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最好的戰爭片是哪一部?

藍藍兔66


打倒日本美帝國主義,推翻三座大山和將家王朝,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幽默的創意


我覺得每個人從小都有一個軍人的夢想,所以從小到大特別愛看戰爭片,我小時候沒有看過外國片之前我看過一部《格薩爾王傳》,那個時候看不懂,只是有一點映像,但是很喜歡,長大後明白了歷史我覺得也是很有意思,我開始用心學歷史,找出那個人到底做了什麼偉大的事情,也算探究學習了😊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過年時候牆上粘貼年畫都是電視劇的版本,真是一舉兩得。在長大一點的時候我看過很有意思的《烏龍山剿匪記》,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做什麼事情都要仔細分析,和敵人鬥智鬥勇,接頭暗號什麼的,讓我覺得祖國很多地方肯定還有很多土匪。不同於我看過的《大決戰》那樣的宏達的萬門大炮齊發的壯觀場面。

最讓我覺得新奇的是《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這三部戰爭片是那種特殊的戰爭片不只是槍炮對戰的形式,更是智力對決,而且方式方法很能吸引觀眾。每當看到敵人掀開裝滿屎粑粑的西瓜地雷的時候我就高興的手舞足蹈,看到敵人在我們縱橫交錯的地道前面連槍從哪裡打來都不知道就被爆頭,感覺好極了,所以經常和小夥伴們把木頭塊削成最喜愛駁殼槍的樣子,槍托上還要帶上美麗的吊穗兒,弄根布條纏在腰上再別上駁殼槍,真是感覺好的不要不要的。

最讓我喜歡的外國戰爭片《勇敢的心》,蘇菲瑪索那時候簡直攝人心魄啊,太美了,梅爾吉布森和她搭戲真是英雄美女絕配啦,更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民兵挑戰官軍是用的是自己的屁股在敵人面前搖擺,再加上汙言穢語真是夠寫意。華萊士的英勇無敵和他臨死前的那句FREEDOM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我最不喜歡看的是與宋朝所有的戰爭片,太悲慘,太讓人傷心,看一次難受一次,看書也很憤怒,趙家人太慫!但我佩服喜歡那個把契丹人收拾的服服帖帖的柴榮大帝和他的小跟班趙匡胤,可惜太短暫,否則十三世紀怎麼會只出現一個外族英雄呢?

這就是我喜歡的戰爭片,你是喜歡看古代還是現代戰爭片呢😄,一起討論吧!


sirgio


1、《黑鷹墜落》,《黑鷹墜落》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由於錯誤的情報和錯誤的指揮,陸地上的戰車遭到了攻擊,黑鷹也接連墜落,抓捕變成了拯救!他們也真正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身體被炸開花的,手被炸斷的,榴彈直接橫穿身體,這一幕幕觸目驚心!

2、《湯姆·克蘭西:幽靈行動阿爾法》,戰鬥場面很逼真,很扣人心絃,協同作戰也比較真實吧。育碧這些年拍了很多牛逼轟轟的短片,畢竟手裡有很多不要版權的資源,如果能加以利用,相信能給電影市場打上一針強心劑。

3、《勇者行動》,電影劇情沒有任何的大幅度變化,與多數戰爭片一樣,《勇者行動》的劇情就是檔案提取的片段,電影就是把無數個作戰的資料和背景進行賽選,然後選取最為典型的案例,對故事加以提升和修改。《勇者行動》美國海豹突擊隊的隨身裝備等級讓觀眾大開眼界,火力十足的鏡頭也是美國發揚自己國威的一種體現。

4、《勇闖奪命島》,整個片子中讓我覺得最為悲壯的一幕,是雙方在惡魔島洗澡間的那場大對決。Hummel的手下與FBI派來的特遣部隊,每方都有自己的使命和理想,每方都有自己想要堅持的信念。於是沒有對錯之分,卻免不了生死相搏。都是曾經聽效於國家的軍人,卻不得不拿著國家發的武器掃射自己的同伴。鮮血淋漓,看得人潸然淚下。

