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我重新认识了中国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患难见真情”。


2020开年并不太平,疫情肆虐,武汉告急,真正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这个时候,最考验人性。


而在这场疫情中,我重新读懂了中国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举国上下,没有抱怨,没有推诿,四海同心,九州一力,同仇敌忾。


01

四大天团会师武汉

王炸来了


2月7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疗援助队在武汉天河机场相遇,他们将共同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双方自报家门、彼此互相喊话、加油致敬的视频,刷爆网络,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派131名医护人员增援武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派出131人的医疗队。这也是华西医院历史上,应对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次性派出的最大规模医疗队。



两支队伍在武汉天河机场相遇,偌大的机场,空空荡荡,只有他们,逆流而上。


镜头所过之处,皆是国之栋梁,悲壮又英勇。


而这次的“相遇”距上一次会面,时隔了83年。



上一次两家医院相聚,还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抗战,齐鲁医院搬到了华西坝,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并成立协和大学,一起办学办医。


如今再次会师,因为同一个使命同一个任务,两家医院再续前缘,携手并进、共克时艰,援助武汉抗击疫情。



众所周知,医学界有四大天团,分别是“南湘雅、北协和、东齐鲁、西华西”。


“华西“和“齐鲁”已经相遇,“协和”、“湘雅“两家王牌医院也已出征!



2月7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130人(30名医生、100名护士)北上援鄂,将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


这是湘雅医院执行医疗援助使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支医疗队。



2月7日16时,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142名队员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飞抵武汉。


当晚21时,第一组医疗队员迅速完成岗前培训,随即加入重症病房夜班轮值中,开展医疗工作。


正所谓“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协和人,诚不欺我。


北京协和医院(1921年),今年99岁。

湖南湘雅医院(1914年),今年106岁。

四川华西医院(1892年),今年128岁。

山东齐鲁医院(1890年),今年130岁。


新华社曾把它们,称为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其在医学界的地位堪比武侠小说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而四张王牌齐聚首,这在中国医疗史百年以来第一次。


四路医护驰援武汉,真正的掏家底,打王牌!



有网友评论:


“全村的龙已把最硬的鳞给你,哪怕自己也伤痕累累,所以,武汉,加油!”


“王炸天团现,疫情立马完。”


“王炸来了,中国必胜!”



02

东北三省鼎力相助

家底掏光,也要帮你


2月8日,元宵节,一个本该团圆的日子。


当晚辽宁省再派1000人的医疗队伍驰援武汉,这已经是辽宁派出的第四支医疗队了。



至此,辽宁驰援湖北医疗队、疾控队人数达1382人;加上吉林派出的686人;黑龙江派出的353人,东北向湖北派出的医疗队总人数达到了2340人,而全国调配到湖北的医护人员是11921人。



总人口不到全国10%、常住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东北,派出的医疗队总人数,占到了全国的19%。


对于辽宁这个人口总共才4100万的省份,驰援湖北医护人员,占全国的10分之1。



他们把当地最好的医院里,最好的医生,都送去武汉。


有个故事,同样是帮助别人,有的人有十块钱,他可能会捐出一块。而有的人,可能他东拼西凑也只能凑出一块钱,但他愿意全部给你,分文不留。

在这次驰援中,东北就是后者。


默默无闻,埋头做事。


2月7号,黑龙江N95口罩急缺,没求外援,而是咬着牙和自己省内的群众说:


我们可以用5个一次性的医用口罩,和你们换一只N95。



还有那些捐款的东北集团,都是以“亿”为单位的。


辽宁方大集团,捐款2个亿;飞鹤集团,捐款1个亿;就连大家一直觉得可笑、滑稽的东北老铁辛巴,也捐了整整1.5个亿。


更别提哈药集团、长春修正集团,捐了1000万药品后,还在陆陆续续的一边生产一边捐。


虽然总被人说穷,经济落后,但关键时刻,东北三省,李文亮医生的家乡,宁可掏光家底,也要驰援湖北!



03

一省包一市

16省齐聚湖北


2月9日,41架次包机陆续抵达武汉,人数高达6000人。


这是疫情以来,武汉机场迎接运输保障医疗队,人数最多的一天。



他们来自辽宁、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市。


将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支持湖北省16个市的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谁力量大谁就多挑点担子,平时吵吵闹闹的家人,此刻全都拧成一股绳,一对一帮扶,同心同愿,众志成城,朝着一个目标奋斗!


