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呆久了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去”中国了?

抛个硬币 如果摔碎了

就不吃晚饭了



在国外的朋友圈子里,常常会讨论起这个话题:在国外待的时间久了,有种自己已经“回不去”中国了的感觉。其实不只是中国移民,任何国家的移民出国久了再回国后都可能会有这种感觉。

这种“回不去”,一般意义是说的是回到母国工作,长期生活,加入到母国社会运转的一个大系统中去。而不是短期旅个游探个亲之类的。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体会:

@朱香草:

我tm还没跟这边呆半辈子呢,再回国就觉得融不进去了

这事儿不赖我,真的

去年被空投到美国一偏僻乡村,风景优美、 空气清新,一切都很美好

但是…

老子是北京的…我半年没回去,家门口一溜儿商店全tm换了 !对比强烈的是我住家爹近30年没回家乡,前几天回去了一趟,热泪盈眶地跟我说我当年走的时候这儿啥样,现在就啥样一点儿没变!你看那边的垃圾桶还是我之前踹过的那个……

我一人之言不足以概括全国。就说说北京吧 ,每次回去都会有陌生感 。主要是因为北京发展太tm快了…… 每次回去连根儿毛儿都不给我剩下。在飞机上从激动的睡不着到看着离北京越来越少的里程数却开始心慌 。这座城市这么大 ,不管你是北漂还是起小土生土长的,北京永远都是北京 ,可一旦离开, 位置就被立马取代……

大概是留学狗最悲哀的事儿了

@吴湘:

其实就是去了富家过不了过去穷家的生活了;过了人均资源多,相对悠闲宁静的生活,无法再去过人均资源少,拥挤嘈杂竞争的生活了。

人的惰性和贪性使然。

补充说明,我在国外已经生活了整20年,我和很多人的经历相反,我一开始来美国,生活在大城市,见识了发达社会最底层的环境和最挣扎的人群,与人合租的是老鼠蟑螂成群,雨天漏雨的老房子,睡的是别人扔垃圾丢的床垫,和意大利黑手党的小头目做过邻居,家门口被人放过枪,室友坐在屋里看电视被人入室偷过包,朋友和女朋友谈恋爱的时候被人枪顶着头抢劫,见过不同时代偷渡过来的人群,跟人走过大城市的黑人区和白人蓝领区沿街卖过东西,见过一个个表情麻木地喝酒和妓女聊天的穷人。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太多好感,始终想回国。直到离开大城市,去了中产阶级小镇,见到了社会的不同层面,才对发达国家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看到了发展中国家与其的差距。

记得陈平说过,他刚来美国去的休斯顿,而杨小凯去的是普林斯顿这样富裕的小镇,两人对美国的认识就完全不同。

同样,在福利发达国家的人和在非福利发达国家的人的认知和印象也完全不同。窃以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底层社区生活过,在非福利发达国家呆过的人,对待中外差距的问题上会更清醒客观。

从美国回国创业的朋友很多,这些人刚来美国的时候身无分文打黑工,住地下室,混黑人区,他们回国去从头创业,也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我的惰性比较大,但如果形势所迫要回国重新开始,也不致于回不去,无非就是再挑战一下自己,何况国内有父母,有同学,有地方住,没有持枪的黑人(非歧视,黑人也是生活所迫),比刚来美国的情形要好的多。

@匿名用户:

主要是肠胃和肺已经回不去了。

知道这样说会戳到许多爱国主义吐槽帝,你们的身强体健不受水土影响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是这样。

来美以后第一次回国就染上过敏性鼻炎再也无法治愈并且每次回去都要拉至少半个月肚子,拉着肚子不停打喷嚏倒着时差还要被各种亲戚朋友往死里灌酒,不喝就是各种“哟,出了个国变金贵了嘛。” 所以每次回国都要大病一场。

(虽然中国的医疗确实方便和便宜很多,但我还是不希望生病的。)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国内多少黑心食品,空气质量又是怎样,工作的压力和必须的应酬又是怎样。大家茶余饭后的也没少吐槽,但是只要有人拿国外这些比较好来对比,就立马有正直的爱国主义人士跳出来说:“在你们这些崇洋媚外的人眼中,国外的月亮都比较圆吧?”

