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良心日劇,溫暖整個冬天

穿上毛衣,冬天就實實在在地來了。

汪曾祺說:

“早起一睜眼,窗戶紙上亮晃晃的,下雪了!”

這是冬天的驚喜。

朱自清說:

“白水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一小塊豆腐養在裡面,嫩而滑。”

這是冬天的溫暖。

冬天,是一個需要被治癒的季節。

逃離喧囂,去享受那些安靜得只能聽見呼吸的日子——

《 小森林 冬春篇 》

一部能讓你靜下來的電影,一個山泉般清澈的姑娘。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這個叫市子的姑娘厭倦了都市生活。於是,她“逃離”回故鄉——小森。

這是一個遠離城市的地方,四面環山。

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沒有大商店,購物不方便。

大家習慣了什麼都自己動手做。

沒有過剩的物資,沒有世俗的壓力。

有的,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和《深夜食堂》一樣,《小森林》也同樣採用了一種手法:

用食物熨帖人心。

比如秋冬篇中,市子的生活就用七道菜,為觀眾緩緩道來......

開篇正逢聖誕節,純白色長方體蛋糕,是市子對媽媽的回憶。

外面裹著厚厚的奶油。

切開之後,是鮮豔的紫色和黃色。

請上三兩好友,明年也請多多關照。

既然是冬天,那就少不了熱氣騰騰的糯米糰。

第一次吃,是16年前的事了。

學校組織活動,大家忙活著,三天前就要準備好煮軟的納豆。

把它們包在稻草包中。

在裡面放上一根稻草,這樣能更好地產生粘稠的絲狀物。

包好了之後,孩子們抱著沉甸甸的稻草包,將納豆埋進雪底。

另一邊,媽媽們忙著做準備。

敲打糯米,將他們捏成一團一團的小球,丟進納豆裡。

攪一攪,直接就可以吃了。

熱氣騰騰,滑潤綿軟的糯米糰,配上砂糖醬油味濃郁的納豆。

滑溜溜的,一口氣能吃下好多。

長大以後,要親自種上納豆。

逢上又下雨,又低溫的季節,擔心地每天都要去田裡。

還好,它們長得很爭氣。

聽著人的腳步聲慢慢長大,結出飽滿的糧食。

辛苦一年,為的就是這個時刻!

“用力地攪拌納豆,帶著儀式感享受美味”

一切,都滿足了。

等待春天的到來,自然也少不了一碗熱湯。

用自己做的凍蘿蔔,先用水泡開,加上醃鯡魚,還有當季新鮮的蔬菜。

開火慢慢煮。

又鮮又甜,很是入味。

飽餐之後,少不了甜食。

秋天,柿子還很硬的時候,和朋友一起摘下來。

去皮,掛在房樑上。

偶爾用手捏一捏,讓柿子變得柔軟。

直接當甜點很好。

切成細絲,和涼拌蘿蔔絲一起。

醋的酸味,和幹柿子的甜味相得益彰。

顏色很漂亮,也很好吃。

配上熱茶和書,用來招待朋友,再合適不過了。

寒冷,是絕佳的配料。

簡單的烤紅薯,都變得更加香甜。

自家種的紅豆,用來做紅豆餅。

紅豆包。

當做煮湯的配料。

做蛋糕。

輕輕掰開,香氣四溢。

下雪的時候,突然想吃麵片。

把麵糰揪成小塊,下入高湯中。

鏟過雪之後,肚子餓的咕咕叫,這時候吃起來最香。

朋友送來的巴西咖喱。

蘸著自己做的烤餅,最簡單的食物,有了最濃郁的味道。

但這不是什麼浪漫的愛情電影,市子也並非是那種美的驚人的女孩。

很奇妙的是,在這個樸素的小地方,一切都變得美好。

這大概就是生活氣息。

生活,一個多親近,又遙遠的詞啊。

每個人都看似在生活著,但真正“有生活”可寥寥無幾。

多少人每天為了工作累,累身體,累心。繁瑣的工作消耗了時間,複雜的人際消磨感情。

一日三餐,這種最簡單,最基本的休憩,都被憂慮填滿。

一頓外賣就給打發了,洗個澡倒頭就睡。第二天便是週而復始。

這是當今城市的節奏。

大概也正是因為如此,年輕人們突然累了,生活到底為了什麼?僅僅是活下去嗎?

他們孤獨,早衰。

再提起獨居,大部分人是恐懼。

多可怕的一件事啊?

越堆越高的泡麵盒,和人群漸漸疏遠。

獨來獨往,成為別人口中的笑柄。

當世界開始嘲笑他,連他自己都懷疑——或許正如他們所言,我是個廢物?

他們彷徨,搖擺不定。

年輕人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一句:

其實,過著與世無爭,當一條鹹魚也沒什麼不好。

同樣是一個人,市子也起早貪黑,獨居,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洗碗。

可從始至終誰覺得她孤獨,她可憐了?

沒有。

說起累,其實她不累嗎?

累。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生活在深山裡,不用說一大片稻田了,光是一個蘿蔔你都得精心培育,慢慢等待,才能等到它成熟。

可在市子的臉上,你從未看到過悲傷。

一張堅毅的臉上,有的是對土地的關切。

在田間騎著自行車,不穿花裙子,而是適合勞作的樸素衣物。

不會擔心今天穿的不好看,或者曬黑了。

這個世界自有一套適合我的審美。

實在累了,撐著腰輕輕咕噥一句:啊,腰痠。

然後回家吃早餐,食物進到嘴裡的一瞬間,疲乏瞬間消失了。

靠著一雙手種出的食物,哪怕累,也是心安。

長大後,越來越喜歡蘇軾的一句詩:“此心安處是吾鄉”

如同《小森林》給我的感覺。

就像盛夏一汪山澗涼泉,由頭頂傾澆而下,清醒,痛快。

讓我們這些都市人,尋得一方淨土,一時靜謐。

並非在教大家逃離。

而是告訴我們,原來對待生活,我們還可以這樣。

一日三餐,週而復始,春播冬藏,這是眾多生活方式的選擇之一。

哪怕在城市,沒有白雪皚皚的森林,沒有白雲環繞的山脈,你也可以好好生活。

做一頓飯,最簡單的那種。

見一個老友,可以談天說地的那種。

聽一場音樂會,輕鬆快樂的那種。

看一場電影,笑到流淚的那種。

幸福,從來不需要太多。

農村的生活不美,城市的生活未必不美。

要浪漫大可不必去森林。

“我靠著雙手努力尋找,尋找這個世界上僅存的容身之處。”

不辜負每一個日出,和日落。

天冷了,更要對自己好一點。

這是《小森林》要告訴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