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意识”只以“量子”而存在

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在物理学中即所有的有形物质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基本个体。

其实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光量子假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可以想到的任何一种存在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波是物质粒子震动的存在

假说理论里,量子的特性好像是很诡异的,诸如:“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量子叠加”、“量子吸引”、“量子干扰”等,而且粒状的量子不遵循牛顿力学,波状的量子不遵循波函数。这让研究量子科学的现代物理学家们一头雾水,因为貌似这量子,就是犹如那对立于的!

如果没有精神,那么人类真可以纯粹的得像个“机器人”。

而这一基于物质科学研究的微观假说,似乎存在,却又没有存在。比如客观存在的物质,究竟分割到什么程度才是不可分割?这好像会永无止境,好像只能存在我们的 意识概念里。

在量子假说里,假设黑体辐射中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单位的整数倍,从而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现象。后来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玻恩等科学家对量子进行探索,并对量子进行完善,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大部分科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论,解释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缘分天注定

貌似是佛家学说的一个概念性的存在,却在量子概念里得到了一个解释。就像物质存在一样,量子也遵循这万有引力的定律。量子之间也存在着量子引力,相同的事物总有相同的粒子相互吸引。按照这样的理论也就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些缘分,比如人与人之间交往时,我们常常会和与自己爱好或是其他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人来往得很好,彼此之间都有相互的吸引力。而“爱好或是其他方面”这些精神层面的存在,貌似也是有量子单位组成的。或许只是微观到我们不能以物质存在的概念而触摸到。

这样理解的话,缘分好像并非是天注定,而是源自我们的精神量子引力了。

再说量子干扰的概念:就是说当量子之间互相干扰时,量子会瞬间改变它的状态,导致波函数坍塌。

这好像又解释了我们的才有的非物质特性:能在瞬间改变,瞬间崩溃,突然兴奋。

貌似与客观存在遵循着关系,又好像没有关系?

想明白的心理活动,就像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物质一样存在着;

想不明白的潜意识,就像那量子假说里的不可分割一样永远到不了尽头。

最后还有个量子叠加。量子叠加指的是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处在不同量子态的叠加态上,其中有一个最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表述的是这只猫可以同时存在两种状态,即死又活的状态。电影中夸大了人们的多重人格,恰恰是对人的性格量子叠加的极致理解,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下同时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状态,也就不难解释人会有双重性格甚至多重性格。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其实一直在沿着的指引前进着。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受限于人类客观触觉的有限性,一直限制着我们的认知。而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没有限制的,既可以对立又可以统一的辩证着探索下去得到了终极的意识理论。所以每当停滞不前的时候,才有可以可依。

客观物质的存在可以宏观到无穷大的宇宙,也可以微观到无法分割的量子;

或许精神世界原本就是量子级别的存在着,只是精神世界里量子的存在是游离的、变幻的、无形的,不可见也不可触摸的。

量子理论,或许才是物质科学与精神世界对立统一存在。

不同的是:

精神的量子是随心所欲的,是可以不受限制的遨游于精神宇宙的世界,可以产生无限的想象;

而物质的量子组成了足以让人类研究的量级的存在,存在的那么科学,那么合理,那么可以触摸。

量子之所以假说,就是因为物质科学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不可分割,什么级别的量子才是量子的量子;

但量子理论,却又解释了精神意识上的、、、...

量子信息是否是物质粒子的波的存在形式

那么按照我们的“灵魂”是否真的存在?

我们可不可以假说,“灵魂”是存在的,是量子不同于物质形式的存在而存在的。它或许只是量子的叠加。只是当一个人的躯体死去,叠加成“灵魂”的量子会失去束缚,会游离了我们的躯体。

或而瞬间崩塌、消散,重复叠加成为另一个“灵魂”而存在;

或而以毫无存在可能的量子级别单独存在持续于等待“召唤”的状态。

这么来说,“灵魂”是存在的,只是有别于“物质”存在的那样而存在!

、、、...一切精神概念也是存在的,只是有别于“灵魂”叠加的那样而叠加。

这也就不难理解俄罗斯2012年10月30日文章却指出的那样,“当人的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动时,微管失去其量子状态,但存在于其中的量子信息不会被破坏,所以它们就在宇宙中传播散布。所以如果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存活下来,他们多会讲述那“一束白光”或者看到自己如何“灵魂出窍”;如果病人去世,那么量子信息就会在不确定的期限内存在于肉体之外,即"灵魂"。”

这么来说,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