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有善有恶,疫情终将离去,留下的均是美好



2020春节可能是史上最郁闷的春节,同时也是最特别的春节。

这个特别,除了体现在与往年的热闹非凡相比,万城空巷的冷清中,连空气都弥漫着从未有过的恐慌,更体现在疫情下五花八门的人性也被暴露无遗。


人性一: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有人问:有美食、有wifi、有电脑,可以玩游戏、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这样的日子你希望过多久?相信如果不是在疫情当下,你也许会脱口而出:一辈子。而如今真过上了如此这般的理想生活,才不足半月,你却耐不住寂寞,又开始怀念曾经让你憎恨不已、不能睡到自然醒的上班岁月。人们总是难于安住当下,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人性二: 恐慌焦虑谣言满天

疫情之下的负面情绪不断扩散,恐慌、焦虑成为主要元素。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首先源于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且看不见摸不着,难免诚惶诚恐、胆战心惊;其次是对未知的不确定,疫情何时结束并不明朗,未来的遥遥无期让人窒息;最终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对死亡的恐惧。一时间谣言满天飞,抢购口罩、酒精、板蓝根、维C,成为头等大事,最后演变到大半夜戴着口罩抢购双黄连。这充分暴露了人们在危难中的脆弱,“灾难化思维”战胜了“这也将过去”的信心。


人性三: 自私贪婪暴露无遗

随着疫情的不断加剧,口罩、防护服、体温仪等成为紧缺物资。大多数商家趁机高价牟利,老百姓的死活事不关己。更有组织在社会捐赠紧急物资分配上玩“猫腻”,致使救人一线陷入“不是告急,是没有了”的危险境地。这种自私贪婪、损人利己的短视行为必将受到大众的唾弃。



人性四: 侥幸心理及时行乐

在政府“不出门、不添乱”的紧急呼吁下,仍有大胆份子外出闲逛、甚至约会、聚会。这类心存侥幸之人,为了及时行乐,只想到自己不会有中彩票的可能,殊不知万一中招,造成全家覆没的悲剧,这一票否决的将远不止是一个冒险选择,更是即便在九泉之下也无法谢罪的胆大妄为。


四、 人性五: 利他行为闪耀光芒

危难之中见真情。越是在紧急关头越能涌现出一批投身公益的有志之士。他们都具有利他主义的奉献精神,或一线救援,或捐赠物资、或心理援助,在助人的事业中默默奉献,为疫情下的寒冬带来温暖。

心理学先驱弗洛伊德在人格理论中说道,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是原始的“我”,追求的是快乐的“我”,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置他人利益于不顾,可见自私、贪婪、懒惰等都是拜“本我”所赐;

“超我”是道德的“我”,追求的是成为大众眼中完美自律的“我”。利他行为就是“超我”的产物,公益行动也算是人性修炼的结果。

“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由此可见,人性中无论善恶都是合理的。只是,人总需要成长,而成长就是一个由“恶”到“善”的修炼过程。特别是在疫情之下,人们更期待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就让我们安住当下,珍惜与家人居家团聚的时光,学会在恐慌焦虑中成长,克服自私贪婪的本性,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加入到公益行列中,享受助人的快乐。

疫情终将离去,留下的均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