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能買到紅外體溫測量儀?感覺微信圈裡賣的沒保障,價格差那麼多?

逍遙子李先生


疫情來勢洶洶,讓人們都措手不及,此次病毒給人造成感染的症狀之一就是持續發熱,所以測量體溫的相關用品就成為搶手產品

如題所說,紅外體溫測量儀也好,體溫計也罷,我都不建議在微信朋友圈裡買,因為這些產品都屬於醫療器械,需要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許可並且備案才可以銷售,這樣質量才有所保證。

微信朋友圈裡的這些產品,首先產品來源不明確,不知道真假,不得不說有些人藉此時機來發財;其次,產品質量也得不到保證,測溫產品都屬於精確醫療產品,測量值差一度都可能帶來不同的後果;最後,產品售後得不到保障,朋友圈賣出去後在找他做售後,非常困難。拋開這些不說,現在朋友圈很多人為了掙錢,大肆暴力出售之類產品,實在是不能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

我建議如果選購這類產品,就去當地的大型藥店,或者正規的醫療器械專營店,他們會有正規的銷售手續,以及正規廠家的產品,再或者,在當地的部分醫院也會有銷售測溫類產品

對於朋友圈的某些產品,我是真的不建議大家購買。


帶著儒意去遠航


正規藥店


三哥的快樂yu生活


近期是比較緊俏,你去小米有品,網易嚴選還有京東商城,不定期會上架一些防疫用品。不過

還要看運氣,祝你好運!



人生就像打怪獸


紅外體溫測量儀測出來的溫度不是那麼精準,只是方便快捷,個人用的話還是體溫表準確。


阿偉mm666888


家庭使用買個普通的貝爾康的就行了。


唔無慾無求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爆發當中,除了湖北武漢重災區的物資緊急需求外,隨著全國30多個省份緊急啟動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物資短缺已成為全國的問題。測溫儀作為防控疫情的最重要的設備,其依舊面臨著巨大的臨時缺口。

正值春節放假時期,防控物資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疫情發生後,工信部等多個政府部門已經採取多項復產、物資調控等措施強化防控物資保障工作。

據集微網瞭解,廈門燁映電子作為國內第一家掌握紅外體溫計傳感器核心芯片的企業,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其加班加點開足馬力進行紅外體溫計傳感器的供應。燁映電子已經開始向湖北省向國家請求緊急支援紅外測溫儀5000套供貨,我們也從武漢前線消息瞭解到大部分的紅外體溫計均是由燁映電子供應核心傳感器芯片。

打破國外壟斷

燁映電子成立於2016年3月,同年11月便成為國內率先掌握智能熱電堆紅外傳感器核心芯片技術的公司,其自主研發的熱電紅外傳感器產品成功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並實現批量生產和銷售。

儘管在外人看來,燁映電子仍然很年輕,但對於智能熱電紅外傳感技術的研究,創始人徐德輝早已開始了十年之久。徐德輝在研究所做MEMS智能熱電紅外傳感器技術研究,初時集中於基礎研究層面。

畢業後,徐德輝留在了研究所繼續從事微納傳感技術研究工作。他回憶:“當時我們在研究所發表論文的時候,在國際上是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也引起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國外科研人員經常來信索取論文和討論交流研究成果。但是和產業接觸時,卻發現國內的產品全部都是國外進口的。”

由於擁有多年的技術研發背景,卻看到國內市場的產品被國外壟斷,於是徐德輝離崗創業,燁映電子成立,開始了將智能紅外傳感技術從研究所向市場智能紅外傳感器產品轉化轉移行動。

據徐德輝表示:“2003年SARS國內紅外體溫傳感器100%依靠進口,國內紅外體溫計廠家無法分配到傳感器,市場供應嚴重不足,導致紅外體溫計價格非常高,無法廣泛用於非接觸體溫監測的SARS防控。”

在SARS期間,國內尚無體溫傳感器芯片企業。國外芯片供應優先級中,中國企業排在歐美日臺之後,當時國內雖有部分紅外體溫計企業,但受限於芯片供應無法生產,中國只能從海外進口了20多萬隻紅外體溫計。