即使平时吵得再凶,危难面前,才知道什么叫血浓于水的家人,什么叫打断骨头连着筋!



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从全国到武汉,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还快。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网友制作了各种暖心的表情包,声援湖北。


“我来了,你别怕!”


上一次听到“一省包一市”这个词,还是在12年前的汶川地震期间。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汶川、北川、绵竹、青川等县、市几为废墟,是所有中国人心头的一道疤!


当时关于灾区的重建,就采用了一省包一市的方式,短短两年便恢复良好,那些恩情即使时隔多年,人们都记在心里从未忘记!

此次,各省各地积极响应号召,除了华夏的尖刀医疗队,各地医院也都派出了精锐医疗队支援武汉。


江苏十三太保一马当先!



2月7日,北大医学第四批援鄂医疗队334人集结出发。


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11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10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13人,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带队。



2月7日,江苏盐城组建十人医疗队支援武汉。



2月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再派131名精兵强将组成“特战队”驰援武汉,医疗队将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一天之内12支医疗队的2043名医疗队员抵达武汉!


不仅仅各地区医疗队到位,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也已交付使用。


2月8日,武汉市雷神山医院正式开始收治转院病人。医院内共32个病区,设1500张床位。


火神山医院1000张病床已交付使用,并开始接收新一批患者。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04

华侨华人海外支援

四方汇集,温暖武汉


前几天,一则南航客舱内满载物资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


这架客舱前部没有人,只有一箱一箱的物资,摆满了座位。



原来,2月3日,肯尼亚华侨华人为武汉捐赠的5000多箱口罩、防护服等国内亟需的医疗物资,搭乘南航飞回国内。


一箱箱物资很快塞满了货舱,工作人员紧急将客舱前舱清空,将捐助给国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物资放在客舱运送回国。



2月1日,在厦门通往兰州(途径武汉)的Z126列车出发前十分钟,车站方面急匆匆地推来一平板车的纸箱,请求列车长把这些送往武汉。


原来,这是印尼华侨给武汉捐赠了100箱N95口罩,希望能通过铁路运送,保障物资顺利转运。


列车长立刻组织人员将物资搬进餐车,安排人妥善看护,次日,送往武汉。



这次疫情,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在尽可能的为祖国出钱出力。


2月2日,英国华侨王澍斌和同事们,从英国“人肉”背回的136套防护服,顺利抵达浙江省吴兴区人民医院。


这136套防护服,是在英华侨开车跑了英国伯明翰周边二十几个城市购买,辗转飞行25小时,跨越9000公里远道而来。



还有菲律宾运来的沉甸甸的17吨物资,各地商会寄往自己家乡的援助和支持……


疫情无情人有情,连日来,海外华侨华人筹措的口罩、防护物、消毒液等正从全球各地打“飞的”奔赴中国。


这份心意,跨越山海。


龙的传人,尽管身处异乡,爱国的心从不因距离而改变。



05

普通而平凡的人啊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全力以赴


而这所有驰援武汉的背后,都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危难之时,一马当先。


哪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肩负使命的医生

赌上性命,护人周全


为了防护需要,医生们出征前都做了一件事——理发。


男队员剃光头,女队员剪短发。



“我连命都交上去了,更何况是头发?”


在灾难面前,他们义无反顾牺牲掉许多宝贵的东西,只为了能在死神手里抢回更多的生命!



这是一位22岁年轻护士的手,长时间受到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蚀,伤痕累累。



还有这些医生的脸,布满勒痕,甚至有血痕。


但他们在笑——又是守护的一天,又救了更多的人。



相比于皮肉之痛,离别之殇更令人揪心。


为了救更多的人,多少母亲与孩子道别,多少妻子与丈夫再见,多少子女只能跟父母隔着门见一面。



他们也是普通人啊,只不过在这特殊时期,肩负着责任,承担着希望。


“心中怕不怕,肯定是怕的,

但这个工作岗位是自己的使命,

自己的职责,

我们如果不冲上去,

谁冲上去呢?”



热血豪情的建设者

使命必达,夜以继日


2020年2月2日,武汉传来了好消息:

10天,34000平方米,1000张床位,火神山医院建好了!



