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的職場出路在哪裡?

95後程序猿小A


本人曾經是一名程序員,現在轉行當高職老師,關於程序員的職稱出路,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1)可以從事管理工作

有些程序員在積累了項目管理和人際交往的能力之後,慢慢成長為項目經理、大項目經理、項目總監、部門經理,我身邊不少人走的就是這個路。

2)做監理或質控方面的工作

現在信息系統的監理也有很大的需求,它的工作就是保障項目的質量、進度等,協調甲乙雙方的各種問題,我也要不少朋友從程序員轉為監理,因為他們曾經有開發的經驗,做監理還是比較有優勢的。也有個別程序員去做質控。

3)從事銷售的工作

很多人對程序員的影響就是比較木訥內向,不善於跟人打交道,但實際上,也有不少程序員他們情商很高,善於察言觀色的,他們走向了銷售,之前的技術工作對於從事銷售也有不少的幫助。

4)去甲方從事信息管理的工作

之前有好幾位同事,他們去了甲方,比如某一些企業、公司、合作單位的信息科等崗位,從事系統的運營維護工作,有一些還擔任了CTO;

5)去當老師

有個別去當老師,例如我,現在一些學校他們也很希望招聘一些有企業工作經驗的人,但是當老師之前,可能還需要在學歷上做一些提升,在職稱上做一些努力,比如起碼要碩士,有一些還要求有副高的職稱。

6)自己創業

有一些他們在開發過程中積累了技術,積累了人脈,然後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開公司,創業,也有做的挺不錯的,有的公司還做到新三板上市呢。


總之,無論如何考慮,都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做一些技術、履歷、人脈的積累吧。


美麗在望007


我覺得程序員的職場出路在於不斷的自我技術提升和更新。

安於現狀,時間越長,價值越低。

在我畢業後從事程序員工作的五年時間裡,一直呆在一家公司,五年來都做著類似於增刪改查的工作,雖然坐到了部門經理助理的位置,日子過得很安逸,但是時間越長髮現自己對公司的依賴性越強、危機感也越強,因為我知道脫離了現在這個公司出去找工作的話,憑自己現在的技術水平很難找到同等工資的工作。於是去年年初,我準備打破現有瓶頸,謀求自己的出路,然而對於我這個做了四年代碼搬運的碼農來講,結果是悲催的,面試了好幾家公司都四處碰壁,甚至最後面試官問我期望薪資的時候,我沒有一點底氣。後來痛定思痛,經過一年的臥薪嚐膽,一有空閒時間就學習新知識,今年終於換了一個理想的工作。

技術至上

程序員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很多人去面試,一面過了,卻卡在了技面,除非轉型做管理,不然技術水平是大部分公司衡量一個程序員價值高低的重要標準。

總而言之,公司不養閒人,要想尋求薪資上的突破,就需要有跟老闆談工資的籌碼,而你在公司的價值才是領導最看重的,因此程序員的職場出路在於提高不斷的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累積提升自身的價值。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喜歡的加個關注,謝謝。


架構師的成長史


程序員的出路有很多啊,例如:

大家都喜歡調侃說程序員和某特殊行業一樣一樣的,都是吃青春飯,幾年下來,人老珠黃,就沒競爭力了。

年輕時,身體好,經常加班熬夜寫代碼,趕需求,生活不規律,不注意運動,慢慢就透支了身體。

程序員其實是有很成熟的晉升通道的。畢業前幾年,如果能深入一個行業或者一個方向,幾年下來應該就是個小專家了,接下來再把技術棧拓寬一些,知識面深入一些,可以考慮往架構師、技術專家等方向發展。

等到 30 歲左右,如果發展的好,差不多到項目經理、技術總監級別了。如果不想繼續做技術了,可以考慮運維、產品、技術支持等方向。

做程序員,在科技行業,總是能接觸最新的科技動態,這幾年世界富豪排行榜慢慢開始都是科技公司排前排了。國內像馬化騰、李彥宏、雷軍等富豪,都是程序員出身。

接觸科技行業的東西多,可能會比一般人更早了解市場,如果自己創業也有先發優勢。

其實不管做什麼,只要熱愛所做的事情,不是說一定要幹出多大個成就吧。國人貌似比較缺少工匠精神,不能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幹很多年,總覺得這樣沒升職,沒加薪,就是沒前途。經常看到報道說國外有多少高齡程序員,頭髮花白了還在寫代碼。就是因為熱愛這一行。

現在時代變化這麼快,可能上大學前很熱門的專業,畢業了工作都不好找。還是要靜下心,把一些基礎打牢,以不變應萬變。能做程序員,總是說明智商是夠的,還擔心以後沒飯吃嗎?

加油吧!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老七玉


360行,行行出狀元。作為一個程序員,其出路有很多,小編也是一個程序員,認識的程序朋友們,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深耕程序行業。從初級程序員一直幹,幹到高級程序員,技術專家,架構師,顧問,總工程師,項目經理,CTO等。

2.從事程序相關。轉做銷售,運營,市場,維護,測試,培訓等,總之還是從業人員,但離不開技術,離不開產品。



3.創業。自己或合夥開公司,定製開發程序,研發自主產品,接大公司的外包工作,搞技術培訓,等等。

4.轉行。做和程序無關的事情,或者做起了和程序無關的生意。



謝謝大家。


嵌入式宏思微想


這是個老話題了。程序員多少是個吃青春飯的職業,早日為年紀大了以後的出路著想是好事。出路需要結合自己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1、繼續做開發,成為技術專家。這類人的特點是執著,對技術有極高的熱情,就像有人說的編程是他的第二生命。這類人沒有什麼別的愛好,不打遊戲,不養花養魚,業餘時間主要在學習新技術,在編程寫代碼,並以此為樂。這類人可以一直做純粹的程序員,對他們來講,年齡並不是問題。他們的價值在於能夠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能夠為企業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當然,他們需要找到一個企業,一個主管,認可技術的力量,能夠為技術人員提供較好的發展路線和待遇。這樣的公司和主管在國內可能並不是很多,需要多找找。