5、《太陽之淚》,總體來說《太陽淚》是一部比較成熟的好萊塢式戰爭片。不單單講戰爭,也講愛情、親情、民族大義、國際關懷。如同一碗八寶粥,老少皆宜。可惜的是,這碗粥熬得時間偏短,只是靠題材、男女主角演技來支撐,沒有一個方面刻畫的非常透徹,因而在看後就像在夏天喝了瓶冰鎮汽水,爽快片刻,之後也只剩下一連串無味的氣嗝。

6、《孤獨的倖存者》,至2001年《黑鷹墜落》之後,包括好萊塢在內的電影版圖上,再沒出過一部酣暢淋漓的戰爭片了,直到2013年的這部《孤獨的倖存者》的出現。毫無疑問,這是一部製作精良的佳作,完全可以成為一部戰爭片的經典之作。

7、《生死狙擊》,諜影重重既視感很嚴重的一部片子,但這不影響這部生死狙擊的觀賞性,沒錯,因為這裡的每一處鏡頭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不仔細觀察便會錯過無數的細節,步步緊逼的劇情和快節奏發展會讓你感到無暇思考太多。身臨其境般的體驗會讓你感受到狙擊手每一次行動時的血脈噴張,故事安排足夠完整,拆分說來是四個人的故事,合在一起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人物刻畫充實,動作鏡頭驚險刺激,整部生死狙擊某種意義上真的是“賭命”在做。

8、《狂怒》,《狂怒》的出現,不僅是一部稀有的坦克戰爭片,更是一部在商業化市場中的戰爭電影,顯得極為可貴。《狂怒》這部電影所敘述的主題,依然是戰爭電影的常態,殘酷狀態下的人性與情義,本片側重於後者,導演發揮自己的長處將電影打造成為充滿雄性荷爾蒙的鐵血大片,兄弟情義在電影中得到很大空間的描述。而至於人性方面,電影的劇本很討巧,選取了一個新兵為主視角,從側面來反映極端環境下的人性光輝以及戰爭的罪惡,比如開場與結尾前後呼應的德國少年兵,一死一生的差別凸顯戰爭的殘酷。

9、《拯救大兵瑞恩》,從電影誕生之初,這種藝術形式區別於音樂和文學的最大的就是其真實性,它能準確地“還原”現實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而在這部影片之中,斯皮爾伯格更是將劇中人物真實的人性特點剖析的得淋漓盡致。

10、《兵臨城下》,整部電影的場景到處都是殘破的建築,鋼筋,水泥,看起來似乎為廢墟,可構圖並不混亂,廢墟強烈的刺激了感官。冰冷的,堅硬的廢墟。似乎也從某種程度上傳遞著這場戰爭的殘酷但必勝的信息。











點點滴滴平平淡淡


說到這部片子應該沒有不知道吧,即使沒有看過,大家也應該都聽說過吧?

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影片,於1993年在美國上映。

主要講述了德國企業家辛德勒和他的夫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1200多名猶太人躲過被法西斯殺害的事情,這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影史上描述二戰對猶太人迫害的片子很多,但這是一部站在德國人角度來拍攝的影片。片中以一個德國人良知覺醒來冒死保護猶太人的情節設定,讓這部片子的深度跟其他片子相比就有了非常巨大的差別



王福小明


【野火】日本-1989年上映,推薦理由:戰爭殘酷-逃亡-人吃人-絕地求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在各地的戰場已顯頹勢,南亞比島戰線情況尤為嚴重。一等兵田村(船越英二 飾)感染肺炎被軍曹命令接受治療,雖然他極力想返回部隊,但此時的日軍資源緊缺,疲憊不堪,沒有戰鬥力的田村已經成為軍隊的累贅。返回醫院不久,醫院也遭到炮擊。田村和傷兵安田、一路逃亡,缺水缺鹽的情況下,安田等人用沿路採集菸葉換取物資,田村則殺害當地人搶奪食鹽,永松甚至為了生存而上演人吃人的慘劇!

