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立媒是县级媒体融合的核心要义

●张知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自此,全国上下全面启动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工作。

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关键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根据县级媒体存在现状与发展态势,有专家明确指出:要切实提升县级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需要的并不是“大屏幕、大平面、大机构”,而是从顶层设计角度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资金、人才、机构改革政策。

在此,笔者以大田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探索媒体融合路径,梳理出相对可行、理性的对策。

现 状

大田县融媒体中心自2018年10月31日挂牌以来,整体的融合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在物理融合基础之上,正不断加大化学融合的力度,县委报道组、县广播电视台两家主流媒体得到较好的融合,除了办公场所率先实现了整体合并、集中办公外,业务、资金、管理、拓展等方面均处于融合之中。

在调查中,发现中心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

1、意识不到位。对融合发展的理解不一致,意见不一致,如何建设融媒体的突破与重点,大家把握不准;纵观周边县市的融媒体建设,对是否建大屏、是否建中央厨房、是否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合作等方面,见解不一,推进不一。当前各地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难点、重点、突破口,情况不一,大家发力方向不一,浙江长兴、福建尤溪等先进虽好,但如何学?如何复制?如何避免照搬照套?如何因情施策?当前大家仍然难以达成共识,必然影响了各地的融媒体中心建设与推进。

2、人力较薄弱。任何单位的运转离不开人财物,人是首等要素。目前,整个中心的人员少、能力弱是做好融媒体中心的最大障碍。大田县委报道组原有编制5名,3个参公编制,一直空编。借着融合的东风,中心不但置换出3个参公编制,还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增3个事业编制,加上县广播电视台事业编制24人,现有编制32人。

目前,中心人员48岁以上的有18人,直接从事一线采访的电视记者只有7人,广播记者2人,新媒体部3人,融媒体中心的采编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中级以上职称少,接受各类的培训机会少,业务之间交流少。生产新闻人手很少,队伍老年化严重,业务能力较弱,县级媒体发送平台的新闻精品不足,上送省市媒体新闻因稿件数量与质量受限,在广播电视方面排名靠后。整个中心新闻业务任务繁重,疲于应对,难出精品。

3、经费有缺口。经费上,原来,县委报道组财政核拨新闻业务经费较充裕,运转正常;县广播电视台财政核拨所有经费数额较于报道组大,但家大业大,资金仍然捉襟见肘,每年通过广告、专题、活动等方式自筹资金数十万元,仍然缺口不小。融合之后,因为业务拓展需要,经费压力有增无减。

4、业务待提升。在传统媒体的业务上,大田县融媒体中心已经迟人一步,广播虽然有频率,但因设备、人员问题,已停播多年;电视新闻业务上,因人手与能力问题,至今还无法实现新闻日播,两天才能制作、播出一档新闻节目,已经拖了三明各县(市、区)的后腿。其他专栏也已日落西山,广告业务收入式微,严重受到新兴媒体兴起的冲击。

在新兴媒体平台建设与运用上,大田县融媒体中心起步迟,运行一般。新闻网站建立后,更新内容不及时,语言风格没改变,将就着将采写好的稿件直接上传,不分报刊、电视、广播等不同语言风格,或者直接将微信文章上传,也缺乏有效的推广;微信公众号运行时好时坏,新媒体的语言风格运用不到位,特别是标题的制作需要更加讲究网友的喜好。在制作新闻产品时,缺乏平民视角,缺乏用户意识,官媒意识仍然比较浓厚,大家对采访内容是否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上心不足,还是抱着新闻我采访了、制作了、刊登了、播发了,你们爱看不看,喜不喜欢,我不闻、不问、不管,点击率多少与我的工资收入没关系。微博、抖音注册后,新闻内容疏于更新,粉丝自然少,点击率与点赞率怎么会上得去呢?客户端虽然有需要,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一直还没推进。本来通过各种互动平台,可以更好地吸引网友、粉丝,但管理人员怕麻烦,多干也没多得,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少了网上互动,留言区时常关门。因为缺乏一个增加粉丝等相关考核指标,这些有效的手段一直没用上。

