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换成中国风包装价格高,但“中西”不一定1+1=2,反而6大坏处

中西结合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词汇,而在治疗上许多医生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或结合使用医疗技术,或中西药联合使用。许多人都认为既然“西药治标,中药治本”,那么中西结合就能标本兼治,所以他们经常一块儿使用中西两种药物。

殊不知,我们冒着多大的危险,因为中西药合用不像做数学题“1+1=2”那样简单,其中还有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悲剧。

一位张大爷患有心脏病,长期服用西药地高辛片,有一次突然感到胸闷、心前区不适,老伴急忙给他服了中药速效救心丸,没想到张大爷发生了严重的室性早搏,家人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医生告诉患者和家属:速效救心丸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固然,我们在治病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但应该是用西医的诊断、急救、手术与中医养治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结合,而不是中西药结合。


这是因为,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炮制而成,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用于适应证的治疗,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中药无毒副反应,大量事实证明,中药也具有西药所表现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从较轻的过敏反应至较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乃至致死。甘草


比如,一向被认为很安全的甘草、菊花等,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单味药材的使用尚且如此,多味药材的使用更应注意生克作用,更何况是药理成分大相径庭的中西药合用。

如果盲目地合用,忽视了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不仅降低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疾病。

中西药合用时可能发生的反应包括pH变化、酸碱中和、产生沉淀、发生络合等。

如果发生上述反应,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影响药物的吸收。含有皂苷成分的中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因为在酸性环境中,在酶的作用下,皂苷极易水解失效。同时这类药物也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等合用,否则易形成沉淀。

(2)影响药物的分布。碱性中药硼砂与西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同服时,能使这些抗生素排泄减少、疗效增加,同时又能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产生前庭紊乱的毒性反应,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耳聋及行动蹒跚,尤其对儿童危害更大。

3)影响药物的代谢。含麻黄的中成药与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麻黄中的麻黄碱不被破坏,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促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4)影响药物的排泄。碱性较强的中药与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酸性药物合用,可发生中和反应,而使两种药物的排泄加快、疗效降低,甚至失去治疗作用;酸性中药与碱性西药氢氧化铝、碳酸钙、氨茶碱等合用时,会促进有效成分尽快排泄,使中西药物均失去一定疗效。

(5)产生拮抗作用。中西药之间往往会发生拮抗作用,不但使药效降低,而且还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6)增加毒副作用。中西药合用可出现重复用药、剂量增加、毒副反应加重。如冰凉花、蟾酥、罗布麻、夹竹桃等中药含有强心苷或强心物质,若与洋地黄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苷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

总之,现在的所谓中西医结合药物中许多都是用中药包装西药,盗用西药推销中药。这种在中药中添加西药的“中西药结合”害处很多。


一方面,添加的西药有的是会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的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如果没有在中药中标明西药成分,患者不知不觉地吃了西药,就无法预防、处理这些西药的副作用,也会干扰疾病的治疗。

另一方面,吃药并非多多益善,中、西药一起吃,中药有可能妨碍西药发挥效用,人体摄入不必要的药物也增加了肝、肾解毒的负担。而且,

这种用中药包装的西药价格远远高于西药本身的价格,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