【鐵十字勳章】英國-1977年上映,推薦理由:血腥戰爭-軍人榮譽-勇敢

該片從德軍的角度回顧了在1943年東部戰場的一段血腥經歷,圍繞著一個厭戰老兵和一個以謀取鐵十字勳章作為人生目標的貴族軍官展開。兩人的幾番較量,代表了當時德軍中的兩種心態,同時也揭示了戰爭的終極走!

【風暴之門】俄羅斯-2006年上映,推薦理由:戰鬥慘烈血腥-忠誠勇敢-寧死不讓

故事發生在車臣(Chechnya)叛亂時期,由陸軍上尉多洛寧(Doronin)帶領的戰鬥連,被派到一個四面環繞巨巖的狹窄山區,他們的首要任務看似很簡單,即阻止一夥叛軍匪徒通過這個峽谷。
士兵們希望這次任務一切都能順利,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職務,一些作著隨時離開的打算,另一些人則期盼著愛人的來信……沒料到由泰姆拉茲率領的叛軍達到1000人,並很快地進入了他們所在的陣地,衝突迅速變成了一場血腥的肉搏戰。這些俄羅斯戰士們堅持信念,與十倍數量的叛軍戰鬥到最後一口氣!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國-2009年上映 推薦理由:遠征軍-戰鬥殘酷-寫實-人性


在一個離中緬邊境不遠叫作禪達的地方,一群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見的潰兵和百姓,因為種種命運際遇的原因而相會於此:北平人孟煩了(張譯飾)、軍醫郝獸醫(羅京民飾)、湖南兵不辣(王大治飾)、上海軍官阿譯(王往飾)、東北佬迷龍(張國強飾)、豆餅、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陳小醉。戰爭的苦難和身體的傷病讓他們過著絕望的日子,他們互相厭憎又相依為命,不餓死不病死成為他們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標。為了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下生存下來,別無選擇的他們不得不摒棄前仇、恩怨、偏見、狹隘而團結一致組成一支小隊伍,在現實的困境中他們認識到了民族存亡的大義,於是義無返顧共同投入到打擊日本侵略者、保衛家園、捍衛尊嚴、為抗戰勝利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正義鬥爭中,用血肉之軀書寫一曲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

【血戰鐵鋸嶺】美國-2016年上映 推薦理由:戰爭殘酷-寫實-殺戮與救贖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軍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魯·加菲爾德飾)不願意在前線舉槍射殺任何一個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著其他戰士們的排擠。儘管如此,他仍堅守信仰及原則,孤身上陣,無懼槍林彈雨和兇殘日軍,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戰友。數以百計的同胞在敵人的土地上傷亡慘重,他一人衝入槍林彈雨,不停地祈禱,乞求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盡再救一人,75名受傷戰友最終被奇蹟般的運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還!

以上內容從戰爭殘酷、寫實、帶給人人性的領悟與思考等角度出發,推薦了4部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影視題材。戰爭是殘酷的並不是像神劇那樣輕鬆簡單,戰爭對雙方的士兵都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殺戮與救贖 愛與恨 生存與死亡 美好與殘酷,只有在困境中才能體會到生命的本質,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

喜歡現代戰爭遊戲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


曉酥遊戲解說


我覺得是《捍衛者》

國內戰爭片中很少有優秀的作品。我們都知道原因。只要看看每晚黃金時段各大衛視熱播的電視劇就知道了。

僅僅因為優秀很少並不意味著沒有,。

雖然《捍衛者》的豆瓣得分不是很高,只有7.7分。影片本身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一些國產戰爭片的老問題、一些人物立不起來、一些情節比較尷尬等。

但影片的意義絕對超越了它的不足。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淞滬會戰中,姚子清帶領600多名英雄保衛了每一寸土地。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這場悲劇比歷史書上的更加悲壯。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有多少烈士是何等的捨生忘死。