5、机制不到位。缺乏提升各项业务的机制。好稿评选机制不健全,存在应付交差现象,围绕新闻本真出发的意识、意图不够、不全、不到位;媒体从业人员本来就是偏门人才、稀缺人才,山区在职称、新闻奖评选等方面没有政策、没有倾斜,作品获奖难,论文发表难,职称评聘难,待遇不尽如人意,基层媒体单位招人难、留人难现象越来越严重,逐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员的新闻业务综合素养待提高,特别是在融合采编业务的提升有很大的空间。优化薪酬机制如何出台,大家希望有个规范的制度,缺乏有效的稿酬等奖励机制,难以调动大家多写稿、写好稿的积极性;聘用人员的考评、薪酬机制可以更灵活些,年薪制等做法待探索。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融媒体建设偏向注重形式的落实,成了报表上见“真功夫”,而在推进的真功夫上缺乏实招,没有建立常态化的业务培训机制。

原 因

1、认识不到位。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全局,但大家普遍认为融媒体建设是宣传部门的事,缺乏全盘意识,相关单位责任不明,配合不到位,有推有动,有时推了也推不动,不敢担当,不想作为。思想认识不到位,统筹协调不到位。

当前,各地融媒体建设注重平台建设,投入多少资金,建设多么高大上的平台,是否建设大屏、中央厨房,成了上级部门关注的焦点,成了衡量各县融媒体建设的一大指标。真正需要在业务上密切融合、建好管好各类新媒体发布平台等中心工作却常常被忽略了、忽视了。

中心内部人员被动融合,融合意识不强,深层意识上还是各自为阵,口头上还存在我们电视台、我们报道组等表达,相关标志修改不到位,说明融合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全体中心人员需要树立“我们中心”“我们融媒体”的大局观念。

在业务推进过程中,主动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要求认识不到位、落实不到位。有的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只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简单嫁接,“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没有实现有效融合、深度融合。

2、融合缺手段。由于在具体推进融合工作的手段缺乏,办法不够,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不少,困难问题不少。在业务融合上,有想法,缺少办法。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在县级融媒体建设的业务融合上支持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指导与推力。

国内一些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先进典型偏向高大上,各地的实际情况不一,不好复制,大多需要面对着现有人员、资金、设施、环境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难以短时间得到全面落实与改观。

对 策

不论媒体如何更迭换代,不论传播技术如何更新,不论融媒体建设的力度推进有多大,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从而赢得发展优势。这是融媒体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新闻传播没了新闻产品,没了新闻内容,犹如无水之源。

1、领导重视再提升。融媒体建设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大决策,各级领导都重视,对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力度与进展关注有加。为什么还说领导重视不够呢?大家需要认真梳理一下:一是人财物的配备是否按照新闻工作开展的需要进行配强补齐呢?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关照。二是在推进融媒体建设过程中是否按照新闻规律行事,比如中央省市明确规定减少领导会议、调研的相关报道,各级党政正职领导应当主动贯彻好、落实好,为融媒体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在重要会议上主动为融媒体建设发声、鼓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为主流媒体鼓劲。对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报刊、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抖音、网站、客户端等传播平台要主动带头关注,发动身边亲友关注;对融媒体中心发送的精彩微信文章等作品要关注、要点赞,带头转发到各个工作群、亲友群,带头选择精品微信等新媒体文章发送到朋友圈,让融媒体中心发出的主流声音传得开、传得远;在整合办号、办网工作中,各乡镇、部门要主动删减可办可不办的各类传播平台,积极主动为融媒体中心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舞台,积极提供线索、提供支持,为做大融媒体中心献策献力。

2、采编能力再加压。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当下,各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均按照中央、省市宣传部门的部署推进,挂了牌子,集中办公,面上融合了。如何实现从物理融合走向化学融合呢?在新闻业务的融合上推进不力,合而不融,心理融合不到位,要实现从“我们电视台”到“我们中心”还有好几步要走的路。电视记者文字的短板,文字记者画面感的不足,图文不够吻合,新闻内容老旧,等等。各路新闻能手汇集一起,如何实现更好的融合呢?文字、图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新闻从业人员如何跨界作业?这些都需要深层次去思考、去完善,补好链条、补强力量。

当前,一些地方的融媒体中心存在着人员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等问题,编制内人手不足、能力不足,外聘人员贤才难求,也难留。新手的传帮带过程长。大田县融媒体中心面临两个当务之急的窘境急需改进:一是电视新闻采、编、播能力亟待提升;二是主流新媒体发声“音量”不够大,关注粉丝不够多,点击率不够高,点赞率不够高,个别民间新媒体的粉丝量、点击率、点赞率等指标时常走红。

