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又看了遍86版《西遊記》之《除妖烏雞國》請講一下觀後感?

羅馬的春天999


電視劇西遊記說實話,前面拍很挺好,六小齡童猴性十足,特別是大鬧天宮這段,但到了續集就不行了,猴性不足,扮相太豔,不好看


門神之後


烏雞國救王降妖的故事沒有太多曲折的情節,也沒有什麼激烈的打鬥。值得我們關注的,一是故事中出現的大量的詩歌,或嵌藥名,或鑲數字,或用比喻,顯得妙趣橫生;一是故事中出現的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唐僧顯得既有些迂腐,有又些精明;孫悟空既聰明,又會被人整治;豬八戒既有些拙笨,又有些狡黠,還能治治孫悟空。不過,無論人物如何變化,但作者又巧妙地為他們設置了一個度,讓他們的這些表現顯得合情合理。

  唐僧在豬八戒的攛掇下念《緊箍咒》,看上去顯得迂腐可笑,但也是救人心切,雖然有些顯得不近人情,不過我們讀起來還是覺得能夠理解。這與他其它幾次,因為妖精迷惑、悟空打死強盜而唸咒的形象不可同日而語。豬八戒雖然攛掇師傅唸咒治孫悟空,也是為了報復孫悟空騙他半夜去井裡撈寶貝,不過他是以救人為名,所以也顯得不是太令人討厭。孫悟空在故事中的形象最為高大,為懲治勢利眼的僧官,他以鐵棒威懾;為弄清真相,他親赴國都察看,並定下巧計點醒太子;為救活國王,他上天宮求丹;為懲治妖精,他定下巧計,甚至能忍受《緊箍咒》的折磨。不過,他也被豬八戒設計,被整治了一番,只能用陽間的法子來救國王。這段經歷,讓孫悟空也顯得有些無能,在師傅的《緊箍咒》下,也只能唯唯諾諾。不過,這同樣是在救人的前提之下,所以我們在讀這段的時候,同樣也覺得自然親切,而不會覺得孫悟空無能。其實,不僅是唐僧師徒,即使是化身國王的妖道,雖然害了國王,但治國有方,並且也保住了國王嬪妃的清白,所以被菩薩救走,也並不讓人遺憾。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儘管讓各人的品格有了多種變換,但始終堅守著一條底線,所以雖然人物的形象有著不同的變化,但最終都讓我們覺得合乎情理。

  相比而言,寶林寺的僧官就顯得低劣了。他是聽說過唐僧取經的事蹟的,也知道他是從大唐來的名僧,但一見到唐僧風塵僕僕的樣子,不像個“名人”,就讓他別處去投宿;可遇到孫悟空兇惡的樣子,先是讓燒火道士去頂缸,之後又召集全寺僧人迎接,甚至在唐僧離開時還要吹吹打打地相送,那副勢利的嘴臉可以說表現得淋漓盡致。他還自吹自擂,稱自己接濟那些無處安身的遊方僧人,結果這些僧人胡鬧,侵佔寺產,才讓他不再接濟同輩。但當全寺僧人出來迎接唐僧時,依然是有富有窮,極窮的僧人只能以一匹布裹身,足見這位僧官所言的虛假——既然外來的僧人都能巧取豪奪,本寺的僧人怎麼能連遮體之衣都沒有呢?所以,無論我們從什麼角度來看這位僧官,他的形象都不會令人覺得合理。其實,他也沒有幹什麼特大的壞事,只是他的行為過了“度”——不僅不誠信,而且不遵守基本的道德規範。

  《西遊記》雖然是一部神話小說,但所表現的依然是我們中國傳統的道德規範。孫悟空在皈依佛門之後,一開始也顯得野性難馴,於是作者特地為他設置了一個《緊箍咒》,讓他時時受到約束,不能肆意妄為。其間,孫悟空雖然也幾次被唐僧逐走,但始終心念師傅,最終還是成就了正果。豬八戒雖然在取經途中,幾次要想分行李散夥,也曾起過貪念,可是最終還是走上了正途,同樣成就了正果。作者在創作時,始終就在遵守一個原則,那就是人物的個性可以多變,但是遵守的正道不能變。儒家經典《中庸》中有這樣一句話:“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其意思就是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而表現出來以後都能符合常理,就叫做“和”,而“中和”就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規範。在書中,取經的師徒四人雖然個性各異,表現各異,但其取經前行的心是堅定的,其行為也從來沒有超出過道德規範,這就是儒家所說的“中和”之道。其實,我們的行為處世,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道德的規範是不能違反的,底線是不能越過的,這是行為最主要的規範,也是我們評價別人最基本的原則。