電影裡的姚子清戴著眼鏡,很溫柔,但他是個虎將軍。在知道堅守保山縣是在等死的情況下,他仍然和部下聯手,最終失去了全軍。

《捍衛者》可能觸動了不到千分之一的抗日戰爭情節,但它確實拉開了一個口子,讓我們看到了活生生的人民,看到了悲壯的歷史電影

所以我覺得《捍衛者》不錯



跟隨湯仔賞電影


準備好了,沸不沸騰就看你了。

1.決戰中途島

《決戰中途島》是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由伍迪·哈里森、盧克·伊萬斯、帕特里克·威爾森、曼迪·摩爾、艾德·斯克林、淺野忠信等主演的電影

中途島戰役於1942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半年之後在南太平洋爆發,美國海軍在中途島環礁成功擊退日本帝國海軍艦隊的攻擊,獲得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這場戰役被歷史學家視為戰爭的轉折點

電影裡有個情節:日本驅逐艦艦長抓獲落水美軍後座機槍手布魯諾·蓋多之後,一看到美國飛行員拒絕回答軍事情報,就把對方捆起來綁上鐵錨沉海,這一描述明顯和之前的美國太平洋戰爭電影有所不同——之前的電影裡的二戰日本海軍可是筆挺軍服、整齊隊列、大炮鉅艦、狂熱戰鬥,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場各為其主的紳士戰爭。而本部電影的描述總算點出了日本的二戰罪行,這段確實是歷史,不過蓋多是被綁上裝滿重物的油桶沉海的。2.我的團長我的團

主要講述了1942年期間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故事。

在一個離中緬邊境不遠叫作禪達的地方,一群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見的潰兵和百姓,因為種種命運際遇的原因而相會於此:北平人孟煩了(張譯飾)、軍醫郝獸醫(羅京民飾)、湖南兵不辣(王大治飾)、上海軍官阿譯(王往飾)、東北佬迷龍(張國強飾)、豆餅、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陳小醉。戰爭的苦難和身體的傷病讓他們過著絕望的日子,他們互相厭憎又相依為命,不餓死不病死成為他們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標。為了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下生存下來,別無選擇的他們不得不摒棄前仇、恩怨、偏見、狹隘而團結一致組成一支小隊伍,在現實的困境中他們認識到了民族存亡的大義,於是義無返顧共同投入到打擊日本侵略者、保衛家園、捍衛尊嚴、為抗戰勝利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正義鬥爭中,用血肉之軀書寫一曲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

3.中國遠征軍

主要講述講述了200師和新38師兩支傳奇之師為代表的中國遠征軍在同古戰役、仁安羌戰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的悲壯經歷。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後,中、美、英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韓家系祖籍雲南滇西的書香門第。韓家長子韓紹功是戴安瀾將軍麾下的一名上校團長,其弟韓紹勳是跟隨孫立人將軍的少尉排長,妹妹韓紹英則是中共滇西支委的重要成員。珍珠港事件後,中、美、英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中國政府組建了遠征軍。遠征軍奉命入緬後,韓家人離開昆明,分赴緬甸、重慶和滇西三地,一家人由此開始了歷經三年血與火的洗禮以及情感、命運的考驗。兄弟倆同赴緬甸作戰,先後經歷了中、英聯軍緬北大潰敗,經歷了戴安瀾等將士的重大犧牲,也經歷了中國遠征軍反攻緬北和反攻滇西的偉大勝利