對此,燁映電子進行了技術指標和技術路線研究。首先國產傳感器芯片技術指標上實現了突破,其後需要在技術路線上下功夫,最後還需要實現國內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這樣才能避免讓外國企業“掐脖子”。

燁映電子建立開發的《環境溫度免校準的熱電堆紅外傳感器》,將傳感器精度提高了25倍,針對耳溫槍結構採用全對稱設計改善產品熱穩定性,使得紅外體溫計在性能指標大幅提升的同時,生產效率提高几十倍。

此外燁映電子依託自主研發的CMOS-MEMS技術,充分利用IC產業分工明確的特點,將紅外傳感技術融合到集成電路里做產品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將各個工藝生產分切給最適合的供應商。

藉助IC產業裡的先進技術和產業鏈優勢,更快地完成技術向產品轉移轉化,並可同時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徐德輝認為:“國外的技術路線,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是一樣的,為了做某個產品去研發一個技術,然後建造一個工廠,專門為生產該產品打造一條流水生產線。這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產品迭代速度慢。”

燁映電子雖然在技術上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但國內沒有配套的產業鏈,無法將技術轉化為批量的產品。徐德輝表示:“為建立自主可控的自主產業鏈,燁映電子採用“Semi-Fabless”模式,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工藝控制文件,並通過ISO質量體系認證,教會國內供應鏈的相關企業,培育國內紅外體溫傳感器產業鏈。”

三步走下的燁映電子不僅成為了國內第一家掌握智能熱電堆紅外傳感器核心芯片技術的企業,也成為國內第一家建立起產品生產製造配套的供應鏈的企業,其智能熱電紅外傳感器產品成功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

國內已經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國產紅外體溫計的市場佔比已接近20%。通過這次疫情的體外測溫儀的市場需求激情情況,對於傳感器芯片生產廠家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國產完整的產業鏈背景下,國產的紅外測溫儀廠家能夠獲得安全並能保障的傳感器芯片供貨,同時對於提高紅外測溫儀的國產化芯片率也有好處。

政府助力解決生產難題

這次疫情發生在傳統的春節假期中,紅外測溫儀需求暴漲,但受春節假期影響供應鏈上的所有的企業都在春節假期,無人上班,產能無法迅速恢復。“紅外溫度計,是需求量最大的產品,我們這邊2月份的訂單比平時增加了接近3倍。”燁映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徐德輝向集微網介紹,“平時的訂單量大概是100多萬顆芯片,現在2月份的訂單已經接近400萬。”

徐德輝接收集微網採訪的時候表示:“以封裝代工廠為例,燁映共有3個封裝代工廠,在春節期間已經重啟了位於重慶的中國電科重慶聲光電航偉公司的生產工作。工廠許多員工在本月18-19日已陸續返鄉過年,但接到任務後,中國電科重慶聲光電航偉公司發揮央企使命擔當,積極配合,很多員工都已回到崗位加班,目前重慶生產線已在全力生產中。”

雖然工廠的人逐步到位了,但是產能暴增導致原材料需求量也暴漲,配套廠商面臨產能準備不足的問題。在原材料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原材料配套廠商已經積極調配產能,優先保障紅外體溫傳感器的原材料生產。

此前徐德輝分析指出,“我們極限產能是500萬,如果防疫物資需求進一步增長,可能需要政府出面協調解決生產設備、封裝產線的供應,才能在短期內再次擴充產能。”

據瞭解,面對物資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徐德輝表示:“部分供應鏈上的企業因為園區疫情管控措施,有提前復工的困難,而工信部相關領導積極協調各地政府,確保了供應鏈上企業的提前復工。”

此外部分企業員工存在“恐慌”心理,不敢復工,針對此情況,工信部的協調也讓大家瞭解到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消除了員工的“恐慌”心理,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徐德輝認為:“工信部的協調充分發揮了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誠然,面對這一波重大的疫情戰役,沒有了政府的調度管理能力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

“我們第一時間就向廈門海滄的安氏兄弟醫療器械公司供應了一批紅外傳感器;23日當天,傳感器出貨量達100多萬支。”徐德輝博士告訴記者,位於廈門海滄的燁映電子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有效保障和幫助。

據瞭解,2016年下半年,新一屆海滄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堅持實業立區,高起點謀劃產業發展,在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明確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作為支撐未來區域發展的支柱產業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