  在《西遊記》這回故事中,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走了圈,但做事之度卻沒有逾越,這才是我們最應值得關注之處。





工常修


烏雞國的國家性質是由人民建立的民主共和國

據《西遊記》記載,烏雞國的開國領導人原本是一位平民,因不滿舊政權的統治,發動人民進行了一場革命,推翻了舊政權,建立了現在的烏雞國。這場革命的詳情如何,我們都無從得知,我們只能猜測,這場革命的主要力量是烏雞國人民,並且領導人在發動人民時候,充分利用了從天竺傳來的一種佛教教義。根據《西遊記》極為有限的一點記載,我們知道,這位領導人信佛,並且將來自於天竺的佛教教義和烏雞國國情相結合,創立了具有烏雞國特色的佛教思想,並且教育全國人民都要信奉這一思想,還興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寶林禪寺。唐三藏初到烏雞國的時候,曾到此借宿,卻遭到寺主的拒絕。熟讀佛教經典的唐三藏不禁詫異地詢問:“古人有云,庵觀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館驛,見山門就有三升米分。你怎麼不留我,卻是何情?”經過一番解釋,唐三藏才明白了,這種具有烏雞國特色的佛教思想和一般的佛教思想是有區別的。一般的佛教思想講的是普渡眾生,也就是唐三藏說的“見山門就有三升米分”。而具有烏雞國特色的佛教思想是講究階段的,國家的發展要分階段,待人接物也要分階段,也就是寶林禪寺寺主說的“只接待皇親國戚,不收留遊方僧人”。當晚,唐三藏仔細研讀了烏雞國的典籍,終於弄懂了這個國家的性質。烏雞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但是在國家制度上卻又實行集中制,國家權力按照等級分別集中到每一級的負責人手裡,整個國家的大權最後集中到一個人身上。烏雞國的人民自然形成若干階層,各階層的人分別有不同的社會地位和生活質量,人們改善生活的方法就是努力跳出現在的階層,向更高階層爬去。…………唐三藏讀書讀到很晚很晚,三個徒弟都睡了他還在讀書。

一個烏雞國人深夜拜訪了唐三藏

這個烏雞國人始終不肯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他自稱是已死去多年的開國領導人的鬼魂。但唐三藏根本不相信這種鬼話,一度拿出孫悟空的名頭來嚇他,不願和他深入交談。但是這個人的誠懇最終打動了唐三藏,當晚,他們進行了徹夜長談。

自稱鬼魂的這個人向唐三藏講述了烏雞國這些年來的歷史,烏雞國剛建國的時候十分窮困,不久又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全國大旱,民不聊生。這時候開國領導人任用了一個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的全真道士來發展經濟,這道士曾經和開國領導人一起鬧革命,但是因為佛教與道教的分歧,一直信奉佛教的開國領導人一直不願重用這個道士。但是在國家經濟十分困難的時候,他不得不擯棄教義上的分歧,讓道士出來工作。道士的確很有才能,不久烏雞國就度過了困難時期,出現了風調雨順的太平景象。現在的統治者表面上看起來還是開國領導人,其實真正的開國領導人早已經死了,是道士把自己變成開國領導人的樣子,借佛教主義之名,行道教主義之實。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XX主義遭到了烏雞國人民的一致鄙視,沒有人真的去信仰這種東西,烏雞國正逐漸走向沒落的深淵,人們精神墮落,荒淫奢侈,社會上到處都是罪惡…………烏雞國人民渴望改變這種罪惡的社會制度,但是權力和武器都掌握在烏雞國政府手裡,烏雞國人民無能為力。

當我們每次看《西遊記》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們已經能夠非常清楚地判斷出,這個深夜拜訪唐三藏的烏雞國人是現任政府的反對派,而且,我們還能夠非常強烈地感覺到,一場政變正在醞釀之中。

各方勢力互相勾結,一場政變的陰謀悄然進行

現任烏雞國 真的是大權獨攬嗎?