酒電影


大部分戰爭片都會揭露戰爭的殘酷及對人性扭曲的考究,喜歡戰爭題材的夥伴們有眼福啦。今天繼續為大家推薦幾部戰爭題材的影片。

《血戰鋼鋸嶺》

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作為邪惡軸心重要成員的日本,其囂張態勢已成強弩之末。是年,決定戰局走向的沖繩島戰役拉開序幕,成千上萬鬥志昂揚的美國大兵被派往沖繩,等待他們的則是敵軍重兵防守、兇險異常的鋼鋸嶺。在這群人中間,卻有一個不願拿起武器的軍醫。他名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魯·加菲爾德 Andrew Garfield 飾),來自美國的弗吉尼亞。太平洋爆發之際,瘦弱的戴斯蒙德志願成為救死扶傷的軍醫而應徵入伍。可因童年和家庭的原因,他始終不願拿起槍支操練,為此寧願背上拒服兵役的罪名被送上軍事法庭。幾經周折,戴斯蒙德最終和戰友來到了鋼鋸嶺。槍林彈雨,轉瞬之間無數人應聲倒地。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持下,戴斯蒙德僅憑一己之力拯救了數十條瀕死的生命……

《天空之眼》

凱瑟琳上校率英國情報單位追捕一名女性恐怖分子長達六年,經由美軍加入高空監視行動,好不容易在秘密基地找到疑似她的身影,特種部隊準備活捉她時,高空偵查人員卻意外發現該名恐怖分子正與其他人密謀自殺炸彈攻擊,為了防止傷害,凱瑟琳下令轟炸秘密基地將敵人殲滅。當無人戰鬥機的駕駛員史蒂夫瞄準目標後,卻發現這個“秘密基地”竟然是普通的民居,而一名女孩更是跑進他的攻擊範圍玩耍,原本單純的跨國逮捕行動瞬間變成複雜難解的反恐任務……

《鍋蓋頭》

本片根據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安東尼·斯沃福德(Anthony Swofford)2003年的暢銷書改編,並榮獲2005年聖地亞哥影評人協會特別獎。

20世紀90年代初,中東戰火一觸即發,著名的“沙漠風暴”正在醞釀之中。20歲的小夥子安東尼·斯沃福德出身于軍人世家,他的祖父父親、叔父是歷次戰場上走下來的英雄。安東尼從小耳濡目染,立志成為一名在戰場上立下莫大功勳的光榮軍人。經過無數殘酷訓練,他終於被派往海軍陸戰隊第七陸戰遠征旅第二營,正式投身中東戰場。安東尼躊躇滿志,卻發現戰爭的殘酷遠遠出乎他的意料。在此期間,家鄉的女友不忠出軌,恐懼、空虛、壓抑則時刻折磨他的神經,戰爭的真正意義更令他陷入沉思與矛盾之中……

《風語者》

這是一部以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為背景題材的影片。風中的語言,在戰爭中,指的是傳遞著無數秘密的電波。每個風語者都揹負著高級軍事機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總能用各種方法破譯美軍的密電碼,這令美軍在戰場上吃盡了苦頭。為了改變這種局面,1942年,幾百名納瓦霍族人被徵召入伍,因為他們的語言沒有外族人能夠聽懂,所以美軍將他們訓練成了專門的譯電員,人稱“風語者”。作為美國海軍的秘密武器,每個“風語者”都肩負著美軍的至高機密,因此,他們也受到了特別的“照顧”

每個納瓦霍譯電員都由一名海軍士兵貼身保護,一方面確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譯電員即將被日軍俘獲,保護者必須殺死他以保證密碼不外洩。

海軍陸戰隊員喬·安德斯就是一名譯電員保鏢,他奉命保護一個名叫卡爾·亞茲的納瓦霍士兵。在殘酷的塞班島戰役中,被俘的命運就在眼前,執掌他人生殺大權的喬陷入了道德與軍命兩難的抉擇:他到底能不能、該不該在緊急關頭殺死已經和自己親如兄弟的本,以履行軍人的職責、保護美軍的軍事秘密呢……

《深入敵後》

聖誕節前夕,波斯尼亞戰爭終於達成停火協議,亞得里亞海上的美軍官兵們即將返回家鄉。海軍領航員伯納中尉早已厭倦這場無意義的戰爭,長官萊斯利出面勸解卻無濟於事。聖誕當天,伯納與搭檔駕駛大黃蜂戰機執行航拍任務,無意中瞥見非安全區中有武裝人員行動,兩人決定介入,卻被對方的薩姆導彈擊落,搭檔被對方處死,伯納僥倖脫險,但對方搜尋人員沿路追蹤不捨。與此同時,接到伯納求救信息的萊斯利苦於北約將軍節制,在所謂顧全大局的考慮下無法介入非安全區搭救伯納,萊斯利只好藉助媒體力量甚至不惜盜用盟友設備,展開了一場對落入敵後下屬的拯救行動。

