隔离期间,所有的工资、奖金和全勤奖,一分不少。

在安定员工情绪的同时,申洲还做出了暂停招聘新员工的决定。公司最先考虑的,是确保老员工安全工作。

“条件允许的老员工,我们想方设法接回来,不能返岗的员工,保证正常的工资奖金。”马建荣说,公司陆续安排了700多辆大巴车接员工回家。

然而疫情之下,员工“回家”路漫漫,凭企业一己之力,困难重重。

16日上午,记者在申洲集团总部办公室看到,北仑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雷正焦急地打着电话:“诸暨20辆大巴车出不去,要我们出一个函。”

半个小时后,函发送到了诸暨交通部门,20辆大巴车整装待发。

这些天,张雷成了申洲公司一名特殊的联络员。

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北仑区交通运输局协助企业严把车辆技术关,为优化包车通行证网上申报流程,推行“即办制”,大幅缩短审核时间。

记者了解到,早在10日前,当地发改、经信部门提前对接企业协助排查审批,公安、交通、人社部门深度介入公司员工的输送对接审批,街道社区协助企业做好员工通行,卫健部门驻厂进行定点指导防疫工作。

2月10日,申洲集团复工,约有39%的工人返岗。16日,41.9%的工人返岗。

北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关键时候,能为企业解决难题,突破重点,从而撬动全局、打通关节,才是政府体现担当的时候。

疫情面前,企业压力和困难都较大,但员工的健康大于企业。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两手都要硬,尤其,防疫是重中之重,”马建荣说,申洲不仅是全体员工避风的港湾,更是每位员工的家。

为确保返岗员工的健康,公司对所有厂区、食堂、宿舍实施一天二次的定期消毒,并在各出入口安装固定的体温测试仪,安排了2000余间隔离用房,并建立了“一人一档”登记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员工能安全的防疫。

北仑公安分局在短短3天时间,将申洲近4万名员工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甄选,哪些员工需要医学隔离?哪些只要在宿舍观察?公司掌握得一清二楚。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紧缺,药房、超市里口罩脱销。

作为宁波员工数量最多的企业,申洲同样面临着口罩短缺的困扰。

“全公司上下4万多名员工,每天的口罩需求量在6万个。”马建荣说。

一边是迫在眉睫的海外订单,一边是日渐稀缺的口罩。如何在复工与防疫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于是,申洲复工先自建口罩生产线,目前每天能提供2万个口罩,待产线稳定后,每天的产量可以达6万个。马建荣透露,等从日本发货的2吨熔喷布到了,可以生产200万个口罩,员工日常口罩需求就有了着落。

16日上午,记者在申洲集团总部的染色车间看到,一个个大型的银色圆柱体染色容器正发出轰轰的响声,员工程凯朋穿梭在其中,忙着投递物料。“我们车间已开足马力,24小时运转。”

“年轻的管理人员充实到一线去,通过管理人员转岗,我们的制造能力已经大大提升。”马建荣自信满满地说,虽然现在复工率还不到50%,但是,再过一个星期,有90%的员工可以返岗,届时,产能可以100%恢复。

宁波是全国外贸十强城市之一,宁波年出口额达840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申洲集团又是宁波市“外贸十强”之一,每24个小时,就有180万件服装、600吨面料从其生产线上下线。

“几十年来,凭借宁波人的开明、务实和诚信,外贸已成为宁波的一块金字招牌。”马建荣说,宁波外贸人最讲信誉,别人做不到的事,宁波企业一定可以做到。

疫情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想方设法渡过这个难关,保质保量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上,这是宁波人的契约精神。

去年,宁波市宣布启动“225”外贸双万亿行动,这为申洲以及宁波外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

马建荣说:“疫情既是对宁波外贸的挑战,也是宁波外贸立品牌的最好时机。”

度过寒冬,就会迎来春天。


END

文字:徐文燕 编辑:雷军虎 美编: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