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褂、红药箱,竖新镇的村医们坚守在基层防疫“最后一公里”

在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有一群人每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基层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曲折的乡间小路上,留下了他们为防疫而奔忙的身影,他们就是乡村医生。尽管是医疗系统里的“小角色”,乡村医生们却从未忘记“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在特殊时期,他们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志愿者岗位,我去最合适”

徐惠民,崇明竖新镇油桥村人,1971年入党,退休后的他得知乡村医生流失严重,便放弃了子女为其安排的优越生活,申请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老徐的妻子于去年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徐惠民一边为村民看病开方,一边照顾妻子,抽空还去村里做做志愿者,主动上门为老年村民量血压、测血糖。春节前后,徐惠民看新闻得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便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志愿者。近日,徐惠民给本村排摸到的3名湖北籍来沪居家隔离人员当起了“一对一”的看护志愿者,每日两次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科普防控知识。家里人都很担心他自身的安全,劝他不要再去重点家庭看护,但老徐却说,“我是一名乡村医生,还是共产党员,比其他志愿者更加专业一点,我去最合适!”

“用有限的能力,保一方平安”

黄祖新,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乡村医生。黄祖新的卫生室担负着竖新镇椿南村和时桥村两个村3000多村民的日常医疗保健工作。目前,疫情形势紧迫,黄祖新每天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排查外地返崇人员,宣传防控知识。当排查到村里有4名武汉来崇人员时,他主动承担起每天两次上门测量体温的任务,并详细记录,认真观察隔离人员身体状况。因为每天都要不停地往外跑,还要进出重点人员家庭,他的儿子几次劝他,“不要去了,孙子还小,容易被感染!”黄祖新却坚持要守好村里防控第一线。拗不过倔强的父亲,黄祖新的儿子只能举家返回市区。别人问他,你就不怕被感染吗?黄祖新这样回答:“我是一名党员,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必须无条件冲在前面,做好村民的防疫工作。虽能力有限,但求保一方平安。”

在竖新镇,这样尽心尽力守护群众健康的村医还有很多。疫情的爆发正逢春节假期,大量人员返乡回家过年,此时,农村防控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竖新镇的村医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领责,配合村委开展各项防控工作,不仅展现出了“火眼金睛”的本领,更练就了“三头六臂”的身法。上海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作为村医的他们绷紧了神经,不敢有一丝松懈。虽没有救治疑难杂症的能力,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防护装备,他们却不畏辛苦、不惧病毒,冲上前线,排查、测量、消杀……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一方百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