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园战“疫”总动员

疫情当前,我们请战! 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不畏艰险的决心,让我们肃然起敬。


请战人除了医护人员、军人、公安干警......还有我们奥园人。


中国奥园集团特别策划《战“疫”勇士·奥园奋斗者》,为大家呈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奋斗在抗“疫”前线的奥园人。本期为你讲述来自不同岗位,却不约而同投身抗疫战的奥园人的故事。


这就是一场全民抗击疫情的战争。没有人是旁观者。

每一位奥园人的义举,都如同涓涓暖流,汇聚成战“疫”的磅礴海浪。

在疫情防控的爆发期,17000名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奥园人携手发起战“疫”总动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奥园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担当。


接任务,义无反顾“赶紧干”


中国奥园集团是最早做出相关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驰援武汉疫区的房地产企业。早在1月20日,集团就发文警示大家高度重视,并要求通知到总部及二级集团每一个员工,同时建立全集团层面的预警机制,通知员工尽量不要往湖北逆行。

疫情反转很快。1月22日23点50分,中国奥园集团董事会主席郭梓文果断发出指令:“尽快捐赠物资到疫区前线,要快!”集团董事会领导和集团党委强力支持抗“疫”行动,做出了“集团层面资源调度、捐赠上不封顶”的授权。

这是一个十万火急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中国奥园集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随即成立,集团副总裁郭士国坐镇居中统筹,健康生活集团常务副总裁苏波指导,品牌、财务、人力、行政、地产、健康等职能部门和业务板块相关负责人纷纷入群,并相继组建各环节抗“疫”工作组,该安排的安排,该采购的采购,该对接的对接……刚刚欢庆2019年集团销售收入实现历史性1330.6亿元跨越的奥园人,来不及休整,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

结合疫情发展态势和前方调研,疫情防控工作组快速判断出,口罩是当下最有用也是最紧缺的物资。“口罩就是一线抗疫人员战斗中最有力的盾牌,就像是战场上士兵手中的枪和钢盔。他们守护国人生命,那么我们就来守护他们的安全。”曾亲历参与汶川、雅安地震驰援指挥的集团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戴远程如是说。得益于20余年媒体采编和公益实践经验,他第一时间组建了“驰援武汉万众一心”工作群,汇聚了武汉当地媒体、医疗机构、公益志愿者以及守卫在武汉前线的奥园人志愿者,架起了“抗疫新干线”。

从哪儿买合格的医用口罩?如何以最快的方式送到武汉医护人员手中?以“高效、诚信、责任、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奥园人,第一时间抢跑,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的行动接力。


一场覆盖全球多国、多地的医疗物资采购调配运输大行动就此开始。在众多房地产企业当中,中国奥园打响了房企“物” 援前线的第一枪,并且在随后的一片物资紧缺声中,引领国内企业纷纷转向跨国医疗物资采购。


找货源,通力协作显神通


仅在除夕当日8小时内,作为支援前线物资采购运输捐赠“指挥官”的戴远程和队友们就从北京、深圳、广州、安徽、缅甸仰光等全球各地采购了40万只N99、N95、一次性医用等不同等级的口罩,并迅速完成确认汇款,全部优先用顺丰装箱急发武汉。


中国奥园集团捐献的医用口罩


但实际上,寻找货源的过程远比预想的艰难。

集团人力负责人陶久钦谈到了平生度过的最难忘的除夕:“当天,郭总和戴总发动工作组成员动用一切力量寻找口罩。”

工作群里十几名成员接到指示后,立即开始多头行动、时时沟通,包括地产集团人力负责人陶卓发动全国地产项目公司,大家都是从大年三十那天开始,整日整夜不停歇。微信群里只要有人一说有优质货源,哪怕货量不大,也让大家兴奋异常!

“大家现在看到中国奥园集团全球采购了逾90万只口罩,其实整个团队通过各种渠道对接的货源远不止这些,因为非常时期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部分货源最终未能成功采购,有些货源在境内外的物流中兜兜转转,我们时常要在找到货源的兴奋和发现无法采购的失望中度过。”工作组成员、集团品牌管理中心高级经理蒋爽说。


抢时间,争分夺秒付货款


特殊时期内,抢到货不容易,付货款也不简单,确认下单后10分钟内秒汇更是新突破。

中国奥园集团首席财务官陈志斌透露,为了能及时汇款,他第一时间与银行沟通。但正逢春节,银行已全部关闭,付款也全面暂停。不能及时汇款,前方战友好不容易抢到的货很可能瞬间被转手售罄。为此,刚风尘仆仆赶回老家过年不久的财务同事主动赶回广州,并动用私人账户余额,确保货款得以快速汇出。

在此期间,负责实际支付的财务部同事高慧思除夕下午收到指令后因为手机银行有支付限额,只能支付一部分货款,必须要用电脑方可完成全额支付,但当时的她正在乡下探亲,何来电脑?情急之下,高慧思征调电动摩托车,用最快的速度“飞奔”到小镇上的亲戚家借用电脑,最后确保了货款的顺利支付。


讲诚信,医疗物资保安全


大疫在前,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胜过一切!

