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灶――千岛湖移民故事

黄泥灶是千岛湖移民移到江西初期年代一道坚苦悲壮的烙印,也是千岛湖移民在那苦难年代里聪明、勤劳的杰作,本篇是江西抚州地区一个叫里莫的千岛湖移民村故事。


1959年9月,新安江水库开始蓄水,大水瞬间就上来了,新安江两岸密密麻麻的村庄、祖祖辈辈村民生活的家园很快就沉入水中,章家村民被急匆匆安排迁移,往离水库高一点的淳安汾口镇中洲村武强溪畔搬迁,农户生活、生产一切都要重头再来,村民们迁移在生疏之地,历尽艰幸、重建新家园。


第10年上,章家村民又被要求第二次再移民,这次走的更远,要迁移到更遥远的江西省抚州地区宜黄县东坡镇排上村委里莫自然村,这里田多人少,荒凉贫瘠,在环境十分恶劣的生疏之地,遂安县的章村村民生活、生产被再次打回原始,一切又要从头再来。


千里迢迢从浙江迁到江西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吃饭必定要有锅灶。到达安置点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在露天垒起石头架上铁锅生火做饭,由于风大烟大造成火力不够,做一顿饭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后来就想着找一块高一点的土堆,然后在土堆顶上挖一个比锅稍小一点的洞,在土堆旁边再挖一个洞口做为灶门,把铁锅放在洞顶,在灶门里放入柴草点燃。做饭的女人一会儿跳下土堆去添柴,一会儿又爬上土堆去撑勺,做一顿饭要爬上窜下几十趟。这种土洞灶风是吹不进去了,可是碰到雨天女人都要披上薰衣戴上斗笠做饭,天上落下的雨水顺着斗笠流入了锅里。


为了解决这个煮饭难的问题,村民们从山上砍来木头割来茅草给灶台盖起草棚,这样即可挡风又可挡雨,环境是改善了不少。可是,遇到天气晴朗天干物燥时,一不小心就引火烧棚,把弄好的厨房烧个精精光光。


有一天,不知哪位村民从杂柴乱草丛中发现一间已经倒塌大半的土坯屋,高兴之余村民们一起去山上砍来木料加固,把尚存的半拉子瓦片重新翻盖,还少了三分之一的瓦片就用割来的茅草铺上。上十户人家就挤在二十来平米的破土屋里。各家自砌灶头,砌灶需要砖块、石灰或水泥,在数百米外就有不知是什么年代荒弃村落的断墙残壁,大家捡来破半砖块。石灰和水泥是买不到的,大家就挖些粘性较强的黄泥土代替,没有泥水匠就自已动手。由于每个人的做法不一样,垒砌出来的灶台是各种形状都有,但都没有石灰糊面,没有烟囱放烟。平时大家基本都是同时烧火做饭的,由于不通风,屋内的柴草烟雾、炒菜油烟、辣椒辣味混杂在一起,烟雾弥漫,可怜女人们做一顿饭个个被熏的眼睛红肿、泪水满脸、喷嗽不断。

虽然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极其艰苦,但是乡亲们生活在一起还是苦中有乐,有时还其乐融融,在厨房里还时不时传出女人的笑声,谁家做新鲜好吃的都会互相分享,一时缺个油盐配料也是到别的灶台随意拿,在那无比困难的年代里,村民友谊确实是同甘共苦情浓似海。


黄泥灶是我们移民人的坚苦习作,虽然它只存在三年多的历史,但是在这短暂的年份里却反映出我们千岛湖移民为了国家建设,抛弃世代美好家园,在千里之外陌生、偏僻、荒凉的环境中重建家园的艰幸和不易。千岛湖移民妇女们是无比的吃苦耐劳、坚韧顽强,那段苦难而又悲壮的移民史,淳安移民子孙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章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