电视机,热水器,空调和独立卫生间,5G基站,一应俱全。


哪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一群不分昼夜不辞辛劳的普通一线工人罢了。


朴实的河南大哥,放弃一年回一次家的机会,自己打车到工地,报名干活。

记者对他说谢谢,他不好意思地说:“应该的应该的。”


中建三局内部微信群里,五湖四海的员工随时待命:


“人在安徽,等候通知,可随时出发。”

“人在荆门,随时候命。”

“人在黄冈,等候通知,随时出发。”


大年三十,听说火神山医院需要人,立马放下了碗筷,连夜带着工人团队赶到了工地。


这些人中,有男人,也有女人。


巾帼不让须眉,“听说这里不限男女,所以我们来了。”


记者问:“孩子自己在家你舍得吗?”

她豪爽地说:“没有什么舍不得,既然我们是中国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跟医院一样,工地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有可能被感染。

但他们没时间想那么多,“不干不行啊,要抢工期救人。”


这群灰头土脸的人也怕,他们也有家人要养,但此刻救人更重要。

他们戴着口罩,跟白衣天使一起,跟死神抢人!

你们尽管救人,病房我们来建!


驰援物资的普通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武汉封城,封锁的是病毒,却没封锁希望。

相反,希望和守望正源源不断注入这座生着病的城市。

山东寿光的一位司机大哥,开着重卡为武汉送蔬菜。

当记者问到他,这次去武汉送菜,家人怎么看的时候,面露疲惫的大哥说:“家里人都挺高兴的,挺支持的。”


记者问为什么?大哥淡淡地说:“因为没钱可以出力是吧。”


最朴实的人儿,不会说华丽的话,但是一句,早已胜过了千千万万。


河南嵩县闫庄竹园沟村捐了10万斤大葱。


大年初三,10几名村民代表找到村书记,大伙儿看新闻得知很多人都在给武汉捐东西,他们便想以村集体的名义给武汉捐10万斤大葱,支援当地阻击疫情。


因为联系不到刨葱机械,300多个村民到地里用手拔了三天。



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去年种植了100亩大葱,年前已经卖掉了一部分,剩余的部分本来打算过完春节上市销售。


按现在食材紧张的情况,他们本可以买一笔不错的价钱,但如今,他们说能出多少力就必须出多少力。



云南河口县莲花滩乡石板寨坡头小组93户村民自发捐赠22吨香蕉。


两天时间,砍香蕉、装箱、装车,22吨香蕉就这样被这些可爱的人用摩托车运下山,发往湖北。



捐赠的93户人家,其中有47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自己都过得拮据,为什么还要捐助?


村民盘杰说:“我们家是建档立卡户,曾经我也受到过大家的帮助,这次一方有难,我也愿意把我家的香蕉捐出来,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还有许多人,都在尽自己绵薄之力。


浙大一院急诊室里,一名小男孩把一个信封放在护士桌面上后,立正敬礼,说:“你们辛苦了!”鞠了个躬,便小跑离开。


等到护士打开时发现,信封里有9张100元和5张20元。



还有一封感谢信,信上歪歪扭扭写着:

亲爱的医生,护士们,看你们每天奔走在疫情的前线上十分辛苦,我也想出一份力,这些钱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们能收下。



大年三十,河南商丘的村支书王国辉载着5吨蔬菜,只身赶往火神山医院工地,免费送菜。


他曾在武汉服役17年,他说:“1998年抗洪,我在一线;2008年冰灾,我在一线;这次疫情,我理所当然也该去。”



南京公安检查站,一个戴口罩的男人停下车后,一边开始从车上搬箱子,一边对民警说:“拿点东西给你们!我从土耳其人肉背回来的。”


民警一看,是一大箱口罩,赶紧问他:“您贵姓?”


男人回:“免贵,中国人就行了!”



最好的人民,最热枕的拥护,最勤奋的双手,最忠心的坚守,最滚烫的热泪。

他们不会被辜负,他们也不应该被辜负。


总有别的国家评价中国:中国总能创造出奇迹。


但这些奇迹,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民创造出来的。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一场疫情,总会过去,终会成为历史。


历史是一条伟大的洪流,在这条河里,熠熠闪光的永远是人。


我们能做的只有看见、记住、不辜负。


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在疫情下,每个善良的中国人,不分岗位,不分财力,彼此守望,彼此保护。


我们都知道,再渺小的力量乘以14亿,就能聚沙成塔;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都会变得渺小如尘。


说什么河南人、山东人、东北人、湖北人,这个名字的前缀,我们都是中国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正因为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全力以赴,我们才能创造奇迹。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这里有足够的理智与情感

有分明的事实和言论

这里有真正的中国

在这你能看到真正追求进步与美好的——中国人

所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最国刊】吧,我们一起向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