與以往完全炫耀美軍的英雄主義不同,這部片的製片和編導在歌頌的同時,也加入了他們對於靠武力解決爭端的危險和不確定性的思考,自覺到美國人對世界事物有時不免天真、有時又充滿偏見的態度。

《太陽之淚》

美國海軍下屬“海豹”特種突擊隊隊長沃特斯帶領一支小分隊前往非洲密林執行命令:把在當地進行緊急醫護工作的萊娜醫生營救出來。小分隊很快找到了萊娜醫生,但在最後關頭萊娜醫生提出要把這裡的70個難民一起轉移的要求,否則自己也不會離開。沃特斯犯難了,非洲原始叢林天險眾多,而且有劇毒莫測的野生動物,小分隊人數不夠,如何帶著70個老弱病殘逃離?然而人道主義最終打了勝仗,這支小分隊在前有叢林、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帶領這浩浩蕩蕩幾十人開始了轉移的道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倒下,生命的價值在這裡人人平等。

《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紀實小說。劇中的“瓦西里”在現實中確有其人,按說,瓦西里的原型在二戰中一共斃敵400餘名。傳奇色彩的影片同時也是歐洲影壇有史製作成本數一數二的作品,耗資達9千萬美元。主要演員基本上都是走紅於好萊塢的英國明星,其中有憑藉奧斯卡大贏家《莎翁情史》《伊麗莎白》迅速走紅的約瑟夫·費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現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在《勇闖奪命島》以硬漢形象示人的艾德·哈里斯,在1999年的熱門冒險影片《木乃伊》中飾演可愛的女探險家的瑞切爾·薇茲也在影片中再顯身手,與裘德·洛上演一場“火線戀情”。

《帝國的毀滅》

這是一部紀實性電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後12天,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

蘇聯紅軍已經攻入柏林,希特勒和情婦愛娃也躲到了掩體下。愛娃知道自己是來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黃泉的,但她並不後悔。即使在她向希特勒為妹夫求情遭拒絕後,她也和希特勒一起舉辦了最後一次的婚禮。

希特勒的忠實追隨者戈倍爾,決心全家一起陪著元首殉葬。他共有7個孩子,他和妻子堅決不讓自己的孩子們在沒有帝國的天空生長,在希特勒和愛娃自殺後也一同自殺。令人不勝感慨。

歷史的真實通過鏡頭一幕幕重現。

《全金屬外殼》

越戰期間,美軍大量徵兵。大批年輕人應徵入伍,在新兵營接受“殘忍”的訓練。“傻瓜”比爾運動神經不發達,常常犯錯而連累所有人一起受罰。“小丑”奉命幫助比爾,但比爾還是老犯錯誤,連累其他人。大家忍無可忍下打了他一頓,比爾從此變得精神恍惚,在新兵營畢業前夕槍殺教官後吞槍自殺。

“小丑”隨後分到了軍隊新聞組。他在採訪中看到了當時的同伴們都已經變得麻木、殘忍。一次,“小丑”隨“牛仔”執行任務時,遭到越共狙擊手伏擊,“牛仔”亦不幸中彈身亡。眾人經過一番搜索,擊傷了狙擊手。“小丑”發現狙擊手竟是一個年輕少女。有人提議留下她掙扎而死,“小丑”在少女“殺了我”的哀求聲中,扣下了扳機。

《野戰排》

泰勒是越戰期間的一名美國大學生,他前往越南前線去服兵役,被分到了一個步兵部隊。部隊裡有兩個人一直對他影響頗大——伊萊亞斯和巴恩斯。他們兩人對戰爭的看法截然不同,前者不忍殘殺無辜,而後者卻殺人如麻,泰勒心裡非常迷惑,到底誰對戰爭的看法才是正確。

