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义卫生院!好样的!楷模

保义镇战“疫“一线的“娘子军”

浏览次数:24 信息来源: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方艳 发布时间:2020-02-14 10:09 字体:[大 中 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疫打响以来,面对保义镇有100多名武汉反乡人员的严峻形势,保义镇卫生院院长廖文文带领全院医护人员一直冲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线,用行动书写青春誓言。

  廖文文,女,1983年出生,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到保义镇卫生院任院长主持卫生院工作,同时管理全镇13所卫生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这位一头干练短发的“80后”女院长,带领全院26名人员和13所卫生室人员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坚守医务工作者的高尚使命,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神。特别是全院19名女医护人员,在廖文文的带领下,形成一支平均年龄35岁的“娘子军”,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她们的身影穿梭在发热门诊、留足在各村检测卡点、出现在武汉回乡人员面前,唯独没能陪伴父母、陪伴孩子!

  她们有公而忘私的事业心。在保义镇各场疫情防控会议中,廖文文是最显眼的,显眼不仅仅因为她的白大褂,还因为她是会议室里仅有的两位女同志之一,也还有她白大褂上鲜红的党徽。作为女同志,她们在家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岗位上,她们是医生、护士、战士。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她们义无反顾选择了忠,忠于岗位。廖文文把自己上初中的孩子送回瓦埠镇老家交给婆婆照顾,一个人默默坚守在保义镇。“我不仅是一位院长,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场战役,我一天也不能缺席。”“这个春节不能陪孩子、家人,以后还有机会,这场疫情防控战必须上,家人和孩子都积极支持”,廖文文如是说。医务人员陶宇杰女儿在上小学,分工到发热预诊门诊岗位,因为全镇有100多位武汉回乡人员,她不能回家,要坚守岗位随时待命应对意外情况。我们问她女儿在家怎么办?她说“就是因为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工作时间没有规律,丫头对我照顾她没有盼头,早已学会独立,一个人在家看书、写字,自己烧饭吃,自己去上学。欠丫头一个成长的陪伴,以后努力弥补。我是一名预备党员了,牢记入党宣誓”,陶宇杰高兴的说。医务人员陈晨的孩子才几个月,服从安排坚守在岗位。19位美丽的女子——一支“娘子军”,她们没有春节假期,没有周六周日,连续作战,无怨无悔。

  她们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希望守护希望,用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半边天力量!廖文文作为一院之长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事事亲力亲为。这次疫情阻击战是公共卫生战役,卫生院任务繁重。她是指挥员,靠前指挥,制定预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自己任组长,做好对外宣传、舆情管控、医疗救治,组织全院人员开展应急演练,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对镇村干部开展防控知识培训,让镇村干部能够正确指导群众进行自我防护。医疗物资匮乏,一“罩”难求,她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购买口罩,保障干部群众安全防护。“廖院长,消毒水买不到,你想想办法,公共场所要消毒,等用”, “知道了,我全力以赴,近两天保证到位。”“夏先菊你到保义村卡点配合镇村干部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我们是专业人员,群众相信我们……”。她是战斗员,“王蕊、张晶跟我来,我们到武汉回乡人员家里走访,给他们测量体温、开展家庭防护知识宣传,……”,“我是共产党员、县人大代表,危险面前我要带头。”她说了,也做了。她带头到武汉回乡人员家中走访,直接与武汉回乡人员接触,落实“六个一”措施,为回乡人员量体温,发放消毒液、口罩、发放一封信、明白纸,为每个回乡人员配一名卫生院医生和一名村医,每天上门服务。卫生院成立发热门诊,廖文文亲自坐诊发热预诊,回乡人员有身体不适,她亲自上阵预诊,了解情况初步判断,与上级医院无缝对接,按规定进行转诊、随访,确保不出现漏诊、误诊病人。先后送3期武汉回乡人员县级诊断,经过诊断有惊无险,最后排除。她们是陀螺,每天在不停的转。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保义镇卫生院这支“娘子军”,白大褂上的党徽是最好的见证,脸颊上的口罩的勒痕是特殊的勋章,身上的汗水是奋斗的印记!在防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80后”的女院长带领她的娘子军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的誓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她们在为你负重前行,是她们怀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作为精神,为疫情防控默默无私奉献。疫情面前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是保义镇半边天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