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后饮酒和饮酒后用药的区别

用药后饮酒和饮酒后用药一样吗?

用药后饮酒和饮酒后用药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头孢就酒,说走就走”。

这都是双硫仑样反应惹得祸。


不仅是一些头孢类,还有一些与双硫仑结构相似的药物,同样也会引起“说走就走”的双硫仑样反应。


关于“双硫仑样反应”这个词,大家都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

但对于用药后饮酒和饮酒后用药有何区别,以及如何处理,却分不清楚。


一、用药后饮酒


部分头孢类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含有和双硫仑相似的结构,使用后,在体内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如此时饮酒,酒精在体内的正常代谢过程受阻,致使乙醛积蓄而引起中毒,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因此,用药后多久可以饮酒,考虑的因素是药物抑制作用的消除和被抑制的乙醛脱氢酶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


综合这两个因素,多数学者及文献报道认为一周后较为安全,但也有报道10天后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


因此,安全起见,还是建议患者15日后再饮酒。

二、饮酒后用药


饮酒后多久可以用药,这取决于体内乙醇和乙醛的残留量,只有当乙醛全部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后,再服用药物才能避免双硫仑样反应。


但乙醇的代谢又受性别、年龄、肝功能、饮酒量等因素影响。


所以饮酒后多久可以用药,没有一个明确的安全时间。


一般建议饮酒后3天内不要使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或是建议更换为其他安全的药物。

三、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含有和双硫仑分子结构类似的甲硫四氮唑活性基团的药物,因具有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的作用,均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抗生素类药物: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哌酮、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甲肟、头孢区胺、头孢尼西等。


头孢曲松结构中不含甲硫四氮唑侧链,但含有甲硫三嗪侧链,也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而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他美酯、头孢吡肟等化学结构中尽管没有甲硫四氮唑侧链和甲硫三嗪侧链,目前还没有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


硝基咪唑类药物:呋喃唑酮(痢特灵)、甲硝唑、替硝唑、塞克硝唑,均能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加强乙醇的作用,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奥硝唑与左奥硝唑因不含有与双硫仑相似的结构,对乙醛脱氢酶没有抑制作用,不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但药物可引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饮酒会加强此类不良反应。


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醋酸己脲、甲苯磺丁脲,这些药物与乙醇同服后,乙醇可降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而增加降糖作用,易引起低血糖。


以上罗列了一些常用的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但不能涵盖所有药物。


你还知道哪些药物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