在《西遊記》裡我們很明顯地看到,他有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太子與王后走到一起,雖然在表面上,太子和王后都臣服於他。但是從他殫精竭慮地阻隔兩人的聯繫來看,太子與王后的聯手是足以動搖他的統治地位的。我們也可以看到,太子與王后對烏雞國 都是頗有怨言的。王后最近幾年以來都不滿烏雞國 的冷遇,並且也在努力改變這一現狀,頻繁地拋媚示好,幾次邀請 來後宮飲酒,可惜均遭拒絕,可以看到她對烏雞國 是十分失望的。而太子呢,一直請求和王后會面,總得不到允許,心情鬱悶之下只好出門散心。

太子和王后既然對烏雞國 不滿,又有動搖他統治地位的能力,為什麼二人均選擇沉默和忍受呢?因為他們一直都認為現在的烏雞國 還是當初的開國領導人,還是和自己站在一個立場上的,還是代表和維護自己的利益的。卻不知道這個烏雞國 早就暗地掉了包,早就不是那個代表太子和王后利益的領導人了。雖然表面上他對王子和王后仍然和藹可親,仍然護著王子和王后,那是他沒有力量對付太子與王后的聯合。他作為一個道士,整天扮作一個信奉佛教的人,他不難受嗎?他也很無奈,但他不得不這麼扮裝下去,他不能撕破這張皮,如果撕破了這張皮,他就會立刻被憤怒的王子和王后聯手打倒。掛著羊頭的狗肉雖然令全國人民鄙視,但是狗肉要照賣,羊頭依然要掛著。

來歷神秘、身份不明的“鬼魂”

那個自稱鬼魂的的人顯然也注意到了王宮裡的政治形勢,他所提出的政變策略就是捅破烏雞國 的虛偽表皮,讓王子和王后認清楚他的真實面孔,從而聯合起來使烏雞國 下臺。這一策略是完全可行的,但僅僅依靠鬼魂自身的力量是萬難實現的,從鬼魂的種種行為來看,他行蹤詭秘,來去神秘,根本就不敢讓任何人知道他的存在。也難怪,那烏雞國 要權力有權力,要武器有武器,要人有人要力有力,吹口氣都能讓鬼魂煙消雲散。這樣的情況下,鬼魂怎敢貿然現身。

但是唐僧師徒的出現,使鬼魂有可能得到強而有力的幫助。

唐僧師徒,不斷對外擴張的東土大唐。

大家都知道,在唐僧那個年代,大唐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且一直在謀求世界霸權,不斷地對外擴張。唐朝總統派唐僧師徒萬里迢迢去西天取經,沒人會相信他的動機僅僅是想閱讀一下雷音寺裡珍藏的幾本書籍。

我們且不必理會唐僧究竟身負唐朝總統的何種使命,我們只看唐僧師徒能夠給予烏雞國鬼魂的幫助。唐僧等人是東土大唐的使者,鬼魂站在他們身邊,烏雞國 難免投鼠忌器,即使強行發難,有孫悟空這般強大的武力做後盾,也可保得一時安全。還有,唐僧師徒的神通,足以讓鬼魂輕鬆完成一些艱鉅的工作,比如說死人復生之類的。

萬事具備,東風相助,烏雞國政變順利成功

一場成功的政變也許要準備很久很久,但真正的實施只需要片刻工夫。吳承恩對這場政變作了詳細報道,《西遊記》劇組也對這場政變進行了全程跟蹤拍攝,具體資料可查閱六小齡童版《西遊記》第13集,筆者不再贅言。

寫在最後,烏雞國政變對烏雞國人民的影響

烏雞國政變的結果是建立了一個親唐的烏雞國政權,從中獲益最大的自然是身份神秘的鬼魂,從不名之徒成為了一邦之主。大唐也獲得了在烏雞國的許多優惠和特權,烏雞國人民雖然把許多好處都送給了唐朝人,但是終究從羊頭和狗肉下面解放了出來,改變了國家權力層層集中的不合理體制,從此再也不必看著“一把手”的臉色過日子。

有一點比較惋惜,烏雞國人的保守和畏縮,使鬼魂和大唐趁機得了許多利益。其實鬼魂和唐僧師徒做的事情,烏雞國人民自己也能做。不過烏雞國人民除非被逼急餓死,否則就不會團結起來做點事情,從這個角度來看,鬼魂的個人成功和大唐的政府獲利都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發酸的小白菜


在說觀後感之前,不得不說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的差異!《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裡面很多對場景、人物、情感的描述是無法拍攝出來的!比如說:烏雞國的獅子精是被閹割過的、妖精變成的國王把烏雞國治理的風調雨順、假國王和王后夫妻和睦,相敬如賓等等!這些沒有拍攝出來那麼對於只觀看影片的我們來說,我們的觀後感就會顯得片面和偏薄,只能將除妖烏雞國當作又一次打怪升級而已!

