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17天后的“團聚”變化:「異地」差

倒計時式地盼著過年,哪曾想卻被一場疫情「破壞」了計劃,帶回去的漂亮衣服都變成了無用之物,反倒是該帶的電腦偷懶沒帶,以致宅家17天無法延續,只能帶著糧食回廣州換個地方宅。


可惜,此宅非彼宅,待遇天差地別,讓我在回廣的第一天就產生了想轉頭回家的心,真的是太難了。


回廣途中的檢查比之當初回家還要多,當初的檢查是三次,兩地的客運站及地鐵,這次呢則是收費站、廣場等多個地方都有溫度檢測,不得不說疫情蔓延之快,弄得現在只能努力「防」。


而防禦工具,自然當屬戴口罩。


如果說年二九回家期間,出門買個東西不戴口罩也可以,這時不戴就會被舉報,稍不注意就會被感染,畢竟新聞上都出現了不戴口罩去買菜15秒被感染的事,所以說口罩成了出門必需品,忘記帶手機,都不能忘記戴口罩。


惜命的都選擇了宅家不出門,畢竟現在口罩難買,就算有錢都沒地方預約購買,因此,

與其出去看空城,不如宅家煲劇、運動、吃飯。


我自年二九回家後就開始做宅女,同我家人一起開啟了宅家式「團圓」,不像以往的過年忙著拜年,今年大家都默認不拜年,好好宅在家裡娛樂性玩撲克、發紅包、喝酒吃飯聊八卦等。


雖然這跟以往的熱鬧不同,但不知為何我卻覺得很高興,自工作以來,跟父母團圓相聚的日子就越發顯得少,一年到頭聚在一起的時間可能連一個月都沒有,現如今能一家人團團圓圓聚在一起吃頓飯,可以說是疫情中難能可貴的溫暖。


在家的17天,不能外出會顯得有點無聊,但吃的卻是非常好,兩大冰箱的吃的,在老媽愛的呵護下,我們一家人每天都能吃到不同的好吃的,無論是略顯麻煩的餃子、菜餜,還是往年根本吃不上的菜茶,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相比回廣州之後的要自己動手做,還每天沒啥吃的,可謂是天壤之別。


不得不說,寫著寫著就有點餓了,媽媽親手做的好吃的遠離了我,扎心。


大概是在家吃得太好,故而回到廣州後,三餐之後總是容易餓,像以往在家那樣去運動,一整套運動做下去,慢慢就會聽到肚子咕咕叫的聲音,本來想說一次是誤聽,兩次是剛好沒吃抱,第三次我就懂了,我真的習慣了在家裡的想吃就吃,以致於現在喝粥配鹹菜餓得慌。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只能讓自己慢慢適應,反正這種時候回了廣州,有囤好糧食已經算好,吃得好不好也不能計較太多,還是趁著這段時間好好自我增值吧,否則失業中的疫情期當真容易陷入自我頹廢狀態。


想起離家時,爸媽想讓我們把所有吃的、口罩都帶走的那股勁,我就覺得自己不能這麼頹廢。


父母總是會優先考慮子女的安危,想把所有好的都給自己的子女,這樣的無私是讓我驚歎的,明明他們也很需要糧食跟口罩,可是一旦遇到選擇,就一定會選擇給自己的子女。


有時,我會想:當我成為父母,能像他們這樣嗎?


總覺得很難想象,就像現在,我覺得最重要的人是父母、是妹妹和哥哥,所以其他人我顧及不了多少,拼盡全力去預約購買的口罩想給的也是他們,其他人呢,除非自己有足夠的,否則很難將自己的份給出去。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想想自己空白的感情,就會好奇外面的世界,有多少人因為這場疫情看清楚自己的真心,不過這時才看清,其實是可悲的,總會讓人害怕是太遲。


疫情啊,這麼嚴重,真希望你能像身體的肥肉那樣,只要努力減就會消失。


無論如何,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好。


再大的疫情,都阻礙不了團圓的幸福。


雖然你影響了我們的日常,但阻礙不了我們的幸福。


加油,大家都會變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