巴恩斯展開了一場殘忍的屠殺,越南整條村落都流血成河。伊萊亞斯力勸好友不要如此殘暴,卻遭致二人關係的裂縫。巴恩斯更懷疑伊萊亞斯向上司打小報告,友誼變為妒恨。於是,在一次叢林戰爭中,他揹著所有人,向伊萊亞斯扣下了扳機。

泰勒卻洞察了這一切,他心裡終於有了答案。


戰立


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是電影是《 BBC:廣島》(英文名: Hiroshima)

導 演: ( 羅傑·斯波蒂伍德 Roger Spottiswoode ) ( 藏原惟善 Koreyoshi Kurahara )

主 演: ( Lynne Adams) ( Wesley Addy) ( Allen Altman) ( Bernard Behrens) ( James Bradford) (馬克·卡馬喬 Mark Camacho)

拍攝類型屬於紀錄片。場面雖然有特技,有記錄,非常逼真。

《廣島》做到了,讓我知道廣島的意義,能夠讓所有人更清楚地看到作為一個整體事件發生的始末和真實的狀況。

廣島被投彈之前的各種政治鬥爭都無法讓日本投降,廣島被炸後,日本仍不投降。4天后,美軍準備在小倉投下第二顆原子彈,但是因為小倉當時糟糕的天氣,迫使美軍放棄小倉,改投長琦,這一次投彈地點出現了幸運的誤差,投到長崎市郊山谷中,即便如此,仍造成了五萬餘人死亡。

可憐的日本陸軍大臣在內閣會議上仍不同意投降,不過大勢已去,日本裕仁天皇最終同意投降。

在廣島爆炸後,接到報告的杜魯門正在由歐洲返回華盛頓的奧古斯塔號軍艦上與艦隊官兵吃飯,杜魯門隨即向當場的每一個人宣佈,“Come on, boys, we’re going home.”當時的美國人,尤其是美軍士兵,都有一個現在他們看來這個該死的念頭,“為爆炸成功而歡呼”.....


拾光者music


戰爭大片佳作不少,對於本人而言,最受震撼的應該是斯皮爾伯格拍攝的《拯救大兵瑞恩》,這也算是第一部入門觀看戰爭大片的電影,裡面最令人稱道的是影片開局,盟軍登陸海難,兩軍激烈交戰的場面,其逼真效果令人拍案叫絕,叫人彷彿身臨其境,即使是參加登陸戰的二戰老兵也讚歎不已,據說有人將其測試自己購買的音響效果如何。

影片講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登陸諾曼底,一名陣亡海灘的叫瑞恩的士兵拉開電影序幕,瑞恩四兄弟參加美軍,不幸陸續陣亡,僅剩老小詹姆斯瑞恩存活,然而其作為傘降兵,降落德軍後方,生死不明,如果四子不幸都陣亡,對於一個母親是極其絕望的,於是馬歇爾將軍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唯一存活的兒子送回母親身邊,任務被分配到米勒中尉(湯姆.漢克斯)身上,於是率領一支8人小分隊踏上尋找瑞恩之路。8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一個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們的是德軍的槍炮,一個又一個戰友倒下,人性在戰爭中受到考驗,然而他們在米勒中尉的帶領下走向拯救的旅程,即使他們發現那是一條通向死亡的道路。

斯皮爾伯格匠心獨運的拍攝手法,使觀眾在看到美軍士兵在戰火中洗禮,從而引發人們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影片最後瑞恩在米勒中尉的墓前,詢問妻子,自己是否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妻子不解,直到看到丈夫的眼神,妻子鄭重其事的答道,你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此時瑞恩想要告訴米勒中尉,自己沒辜負那些為他犧牲的戰士,自己在短暫的與其相處的時間內受益匪淺,並且感謝他們為他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