国外的月亮真没有比较圆,但是只要不是阴雨天,我就能看得到月亮,我每天晚上都有时间开车载着家人去山顶看月亮。

我爱我的祖国,我思念她。我想念远在大洋彼岸的陪伴我长大的朋友,亲人,初到异乡的寂寞无数次让我在深夜辗转反侧。我想念煎饼果子麻辣烫,夜市烤串铁板鱿鱼的味道令我魂牵梦萦。我想念方便的交通熙攘的街,逢年过节全家团聚的其乐融融。

那是我的家,我为什么回不去了?

除了我的身体无法适应,还有太多别的原因。我刚毕业不久,在美国能不靠任何人际关系仅仅凭我个人的能力找到一份供的起200平米小复式,买的起雷克萨斯的工作。我家无权无势,回到国内在一线城市撑死找一份月薪2w的码农工作,我依然供不起房,买不起车,讨不到老婆。就算我都做到了,我怎样保证我想生几个孩子就生几个,而不是政府允许我生几个,我的孩子不喝毒奶粉长大,走路上不被人贩子拐了,上个学不用塞钱巴结老师,不是走到哪里都吸二手烟,或者在路上扶个老人被讹的倾家荡产,而我能每天下班回去陪着老婆孩子而不去应酬?太难了,我没有凭我一人之力改变中国社会现状的远大梦想,我也做不到,柴静都被骂成这样了。我拼了命的读书熬了出来,只希望我的未来能带着我的家人生活在一个空气明净食物干净能自由支配业余生活的地方。

诚然,我相信,国内的极速发展为许多人提供了一飞冲天的机遇,但那并不是我的梦想。我只希望吃的健康,空气清新,不用太复杂的利益社交,做一份因为技术和知识被尊重的工作,而不是因为爹有多牛X。我希望能有时间回归家庭,把父母接来同住,有时间照顾他们,在晚上和周末教孩子们学中文,假期带他们回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然后给他们自己选择留在这里或者回去的权利。我自己玩了hard模式的人生,不希望孩子不得不走我的老路。

回国灌我酒最狠最喜欢挤兑我“变金贵了”那个兄弟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唉,我说,我老婆怀上了,你能给我寄点奶粉不?

@请叫我撸撸酱:

什么鬼?!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无论在哪里活都一样的么?

只要有心,在哪里都可以活的精彩。

这些年跑过了很多的地方,但无论我是在良乡的建筑工地,是在北洼路的拉面馆,亦或是学院南路那潮热拥挤的地下室(员工宿舍),或是在美利坚的印第安纳,还是在鸟不拉屎的怀俄明。无论我的朋友是叫马狗子的兰州小伙,还是叫Raj的三哥,是叫Gabe的老美,还是叫Romesky的黑人兄贵,亦或是那群打打闹闹来自天南海北的留学同胞,我总觉得年轻真好。

正因为年轻,所以天下之大,四海为家,走到哪都一样。只要别怀着一颗浪子心,那走到哪都可以安家。

至于这地方是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危地马拉,阿根廷还是意大利,无非就是换了个地方,换了种语言,时间久了,还是会习惯和喜欢上的。我庆幸那个遗传给我逗逼本质,让我自己过得好好的不用担心家里的老爸老妈。也庆幸我有那些无论走到哪都牵挂着我,关心着我的基友们。

当然了。偶尔也是会想家,但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视频通话随时随地可以传达消息,再不济,平时存下来的钱买张机票回去也是做得到的。

总而言之,世界辣么大!去吃!去闯!去见!养家!养自己!养老婆!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在这个话题上,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意见不一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爱好也不一样,在意的需求也不一样。

有的人习惯了国外的文化和生活,回到飞速变化的中国自然有种物是人非、适应不了的感觉。这就是“回不去”。而有的人无论走多远,都可以在祖国的土地上找到归属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也就不会存在“回不去”。

我们选择不了自己出生的地方,但好在我们可以选择在哪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