那麼拋開電視劇,從書上看,我們需要知道幾點:

NO1:烏雞國國王為什麼被妖精害!原因他是觸犯了文殊菩薩,把變成凡人來度渡化他的菩薩綁了扔進河裡泡了三天三夜!如來要懲戒國王才派妖精害他!那麼從此可以看出:烏雞國國王不是什麼仁慈君主,被問題難住就直接害人性命;如來也不是善男信女,你讓我手下泡三天,我要你泡三年,書中所描述的佛教是殘忍和無情的!

NO2:妖精治理下的王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為什麼不乾脆讓他好好治理,反正它是被閹過的,也不怕它犯色戒!從這裡看出,善惡在正統面前是不堪一擊的,哪怕做的再好,人間的皇帝終究是不能隨便替換的!再我們也可以延伸猜想一下:或者神仙佛陀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對於凡人的處置也不是生殺予奪的,對於凡人的行為只能做到影響而不能控制!

NO3:在妖精被閹過的情況下,還能做到夫妻和睦,父慈子孝,這又說明了什麼!從這點我們不難猜到,真國王和王后、以及和王子之間的關係並不和睦!也許有人會問:難道不是之前就很和睦,所以妖精跟往常一樣跟他們親近才不被懷疑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妖精被閹過這件事上,如果之前就夫妻關係很好,在三年沒有肌膚之親的情況下還能維持,那是不是太難了!所以只能說,之前關係非常惡劣,一下子好轉,其他的也可以不在乎了!

當然這些猜想都是我的個人觀點,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它不僅僅是描述一路打妖過關的艱辛,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我們挖掘!


隆則


烏雞國是《西遊記》第36回到40回中唐僧師徒路經的國度。 在烏雞國,唐僧在一座皇家寺院裡夢見國王鬼魂訴冤,狀告拜把子兄弟在御花園裡把他害死,又變成他的模樣,霸佔了他的寶座和王后;而王后、王子竟還矇在鼓裡……唐僧路見不平、分外同情,可拔刀相助的事兒,還得孫悟空來完成。孫悟空找到王子,變成小人,假託知道來世今生,向他說明真相,又通過王子跟王后溝通,為除妖做好鋪墊。等到上朝倒換關文的當口,悟空面對假王高唱一曲,揭露了假王的種種劣跡。在悟空正要打的時候,被文殊菩薩擒住,原來是菩薩坐下的青毛獅子下凡。


程少爺影視


烏雞國皇家寺院不收留唐僧一行人過夜,悟空大顯身手一番後、院主率眾僧一路歡迎他們入住——唐僧何許人也?如來佛主的二徒弟、跟了法力那麼高的師傅卻不知道珍惜,整天混吃混喝不努力學習法術才會被人據之門外。悟空出身卑微、身世可憐、從小就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當你們在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時候、他只有猴子陪在他身邊;當你們無憂無慮的玩耍的時候他還被壓在五行山下,當你們房間堆滿玩具的時候他只有一根棍子可以玩而且還是搶來的。可是院主卻是看悟空的面子才歡迎他們入住的,為什麼呢?悟空本領高!在如此逆境中練就一身本事靠的是毅力!滴水穿石般的毅力、所以當我們在抱怨環境不好、條件不好的時候不妨想想悟空的的故事;

烏雞國王聽信高人之言相信點石成金之術到井邊觀看寶物被陷害——烏雞國王貪圖榮華富貴才會讓妖怪有機可乘、本來身為帝王最不缺的就是金銀珠寶;貪慾可以矇蔽人的大腦降低人的智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即使身為君王依舊貪圖金錢,只有控制慾望才能不被金錢迷惑!來路不明的財富不可取,不但不能致富而且可能會失去原本的一切!

太子聽見唐僧說來自東土大唐來獻寶的於是單獨約在房中看寶——且不說倆個陌生大男人單獨在房間關著房門別人會怎麼想、也要顧及一下自己的身份;身為太子什麼時候缺過寶貝呢,和父王一樣貪心!從這個故事中告訴我們家庭教育十分的重要、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會影響他的一生。身為父母要以身做則、要教育孩子多付出一點,少想著貪小便宜。如果我們一味索取和乞丐有什麼區別?如果我不勞而獲和豬不戒有什麼區別、不好意思是我想說和豬有什麼區別!

太監將偷聽到太子的談話稟報給妖怪、而太監是太子的貼身侍從——國王沒有防範高僧導致跌入井底、自己失去生命,皇后和太子也跟著遭殃;太子沒有防備身邊的太監身處險境差點丟失性命。所以必須要對身邊的人或事有所防範、即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家人的負責。有時候我們做事往往會疏忽細節、許多想做一番大事業的人往往是毀在毫不起眼的小事、小細節上!當我們每個小細節都做好的何愁完成不了大事!