一专多能,这是融媒体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全媒体时代的融媒体采编人员必须掌握不同媒体形态的采编技巧,在全国融媒体先进典型浙江长兴融媒体中心里,从事新闻业务的新闻记者,必须是一专多能,在一项专长的基础上,需要掌握多种新闻业务能力;通过轮岗交流学习,达到采编人员的综合业务提升,补齐业务链条,人人掌握全媒体的采编业务能力,大家既是文字记者,也是摄影记者,还是摄像记者,会采访,会写稿,会拍摄,会编辑,会制作。

一专是每位采编人员做足自身特长的重点发力处,比如,摄影记者突出自身摄影专长,做好中心图片拍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让各类新闻图片得到合理、有效地使用,应当努力成为中心的新闻图片统筹者、掌门人;多能就是必须掌握基本的文字编写、视频拍摄,确保常规新闻采写时,既要拍好图片,也要做好文字的采集、编写,也要做好视频的拍摄与制作。

3、业务融合再推进。如何实现合而为一呢?中心应当根据收集到的各类新闻线索、选题作出合理的安排:一般性的新闻题材指派一位记者做好文字、图片、视频等方面的采写,由一人单独作业完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现场性强、突发事件、新闻价值量大等新闻线索、题材,则根据需要指派两名以上记者进行采写,并根据新闻工作需要,及时、适时调整人手做好相关的深度报道、追踪报道。从而,实现了及时报道、有效报道、充分报道、全面报道。

作为一域的唯一官方主流媒体,整个中心人员都要摒弃传统的新闻工作理念。传统的新闻报道缺乏用户意识,过于讲究官样文章,语言风格生硬,造成了一个不良现象: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其他的人就不爱看了。

当下,进入融媒体时代,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树立用户意识,在新闻报道上,发声要及时、要准确、要精彩。作为主流媒体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努力作为,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根据事态发展及时发声,不给谣言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积极围绕当地党委中心工作,吃透中央、省市大政方针的同时,掌握好当地党委、政府的贯彻落实情况,收集好当地百姓意愿与声音,及时地进行融合策划、做好报道,为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策采编发流程再造要更扁平化、精准化。在信息线索采集、重要选题策划、新闻采访、编辑刊播等新闻产品制作整个流程中,既要职责分明、责任到位,更要融会贯通、融为一体,实现策采编发无缝衔接。在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关键时刻,作为当地的主流媒体,县融媒体中心应当先声夺人,积极抢占新闻舆论的制高点。

4、平台建设再发力。面对融媒体的强力推进趋势,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不少县级融媒体可以选择的自建平台、合作平台很多,来自主流的央媒、省媒、市媒,也有来自行业媒体的推荐,来自社会力量建设的民媒融合合作平台。面对众多新闻产品发布平台,如何合理地进行选择呢?县级融媒体面临的选择很多,但需要是不是很多呢?该因情、因需作出选择,要精选。

发布平台并不是越多越好,平台建得越多,财力投入就越多,需要的人力也越多,效果却并不会越好。根据发布形式需要,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方面选择好各类平台。精选新闻发布平台,既构建立体发布平台,更要集中力量办好发布适用、高效的平台。

建好平台重在精心管理。面对当下各地自媒体的野蛮生长,给主流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压力。作为主流媒体在保证权威发布的同时,新闻内容发布要及时、要精彩,模块设置应当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美化、优化,符合各个时期审美情趣,不同平台、不同栏目要灵活调整,符合不同层次用户的兴趣点。敢于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语言风格等各种框架,让广大读者、听众、观众愿意收看、乐意点赞、乐意转发。这样才能实现声音发得出去、传得开来,让主流声音唱得更响亮,让正能量充盈整个社会。

5、机制建设再完善。媒体整合发展的推进,需要机制的不断完善来保障。人才引进、队伍管理、薪酬待遇、新闻报道规范流程等等都是需要一个个机制来落实,才能确保中心业务的开展与提升。

中心人员编制有限,可聘用的编制、经费也是有限的,如何挖掘更多潜能呢?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扩大融媒体工作需要的朋友圈。与区域内的摄影师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实行签约摄影师、摄像师制度,建立工作群,及时发布各类约稿需求通知,建立合理的稿酬制度,在广泛征集各路好手的图片、音频、视频的同时,激发大家共同建好融媒体中心这个大平台的合力;为更好地提高办台、办网、办号水平,积极聘请一批文化水平高、政策把握准的网友、粉丝为监听监看员,鼓励他们挑毛病,发放一定额度的评审稿费。

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家要善于把握好“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融媒体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