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過捱餓的經歷?說說感受?

天涯武銘


...本人今年五十多了,雖說沒很捱餓,但是白饃饃以前過年只吃幾天,現在剩飯不捨得捯掉,都是撐著也吃,衣服不捨得丟,感覺還能用,丟一件,心裡一陣難受。


夜光閃現


看了評論有些人說五,六十年代捱餓了,何不問一問你們的父輩,爺輩在解放前是怎麼捱餓的,過著家破人亡,連當時地主惡霸家養的一條狗的生活都不如的生存,要知道五,六十年代的餓是為什麼嗎?先問一問你們的長輩在評論,除了有些當時的地主惡霸以外。


中醫心


我是1947年生人,對於我們那代人,受盡了飢餓的折磨,能夠過到現在簡直太不容易了。公元1959年和1960年,吃樹皮,吃草根,凡是能吃的樹葉全都吃過,梨樹底下掉下的小幹梨也都撿吃了,要說起那什麼,三天三夜說不完。現在生活太幸福了,但有人還不知足。


L藝峰


7o年代當兵,有一次執行任務,在張家口的一個小山村,我們停車吃飯帶的是午餐肉和饅頭,圍上來不少人看還有伸手要的,給了一點,孩子們都伸手了,沒辦法都給出去了連晚飯都給出去了孩子們吃的好高興,大人有的邊吃邊掉眼淚。我們三車六人一直第二天中午回部隊才吃上飯,餓壞了現在想起來,那些農民一年到頭都是餓肚子。


湯圓2019


我曾經有過,68年下鄉時,在蘇北農村,糧食不夠吃的,冬天只吃兩

頓飯,上午9點吃早飯,是胡蘿蔔,地瓜稀飯,午飯3點吃,是剁碎的胡蘿蔔,摻上一點大米的乾飯,晚飯就免了,五點半睡覺,我們五位男知青,餓得睡不著覺,就輪流講故事,結果越講越睡不著,我才知道,肚子餓了,是睡不著覺的。老大隻好叫老五起床,從床下埋紅薯的地窖裡扒了五塊紅薯,生吃了才唾著了。貧下中農的生活還要苦一些。


老虎蠶


說來也無多大作用,現在有很多人把糧食根本不算什麼囬事,甚至還有人把糧食大量當拉圾倒,還取笑別的勤儉節約的做法。不過有人即然提起此事我也忍不住實實在在的,恭恭敬敬的向提問者回答幾句。我是五七年三月<古農曆)出身的,父親在小學教書,媽媽在農村,哥哥五三年七月,弟弟五九年冬月。食堂時我雖然只有三歲,但憶優深。三歲時的我會走路,但每天總是團坐在一個大臉盆裡,只因為無力氣走路。有一天爸爸看見出太陽了,跟媽說把我脫了衣服準備洗澡,這一脫衣褲使得我爸媽同時大哭起來。因為平時只看我不亂活動,也不注意,今天一看,只見得皮包骨現狀,很透明的每根肋骨,根本找不著肚子在哪裡,只有肚臍凸出很長,心想,這兒了看是長不大了。不過爸爸還是經過戰時洗禮考驗,心沉的嘆口氣後去安慰媽媽,不要哭,一定想辦法救活這個兒子。於是爸爸不得已去求了當時的食堂的幹部,借了錢,又在另一…家裡買了兩斤高價米,每天單獨給我熬了一兩米的希飯和菜葉,經過半個月後,我就能再每天自已在外面走路活動了,我的生命從那兩斤高價米里得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這只是我捱餓的一少部分,我不想再回答更多了。


ni6302


誰有過捱餓的經歷?我可以大膽的說,六十歲以下的人不知道真正的捱餓是啥滋味!我說說找的感受,上一出紀六十年代初,大災,莊稼顆粒無收,吃樹皮草根,所有的樹葉吃了個遍,能吃旳,不能吃的都吃了個遍!桐樹葉吃過嗎?那是啥味?六十歲以下的人不知道,能吃到玉米芯子磨的面那是萬幸,可是吃了扒不下來,肚子變成鼓!六一年可以說一年沒見過糧食,說了孩子們不信,吃了上頓沒下頓!我孫子說,真傻,超市那麼多食品拿錢買就是了,可是那年月別說沒錢就是有錢也買不到東西。我平時吃飯掉一粒米,馬上撿起來送到嘴裡,孩子們說髒,不能吃,可我依舊吃了,不是我不知道髒我是餓怕了!找給孩子們講火車站賣燒餅裝在盒裡再用網兜著怕有人搶!在街上吃飯得用手護著,否則不小心被餓極了旳人搶走碗再吐口口水,您不吃,搶的人就大口的吃起來!孩子們千萬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希望生話越來越好,苦日子不要再來!


