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如何赚钱?无形财产“变现”方式大合集!

专利,作为一项发明创造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权益。往大了说,是通过“公开换保护”的制度也在推动着人类技术和文明的进步,是专利权人一种无形的财产。往小了说,只要权利人愿意,也可以将无形财产快速变现,为自己谋取“现实”利益。

专利变现,除了通过专利买卖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还有多种渠道可以实现。具体都有哪些呢?

1

专利转让

2019年3月山东省发布的《2018年科技转化成果报告中》,山东理工大学申报的一项专利转让费高达5亿元,超过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的科技专利转让费用。而且山东理工大学为了鼓励这名月薪仅万元的普通教授,直接把专利转让费用的5亿元经费的80%奖励给这名科技创新的教授,直接让这名普通教授变为亿万富翁,充分展现了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的力量。


专利研发和申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倘若时间紧迫,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直接购买合适的专利。而专利权人若是难以将专利转化为产品,也可以通过专利转让的方式获得利润,实现双赢。

2

专利许可

近年来,高通公司掌握着数量众多的通讯和电子产业的技术专利,几乎全世界的相关企业,都需要用到这些专利技术,因此高通每年靠收取专利费,就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在2019年年初,中美新一轮贸易战开始前,华为公司和高通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协议显示,华为公司需要在未来的三个季度内,每季度向高通公司支付1.5亿美元的专利授权费用,约合人民币高达11亿元,三个季度累加则是33亿元人民币巨资。


由此可见,在权利人不想一次性转让自己的专利权的情况下,也可以许可其他人实施自己的专利,向被许可人收取一定的许可实施费。尤其是如果一些技术比较前沿,是市场上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研发出来但未来在某个行业将会成为绕不开的技术关键环节时,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

3

专利质押借款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主要工作统计数据及有关情况,并透露上半年专利质押融资项目增长33%。质押融资金额为404亿元,质押项目2709项,涉及专利1.3万件。


专利质押与专利转让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专利权和专利使用权依然保留在专利权人手中,只是在出现事端时,质权人有权分配专利权,即能够经过转让、施行等方法获利。

4

通过技术入股形式获得股份

以专利技能为入股条件,形成技能入股也是现在常见的经过专利赚钱的手法之一。虽然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更多的会将带专利的技能入股看作商业协作的手法,而弱化专利本身的价值。但对于投资方来说,只要能够将专利技能转化为实践出产的产品,依然可以以科技成果通过拍卖将专利变现,这也是探索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模式创新。

能够改变以往“一对一”的技术转让模式,拓宽了企业寻找技术的渠道,同时起到进一步传播专利技术的作用。

5

专利产品合作开发,可以获得经营权、利益分享权

这种方式与上一种的有相似之处,但具体获益方式不同。

要知道,技术产品不仅需要革新,也是一直在不断进行革新的。而往往权利人可能拥有创新能力,却没有能够将专利转化为产品的经济实力,因此,利用专利申请,不仅仅可以保护自身,还能找机会与他人合作。在申请专利获得保护后,采用与企业渠道进行市场化,也是一个极富发展前景的方式。

并且,拥有了专利,就意味着在法律层面拥有了该项技术的所有权,再谈合作开发,就都能作为谈判的砝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经营权、利益分享权都是基于专利权而产生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书读得再多也挣不了钱这样的话”已经不适用于科技社会了。下次有人告诉你“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请相信,TA说的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