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自己染了新冠肺炎?心理压力这样化解

怀疑自己染上了新冠肺炎?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老年人紧张害怕怎么办?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告诉大家,遇到心理应激反应,怎么做才能不紧张。



1

有些老百姓身体不舒服就怀疑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甚至开始自己吃药,该怎么办?

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担心自己得病也是应激反应的一种,尤其是有些人反应比较大,开始服药。

陈雪峰说,首先是要稳定情绪,如果没有出现发烧、干咳等典型的症状,身边也没有确诊或疑似的病人,而且也很少外出,被感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不要过度恐慌和焦虑。

二是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不舒服的症状和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是不是相符合,如果说是比较符合,还是要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如果不符合,可能是身体其他的问题,必要时也应该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三是明知道自己是健康的,但是还是控制不住担心,那就试试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找一件事情让自己长时间投入去做,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变过于恐惧的心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极少数人有这样一种情况,他坚信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甚至去医院反复就诊,即便医生和医学检查认为他没有被感染,他也坚信自己感染。如果是这样极少数的情况,我们还是建议自己和家人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最好及时去医院心理科和精神科寻求专业的帮助,避免长期的情绪紧张引发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四是主动寻求心理援助。为了减轻和预防疫情导致的心理困扰,防范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原有的心理援助热线基础上,支持各地设立了应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有一个统计数据,截止到1月底,各地各省的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防机构机构一共开通了361条免费的心理援助热线,如果靠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缓解不良的应激反应,及时拨打热线,寻求专业的帮助。

2

怎么缓解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

目前,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

陈雪峰说,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我们除了自己做好身体防护之外,在心理防护方面也有三点具体的建议:

一是要理解他人。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工作对象很不配合的时候,先表示理解,大部分人都是可以配合的,只有极少数人可能受疫情的影响比较大,情绪和行为很难控制,容易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先表示理解,这有助于平复他的情绪,也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二是理解自己。在应激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有些人也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生气、容易着急,不理解时容易委屈,甚至遇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时会非常抑郁,甚至会有负罪感。有的人觉得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睡眠都受到了影响,这些是在应激状态下的正常反应。如果很难受,要暂时停下来,找一个稍微安静点的地方做深呼吸,稍微一点的缓解、调节,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是保护好自己。如果是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和身体很不舒服,或者家里有重要的事情,要及时和同事和上级沟通,必要时可以停止工作或者是轮换工作。如果说自己调整不好,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的帮助。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发动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力量,给有需要的社区一线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务。


3

老年人长时间呆在家里,身体不舒服,又对疫情紧张害怕,怎么缓解这种情绪?


老年朋友平时时间比较自由,经常出门散步晒太阳,现在需要长时间待在家里,又对疫情担心,现在需要做好心理方面的调适,避免影响到身体健康。

陈雪峰说,对这样的老年朋友,有五点建议:一是要尽量不出门,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可以在家里因地制宜的做身体锻炼,如果确实需要出门也一定要去宽阔、空旷的地方,尽量避免和人近距离接触。

二是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如果说平时有服用的药物或者是定期去医院,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也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继续用药或者是去就医。

三是要看官方新闻,不要轻信和传播个人转发的与疫情相关的信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盲目的乐观。

四是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免疫力有好处。如果和家人住在一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互相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少指责、少生气。

五是如果负面情绪比较强,长时间感到恐惧、焦虑、不舒服,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当看到穿着防护服的疾控人员时,会觉得紧张、恐慌,也是正常的情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生活经验少,而这种恐慌情绪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消失。遇到这种情况,老年朋友一定不要过度紧张,如果需要配合做一些工作,一定要相信,他们是专业人员,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得依靠他们尽快地结束这场疫情,所以一定要积极配合。

END


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

记者:敖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