老朱頭2015


五九年到六二年,是我國經歷的最困難的年月。由於天災人禍以及國際上對我國的經濟制裁,封鎖,導致糧食等生活物資極度短缺。本人是五零後,對那段歲月記憶尤深。五九年我八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是卻趕上了人生最難的時候。記得那時候的口糧是每月17斤也就是每天只能吃到不到六兩糧食。如果是現在,也許不會覺得六兩糧食不少,因為現在有豐富的副食,魚肉蛋奶和蔬菜,可是那個年月,一切都處於匱乏狀況。人們只能乾巴巴的吃這幾兩糧食。早晨在食堂喝一碗玉米粥,買一塊發糕帶著當午飯,課間由於餓,偷偷的把發糕塞到了嘴裡,中午餓的只好喝涼水,晚上還是一塊半發糕。那時候放學回家,走在道上,經常兩眼發黑,恨不得把所有能吃的都塞到嘴裡。課間,大家就去溝壑邊尋找那些草根,大家叫甜根,挖出來在身上蹭一下就放到嘴裡咀嚼。那時候的許多人由於營養不良,都出現浮腫。由於營養不良,手上稍微不注意,擦破一點就會感染化膿,許久不好。那時候,周邊的樹木野草都成了人們的食物。楊樹葉,榆樹皮,槐樹花等都成了人們的食物,成為大家爭搶的目標。冬天也是最難熬的時候,又冷又餓,沒有任何可以充飢的東西,唯一可以填肚子的只有涼水。上課時可以聽到大家的肚子咕嚕嚕的響聲,每個人都是面黃肌瘦,哪裡還有精力聽課。回家的路上,經常腿發軟,眼發黑,幾次都差點昏倒在路邊。春天來了,也帶來了生機,綠色的草,樹葉都成了大家的食物。那時候推廣增量法,就是把糧食在做飯時多加水,還有把菜剁碎,伴鹽攥成糰子,然後在高粱面上滾一下,表面沾滿面粉,然後上鍋蒸,用以充飢。過去的俗語所說的:三根腸子空了兩根半,前胸貼後背等,我們這一代人都深有體會。有人說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是不是很滿足?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應該是非常幸福,非常滿足,因為我們經歷過那段困苦的年月,與那三年的困難歲月相比,我們還有啥不能滿足的呢?


沉暮的雲雨


俗話說:一分錢憋倒英雄漢,一點不假,有一次因公出差一天,坐火車去外地,出發前因換穿新洗衣服忘記帶錢了,火車啟動後發現忘帶錢了,但是公用乘車證沒有忘帶,早上5點出發晚上21點到家一天沒有吃飯,乘坐火車返回時遇到車上賣麵包的,兩角錢一包,雖然飢餓難奈,但是身無分文,只能忍飢挨餓。這次讓我嚐到了捱餓的滋味,終身難忘。


增強正義


在下1944年生,三年困難時期念初中,留下的印象就一個字,餓!

1960年,學生每天四兩粗糧,沒有蔬菜,更沒有蛋肉。一日三餐都是喝玉米麵糊糊,一泡尿撒出去,肚子飢腸轆轆了,餓得你頭昏腦漲。

光是餓也就罷了,還得時常去當地的生產隊幹活,餓的滋味可想而知。

有一次走在路上就暈倒在地,醒來時發現地上有幾粒豆子,便撿起來就吃。從此,我吃生豆子連眼睛都不眨一下,要知道一般人吃生豆子會作嘔的!

餓,是什麼滋味?心煩意亂,眼冒金花,有氣無力,面黃肌瘦……嚴重時雙腿浮腫,走不動路。

回憶捱餓的時候,就覺得現在吃嘛嘛香,身體倍棒。儘管豐衣足食了,但掉在桌子上的飯粒,我還是要撿起來吃,總比那生豆子好下嚥啊!

(一天沒吃上一頓飯的事,就不說了,想起來心裡很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