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论文井喷下,顶级期刊相关论文被Science“打假”

来源:红星新闻 记者 王雅林 编译 徐缓 、环球科学


1月30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该期刊影响因子高达 79.258」的一篇关于德国第一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论文,引发了人们的持续讨论。因为该论文似乎证实了公共卫生专家的担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以传染他人。然而,这项研究被证实存在严重缺陷。


据《科学》杂志3日报道,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宣布,这篇论文的信息来源存在重大缺陷,论文结论并不成立。


▲1月3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这一研究已被证实存在严重缺陷。截图自NEJM


德国的“无症状传染”案例


据悉,该论文主要介绍了德国最早4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并得出“存在无症状感染”的结论。根据论文讲述,1月20日和21日,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女商人参观了德国慕尼黑附近的一家公司,在那里,她与后来患病的四人中的第一人会面。


而据央视新闻1月29日报道,当地时间1月27日,德国确认了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怀疑是被从上海前往德国出差的中国女同事感染。巴伐利亚州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这名中国女性员工曾前往汽车零配件公司伟博思通(Webasto)接受进修培训,在1月23日返回上海的航班上出现症状,并于1月26日确诊。她的父母曾于1月16日从武汉出发去上海探视女儿。


据此,NEJM的这篇论文表示,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节是,该女子在德国时并没有生病。“在逗留期间,她身体一直很好,没有感染的迹象或症状,但在返回中国的航班上生病了,”作者写道,“根据‘无症状者是2019-nCoV感染潜在来源’这一事实,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当前疫情的传播动态。”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随后向《自然》杂志记者表示,“阅读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毫无疑问无症状传播正在发生,这项研究解决了这个疑问。”


Science:顶级期刊刊文信息有误


但现在,事实证明这些信息是错误的。


根据《科学》最新报道,这篇论文可能闹了“乌龙”。德国联邦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RKI)向NEJM杂志写信作出澄清,指出论文中的关键信息存在错误。


其称在发表论文之前,研究人员并没有与这名女性进行交谈。论文的末位作者、慕尼黑医学中心的迈克尔·赫尔舍表示,论文的依据其实是从四名患者那里得到信息:

“他们告诉我们,这名来自中国的患者似乎没有任何症状。”


然而,随后RKI和巴伐利亚州卫生食品安全管理局与这名上海患者进行了电话交谈,结果却发现她在德国期间确实就已出现了症状。据知情人士透露,她当时已经感觉疲惫,肌肉疼痛,并服用了退烧药扑热息痛。


RKI发言人证实,有关该错误的信函已提交给了NEJM,该机构还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合作机构通报了这一新信息。


▲德国政府公共卫生机构RKI已将有关错误的信函提交给NEJM,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合作机构通报了这一新信息。图为德国收治该国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慕尼黑市Klinikum Schwabing医院。图据路透社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表示,不与当事人沟通就单方面将其断定为无症状是有问题的。“回想起来,这似乎是个糟糕的选择,”他说。“然而,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不可能与所有人交谈,我认为这是一个过度紧张的研究群体,他们试图快速得出自己对真相的最佳理解,而不是有人粗心大意。”


然而,其他公共卫生机构的反应就没那么客气了。瑞典公共卫生机构昨日在其网站上发布的一份文件称:“在这篇文章中,断定新型冠状病毒可在潜伏期传染给其他人的分析,缺乏科学支持。这一点,后来被证明存在重大缺陷和错误。”


论文「及时」和「严谨」要有所取舍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这篇论文本身站不住脚,也不意味着无症状传染的现象就不会出现。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指出,基于目前的信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仍是有症状传染,症状显现之前的传染可能很罕见。2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也首次明确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但这次乌龙论文事件提醒我们思考:在这个疫情持续蔓延、人们迫切希望快速获取信息的特殊时期,审核论文的标准应该如何变化;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研究?


根据《自然》网站在1月30日的统计,自从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以来,各种学术期刊、预印本网站上已有超过50篇关于新冠病毒的英文论文发表,其中半数以上发表于24-31日这一周内。目前,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包括《自然》、《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内的顶级学术期刊都相继在线发表多篇相关论文。《柳叶刀》及其子刊更是在1月24日就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发布了冠状病毒专题。


在2月4日,我们也报道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振团队在Nature上新发表的两篇新冠病毒论文。


而在评论中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一些人觉得,论文的发表似乎对实际没有什么作用。


但是也有人觉得


不得不说,现在对于病毒研究的论文呈现井喷。但部分预印本网站的论文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


而本文提到的事件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对待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也要更加慎重。现下,相比正常速度,流行病下的同行审议尺度更为宽松,且在论文中出现的数据质量也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之中,数据的发布与更新速度会十分快,在当下,阅读同行评议的论文也有必要更为谨慎一些。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