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都控“疫”新闻通气会,你最想了解的卫生健康信息都在这里

2月5日,成都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通气会。市卫健委、市公卫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成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情况,内容如下:

成都采取中西医结合

“截至2月4日24时,我市已有17人治愈出院。”

在通气会上,市卫健委谢强主任首先介绍成都市的疫情相关情况:1月11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一名武汉返蓉人员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立即采取隔离防护措施,1月16日确认为全省首例观察病例。截至2月4日24时,成都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2例,疑似病例76例,确诊病例中重症5例,危重9例,死亡1例。确诊病例中外地来蓉人员50例,本地常住人口42例,分布在12个区(市)县。

我市严格执行患者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院内诊疗、患者转运、隔离治疗、医务人员防护、医废管控等方面工作规范,坚持中西医结合,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

为避免医院交叉感染,1月21日成都市公布了197家发热门诊,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目前全市已建立392家发热门诊,截至2月3日24时,全市发热门诊累计38310人次就诊,累计留观病例1135人次。按照就近治疗原则,1月22日成都市公布了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机构名单,全市确定定点医院17家,救治床位469张。

同时,成都市落实集中治疗策略。按照分散接诊、集中收治要求,全市汇聚国家、省、市专家资源,组建了包括呼吸、重症、放射、护理等专家组成的8个医疗救治专家组,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治疗,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率。同时发挥5G优势开展远程诊治,1月26日市公卫中心与华西医院开展5G远程会诊,1月31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启用5G院内会诊系统。

在医院防护方面,成都实行最严格的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加强二代病例管理,落实单间隔离治疗措施,对二代病例治愈出院后继续居家观察。

谢强主任透露,市公卫中心正在进行装修改造,该项目将于2月8日完工,装修改造完成后将新增负压床位370余张。要求各区市县在现有定点医院基础上,准备一家具有50-100张床位的医院,收到接诊指令后,能立即接受患者。

谢强主任表示,成都市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截至2月3日24时,全市设置确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77个,可容纳4678人,我们还将根据疫情发展变化情况动态调整。

截止2月4日24时,累计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1632人,已解除医学观察766人,在管密切接触者866人。

成都市还进一步加强市和区(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人员培训和调配,全市疾控系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70余次,覆盖7200余人次。截止2月4日15时,市和区(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累计出动4466人次,1187车次。

成都市公卫中心:

成都市公卫中心党委委员、副院长,成都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副主任医师张仁卿,先后参加2003年非典、2009年H1N1甲型流感、2017年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张仁卿介绍了成都市公卫中心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情况介绍。

他表示,成都市公卫中心,为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成都市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都这里接受治疗。自2020年1月16日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以来至2月4日24时,成都市公卫中心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45人,解除隔离出院14人,在院治疗30人,死亡1人。

为了快速、高效展开救治工作,中心调集精锐力量组成医护团队,每天4班医生、护士轮转负责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组成了一个省市多学科专家组,共同协作,全力救治患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四川省医疗救治组专家组常务副组长梁宗安教授率省级专家团队进驻市公卫中心,协助医疗救治工作,省市专家共同协作,对收治患者特别是危重症病人相关治疗进行讨论和研判,让患者得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

中心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对患者积极给予α干扰素雾化、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等抗病毒治疗,抗感染,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对合并有其他系统,如心脏、肾脏、内分泌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给予专科会诊及治疗,进行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措施,严格落实省市专家指导意见实行一人一方案精准施治;同时,我们依托“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成都)”组成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团队,开展中医、西医专家联合会诊,分析病例发病特点和证型,坚持“三因制宜”原则,形成“一人一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每例患者平均服用中药汤剂4剂,发热均在短期内缓解,咳嗽和气促症状改善,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经过积极救治,截止2月4日24时有14名新冠肺炎患者符合国家诊疗方案解除隔离标准,已解除隔离出院。1例死亡患者,80岁,年龄较大,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

“成都市公卫中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实践证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张仁卿倡导,广大市民遵守相关要求,积极支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齐心协力夺取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新胜利。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教授栾荣生

给出一份“戴口罩攻略”

赶紧来看看↓

一、什么时候需要戴口罩?

1.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

2.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3.出现了发热、呼吸道症状的人员,不管是居家隔离还是医院就诊还是到人群密集公共场所都要戴口罩。其他病人到医院就诊时,也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或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4.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

二、口罩不足怎么办?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减少聚会聚餐,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可根据自身情况改变出行方式,减少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出行;节后返岗后,各单位可采取减少会议、食堂错峰就餐等形式,减少人群聚集。

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原则上4小时一换,在口罩不足的情况下,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传播的风险,建议可在口罩变形、破损、弄湿或弄脏时更换,如口罩受到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扔至专用的口罩垃圾桶内。

三、除戴口罩外,还应注意手卫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戴口罩可预防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手,因此勤洗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也非常重要。

(来源:健康成都官微 WXID:jiankangcheng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