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如何战胜新型冠状病毒?

近期,疫情仍然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很多人盼着有一款特效药能横空出世,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结束这次疫情。

然而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传染病的控制而言,真正制胜的关键:是控制疫情的传播。

这件事,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 110 年前的中国东北,人们也经历了一次类似的疫情。

那是 1910 年末,清政府统治的晚期,东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鼠疫,一种由「鼠疫杆菌」的细菌引发的恐怖传染病。

鼠疫杆菌,虽然和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同个物种(一个是细菌,一个是病毒),但它造成的疫情,却与今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的传播方式:通过飞沫人传人

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而发生在东北的肺鼠疫,也主要通过飞沫进行呼吸道传播。

相似的爆发环境:春节前夕

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同,东北鼠疫爆发时,正值春节前夕,一批闯关东的人正准备返回关内,与家人团聚,一场「清朝春运」可能造成全国性疫病大爆发。

相似的历史背景:没有特效药

与今天更加相似的是:1910 年的中国人,在面对「鼠疫杆菌」时,同样没有特效药。

甚至连「新药」的影子都看不到,因为能杀死鼠疫杆菌的链霉素,要到 1943 年才被美国人发明出来。

更糟糕的是,当时的中国人几乎全是文盲,大家根本不懂「传染」是怎么一回事。

以当时的条件,中国应该很快沦为人间地狱才对。

然而这一幕却没有发生。

东北鼠疫,在随后的 4 个月内,就被中国人扑灭了......

关键是控制疫情传播

当时,东北防疫总医官伍连德,通过多方面的「隔离」,将疫情控制住。

➊ 隔离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

每天都有医生挨家挨户进行巡视,一旦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就送往相应区域进行隔离。

确诊的病人会送到隔离所,他的亲属和接触者,则会被送往疑似病院隔离。

大量的病例,很快占满了隔离地点。

伍连德向俄国铁路局借用了 1300 节火车车厢,用于隔离使用。

➋ 封锁交通,隔离关内关外

山海关全面戒严,来往商民不分贵贱,都必须滞留 5~7 日,确认无感染才被放行。

当时的钦差大臣也被一视同仁的滞留了。

➌ 划分疫区,控制人员流动

将疫情区域,继续划分为多个小区,要求居民在自己所属的区域活动。

➍佩戴口罩,隔离飞沫

伍连德发明了一种棉纱口罩,用于隔离飞沫,地方政府就连夜赶工制作,让所有人能戴上口罩!

伍式口罩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其实,今天的各种措施,都有当年的影子。

今天的武汉封城,好比当年的山海关戒严;

今天的急建双神山,好比当年的借用火车厢;

今天的医用口罩和 N95,好比当年的伍式口罩;

与当年一样,战胜疫情,不是某个人、某款药能做到的,而需要每个人的配合,我们都置身这场「战疫」之中。

对于普通人,「不出门」就是对抗病毒,为社会做贡献。

前些天,B 站 up 主 Ele 实验室的一条视频火了,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疫情传播,直观展现了「不出门」的重要性。(以下视频和图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

第一个场景:假如没有任何医疗救治和措施,任凭疫情发展,会发生什么?

答案很简单:病毒将飞速传播,疫情爆发。

图中每一个小点都代表一个人,白色代表健康,红色代表被感染,黄色代表在潜伏期

第二个场景:假如医疗资源充足,但人们随意出门,会发生什么?

一开始,看起来疾病被有效控制了,但实际上,病毒在潜伏期迅速扩散。几天后,疫情爆发无法控制。

第三个场景:假如医疗资源充足,人们也几乎不出门,会发生什么?

病毒跟人僵持了一段时间,随后消失殆尽。我们胜利了!

如果你想看看我们与病毒之间的更多可能,这里是完整的视频。

这个视频只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我们正在参与的这场「战斗」,真实情况一定比它更复杂,更具有挑战。

但它能很直观地告诉我们:

疫情持续到现在,已经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后续的疫情如何发展,全看现阶段是否严防死守。

越是紧要关头,越不能放松警惕,大家都忍住这一时,疫情也许就会过去!

借用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一句话:我们每一位都是战士,在家不是隔离,而是战斗,只要两个星期,我们就能把病毒闷死!

闷死它!加油,胜利终将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