在捐赠物资过程中,集团领导指示,驰援武汉工作组的每一笔采购物资都要确保符合医用要求,由曾任职三甲医院院长的苏波亲自把关或协调专业医院人士确认。

苏波坦言,在此次疫情前,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口罩有这么多型号、分这么多类别。为了确保货源质量,工作组设置了多重关卡。采购货源尽可能来自于可靠伙伴或靠谱熟人介绍的知名医疗物资供应商,同步要求对方三证齐全及提供相应实拍照片,以此参考医院的三证式样和检查检验报告来核准。在口罩到货后,要求将货物外包装说明,和原来采购时三证上面的厂家注册证说明进行对照,确认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详细检查运输包装是否完整,确保运输交付之前没有破损。

为了找到更多口罩,工作组启动了国际采购,涉及国家较多,其口罩使用标准也不统一,专业人员把握起来较为困难。工作组要求,尽可能地将物资标准与相关卫生主管部门以及武汉定点医院的设备科、医疗器械采购科主管同事即时沟通。同时也提示一线收货的武汉奥园人,在交接捐赠之前务必再次开箱审核确认,确保前线医务人员使用安全。

不允许把一个不合格的口罩送到抗疫一线。这,就是奥园人的诚信。


扛责任,实物援助勇担当


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用防护物资,平时并不会大批量库存。而这次疫情发展之快,超出日常储备,全球物资需求瞬间大爆发,有的国家甚至采取限购、禁运措施,这使得跨境采购难上加难。国内紧缺、国外难调,这是国内相关物资如此紧缺的关键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仅凭企业自身的民间力量,进行大批量的跨国医疗物资调运,期间充满不可预知的挑战和困难。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捐钱?

对此,戴远程表示,董事会不是没有考虑过捐款,但是高层和工作组成员一致认为,疫情前线最急需的不是现金支票,而是医用物资。随着武汉疫情形势告急,奥园人亲力亲为全球采购90万只医用口罩,其中40万只口罩在春节期间最急缺的时候送达武汉医疗前线,委实是雪中送炭,派上了大用场,堪称“比黄金还要珍贵”。

1月27日至30日,奥园武汉志愿者陈龙开着私家车分四批累计给广东援汉医疗队送去82720只N99、N95和一次性医用等口罩,后勤保障负责人潘顺文说,奥园驰援救命口罩对一线医务人员来说实在是宝贵了。医疗队领队易学峰说,此举对前线医护人员带来深深的鼓舞,战斗勇气倍增。后期传出武汉协和医院口罩告急,奥园志愿者连夜联系,凌晨送达4箱2000个N99口罩。协和医院感染科医生尹志杰连声向戴远程表达谢意:“真心不容易,感动。”


中国奥园集团向

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捐赠口罩


事实验证,尽快捐赠物资,尽快送到一线的决定,是对的!

到今天,紧缺的医疗物资,依然是一线抗“疫”的一大困难。但只要我们手拉手熬过那些最黑暗的夜,那么光明终将到来。


全民抗疫 “硬核”担当


中国奥园本次武汉抗疫援助战,无论是跨境采购医疗物资,还是国内物流加速配送,没有哪一关是简单的。但奥园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排除万难,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说是检验团队及内外部协同作战的一次实战演练。

当然,除了前方奋战的奥园人,那些力保一线战士冲锋安全的后援军也功不可没。其实从1月19日年会后,集团人力就开始了疫情防控筹备工作。从预警宣传,到密切跟踪,再到复工组织和联合IT、中医、行政搭建联防联控机制,“整个春节大家都过得惊心动魄,但却很有意义。为了确保每一位奥园人的健康安全,我也借此机会再次呼吁,大家在复工上班途中切记严格按照防护指引,做好个人防护。”陶久钦说。

为了进一步保障复工复产安全,集团行政也迅速全体出动,任劳任怨,在总部员工防护物资采买、大楼物业对接、食堂供餐、会议中心、办公场所、员工宿舍等区域管理和宣传上不遗余力,“我们仅仅食堂供餐方案就在春节期间做了一稿又一稿,前后大概有十几个版本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每一位奥园人能安心复工。”集团行政负责人刘银杏表示。


//////////


正如中国奥园集团董事会主席郭梓文所说,每一位奥园人,都是防控疫情责任链上的重要一环。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中国奥园再次体现了“硬核”担当。


接下来,全体奥园人将继续践行“高效、诚信、责任、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本着对自己、对家人、对公司、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绝不懈怠,积极做好防控工作,众志成城,齐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