妖怪變成唐僧,為了分辨真假,悟空讓他們念緊窋咒——悟空很聰明、長痛不如短痛。我們很多時候明知道拖延下去痛苦更加長久卻無法做到快刀斬亂麻!有時候如果吃不了現在短期的痛苦可能一輩子都得受苦、為了得到長期的幸福我們吃短期的苦也是完全值得的。現苦後甜生活更加美滿、先甜後苦。





羊圈裡的老虎


烏雞國是《西遊記》第36回到40回中唐僧師徒路經的國度。 在烏雞國,唐僧在一座皇家寺院裡夢見國王鬼魂訴冤,狀告拜把子兄弟在御花園裡把他害死,又變成他的模樣,霸佔了他的寶座和王后;而王后、王子竟還矇在鼓裡……唐僧路見不平、分外同情,可拔刀相助的事兒,還得孫悟空來完成。孫悟空找到王子,變成小人,假託知道來世今生,向他說明真相,又通過王子跟王后溝通,為除妖做好鋪墊。等到上朝倒換關文的當口,悟空面對假王高唱一曲,揭露了假王的種種劣跡。在悟空正要打的時候,被文殊菩薩擒住,原來是菩薩坐下的青毛獅子下凡。


老張帶你看段子


你看了《西遊記》之《除妖烏雞國》,該是我們看你的觀後感吧?問我們算怎麼回事?

哪有自己吃了東西,問別人味道如何的道理?


風輕雲淡有情天


烏雞國皇家寺院不收留唐僧一行人過夜,悟空大顯身手一番後、院主率眾僧一路歡迎他們入住--唐僧何許人也?如來佛主的二徒弟、跟了法力那麼高的師傅卻不知道珍惜,整天混吃混喝不努力學習法術才會被人據之門外。悟空出身卑微、身世可憐、從小就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當你們在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時候、他只有猴子陪在他身邊;當你們無憂無慮的玩耍的時候他還被壓在五行山下,當你們房間堆滿玩具的時候他只有一根棍子可以玩而且還是搶來的。可是院主卻是看悟空的面子才歡迎他們入住的,為什麼呢?悟空本領高!在如此逆境中練就一身本事靠的是毅力!滴水穿石般的毅力、所以當我們在抱怨環境不好、條件不好的時候不妨想想悟空的的故事;

烏雞國王聽信高人之言相信點石成金之術到井邊觀看寶物被陷害--烏雞國王貪圖榮華富貴才會讓妖怪有機可乘、本來身為帝王最不缺的就是金銀珠寶;貪慾可以矇蔽人的大腦降低人的智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即使身為君王依舊貪圖金錢,只有控制慾望才能不被金錢迷惑!來路不明的財富不可取,不但不能致富而且可能會失去原本的一切

太子聽見唐僧說來自東土大唐來獻寶的於是單獨約在房中看寶--且不說倆個陌生大男人單獨在房間關著房門別人會怎麼想、也要顧及一下自己的身份;身為太子什麼時候缺過寶貝呢,和父王一樣貪心!從這個故事中告訴我們家庭教育十分的重要、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會影響他的一生。身為父母要以身做則、要教育孩子多付出一點,少想著貪小便宜。如果我們一味索取和乞丐有什麼區別?如果我不勞而獲和豬不戒有什麼區別、不好意思是我想說和豬有什麼區別!

太監將偷聽到太子的談話稟報給妖怪、而太監是太子的貼身侍從--國王沒有防範高僧導致跌入井底、自己失去生命,皇后和太子也跟著遭殃;太子沒有防備身邊的太監身處險境差點丟失性命。所以必須要對身邊的人或事有所防範、即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家人的負責。有時候我們做事往往會疏忽細節、許多想做一番大事業的人往往是毀在毫不起眼的小事、小細節上!當我們每個小細節都做好的何愁完成不了大事

妖怪變成唐僧,為了分辨真假,悟空讓他們念緊窋咒--悟空很聰明、長痛不如短痛。我們很多時候明知道拖延下去痛苦更加長久卻無法做到快刀斬亂麻!有時候如果吃不了現在短期的痛苦可能一輩子都得受苦、為了得到長期的幸福我們吃短期的苦也是完全值得的。現苦後甜生活更加美滿、先甜後苦可能無法承受






津豫家庭生活


那個就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愛情,那個國王因為失去了他的愛人,今天生的病也是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人,如果真的愛一個人,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等到哪天失去了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