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蕴含着老祖宗的人生哲学

俗语就是人民大众的名言,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劳动人民总结出了许多有效又深刻的道理,用简洁的语言对这些道理进行编辑再编辑,成为了脍炙人口的顺口溜,俗语等等。



现在村口里聚集一起晒太阳的老人家里,很多位老人能随口说出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话,深藏不露都是“顺口溜专家”。这些俗语,都是人生的经验加以实践形成的,在课本里很难学到。其中“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就蕴含着大道理。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是在教导你如何捕猎,但是还蕴含着人生道理。我们首先看一下老祖宗教我们的狩猎技巧。

捕猎是件历史悠久的活动,毕竟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摆脱被捕食的历史。从最初的赤膊与野兽搏斗,到举起了火把,青铜器的发展等等,随着人们不断制造工具利用工具,越来越多的兵器武器被研发出来,野兽对人们来说变成了另类食物。

狩猎野生动物在古人看来有三点好处,第一点,狩猎的动物越多,越能证明自己的威武,这也是被许多人战胜自然的象征。第二点,狩猎的野味也是极好的食材,能消人口腹之欲。第三点,将居住地周围的大型肉食动物杀掉,对自己的安全也有保证。但那是古时候啊!现在的我们不愁吃不愁喝,为什么还想吃野生动物呢?老祖宗们把好吃的都帮我们驯服了,猪肉不好吃吗?鸡肉不好吃吗?别再吃野生动物了。


不捉下山鸡

为什么不捉下山的鸡呢?这就显示出老祖先的智慧了,这鸡啊,可不是普通的家鸡,那是荒郊野外的鸡,简称野鸡。大家知道,家养的鸡翅膀许久不用了,飞行能力早已严重退化。即便还能飞翔,但飞不高飞不远,只能“顺风飞翔”,过不了多久就会落下来。而野鸡就大有不同了,生性勇猛,特别是飞翔能力一流,一般人想要捉住它,可没那么容易。野鸡的天性使然,它们警觉性非常的高,一有动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跑!赶忙张开翅膀,顺着斜坡扑哧扑哧飞走。万不得已,它们是不会往上山的方向飞,因为往上飞与向下飞相比更耗费体力,万一被抓住,那不就亏了吗?向下飞时,张开翅膀的野鸡犹如俯冲的滑翔翼,借风飞行,扶摇直上九万里,任人想捉也捉不着了。


不追上山兔

“有一天,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比赛开始后,兔子飞快冲出,而乌龟在地上慢慢地爬。兔子回头看到乌龟还在很远的地方,兔子就躺着睡着了。乌龟爬得很慢,但它一直都没有停下。当乌龟努力爬到终点时,兔子才刚刚睡醒。” ——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大家知道,兔子的前后脚是不一样长的吗?这也是它们跑特快的原因。兔子的前腿短,后腿长;前脚用来支撑身体;长而有力的后腿用来弹跳、快跑。兔子往山上跑时,前短后长的优势便展现出来了,前腿着力后腿助力,跳跃性前进,更易发力,跑起来跟飞奔的陀螺一样。人用两脚走路,上山上坡与平地相比更为吃力,更别提追上兔子了,你怎么追得上呢?转眼就消失在草丛中,怎么追也无济于事。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下山兔就很有可能追得上了,短短的前腿碰不到地面,后脚掌落地了前脚掌还没碰到地板,大家可以在脑海里想象那个场景,这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守株待兔就是很好的选择了。

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

这句话明讲捉鸡追兔,暗却告诫人做事要分清看明物之特点优劣。下山鸡能利其所长又可乘势,上山兔利用了地势与自身的特点而发挥。每两者一比优劣更明显,人追不上就别浪费力气了。莫做蠢事做不可能企及的事,做事要看清情况,做有保障稳妥之事,不做尽了最大努力也达不到的事。关于不捉下山鸡,不捉上山兔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想知道“做事要看清情况,做有保障稳妥之事——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那就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上方搜索栏输入“做事要看清情况,做有保障稳妥之事——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然后就会看一系列的内容,这下就可以了解更多小知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