2、走技術管理路線,往架構師、技術經理的方向走。這條路線適合對技術有一定熱情,溝通協調方面也還不錯的人,最好找一個做產品的公司。這類人本身還是可以寫代碼的,在實際工作中,也是經常寫代碼,研究新技術,新框架,但多了不少與業務、產品人員溝通的內容,增加了一些開發任務安排,技術評審的內容。在設計、把關、定方向的環節中起到重要作用,相對來說能夠做得年限多一些。

3、走項目管理,項目總監的路線。這個路線適合在項目型的公司。這類人已經沒有時間寫代碼,或者對寫代碼已經沒有了耐心,對機器的研究轉向對人的研究,更多的是與各類人員溝通,做任務計劃、需求分析、進度成本質量管理、風險管理、團隊建設、客戶關係維護、回款、彙報材料、售前方案編寫等一系列內容。走這條路線的人,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低,但如果懂得技術,能夠與開發人員無縫溝通,將是一大優勢。此時需要跳出技術細節,從全局、宏觀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項目經理是比較容易當的,公司有個項目,你來帶一下,就你就是項目經理了。但項目經理要想做好,還是相當難的。公司的業務發展,更多的是受限於一堆不合格的項目經理,而不是技術差的程序員。項目經理對年齡的要求會弱很多,只要有項目,就需要項目經理,尤其是已經有客戶資源的項目經理,能夠為團隊打造良好氛圍的優秀項目經理。如果項目多了,管理多個項目,平衡多個項目的資源,就可以成長為項目總監,對公司的貢獻就更大了。

4、轉行。指的是轉到別的行業,比如做建築工人,不太推薦。每個行業都有它的難處,說程序員996,很累,其實有很多行業和崗位,比996累多了,工資還不如程序員高。

5、創業。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更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積累的人脈多了,產品打造出來了,有人投資了,等等。如果要創業,一定要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這樣成功的概率大一些。創業適合敢於冒險的人或者走投無路的人,風險與受益同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創業這條路更不好走了。

總之,不管走哪條路,最好結合以往的積累,而不是從零開始。一萬小時的理論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IT職場觀察


感謝悟空的邀請。我作為一個工作多年的程序員,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2019互聯網正在經歷著資本寒冬。各互聯網大廠都在紛紛裁員,尤其是35歲以上的程序員,一時間,碼農界可謂人心惶惶。於是很多都在感嘆,程序員是一個吃年青飯的職業。程序員中有很大一批是溫水煮青蛙,沒有任何的危機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定會被時代所淘汰。

接下來我來分析一下我們程序員職場主要出路。
1、走職業的技術路線之架構師,在技術這一塊不斷武裝自己。一定要有自己主攻的一個大方向,然後我們得有自己的一門輔助語言。比如我學前端的,那麼我們得會一門後臺語言,比如 python、java 都可以。
2、轉產品經理。去年平安銀行一個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因為一個手機殼的顏色需求而大打出手的新聞迅速火遍IT界。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產品經理根本不懂技術,什麼能做,什麼做不了。那麼如果我們轉向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我們和程序員的溝通,和客戶的溝通就事半功倍了。
3、轉教育行業。不過現在教育行業不太好做,需要老師資格證。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技術通過教育的形式進行傳播。
4、自主創業。
歡迎大家在評論中補充。

暢哥聊技術


幾個月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不過這時間又過了幾個月,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認識,和大家分享分享。

明年本命年,再過五年也40了,算是大家口中【有著中年危機的年齡】,現在確實有一些擔憂:最近Oracle裁員,我們公司也接到不少這些人的簡歷,大部分人學歷都是槓槓的;先不討論這些人的水平怎麼樣,大部分人面試完,面試官都會說:年齡太大,進來不好安排,讓他們做開發、需求的工作吧,對個人和公司都不好,而且有些人的年齡比咱領導都大。

想一想,再過個五六年,我也就變成了他們口中“尷尬”的年齡了;那麼程序員的職場出路在哪裡呢?我談談現在的理解。

儘可能做到行業靠前

以前我總會說,如果你做到行業內前30%、40%,甚至50%,是不用擔心失業的;

但是現在我也想增加個前提條件,30歲之前這天定律是行得通的;過了30歲之後,就應該有失業的擔心了,這時候你可能需要做到行業的前20%才能從容面對失業;而40歲之後就要祈禱別失業了,因為失業之後再就業的壓力會很大。

現在我覺得如果一直走技術道路的話(或者轉管理),要麼年輕的時候就爭取混進大廠(一直在裡面混或者鍍鍍金出來),要麼像我一樣,找一個從來不主動辭退員工的單位,混到讓領導覺得“這小夥子還不錯”的程度。

橫向發展

現在職場就業壓力變大,對很多企業來說,他們並不要求程序員敲代碼特別厲害,他們更希望招聘到身兼多職、擁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

所以如果程序員,在某些業務領域擁有深厚的業務知識;或者懂一些運營、數據分析的知識;或者知道如何與需求/產品溝通,協調整個項目的運行和發展;那麼職場道路可能會更寬一些,當遇到職業發展瓶頸的時候,選擇也會更多。

做點兒副業

工作收入是“單點”,而在軟件架構中,單點的風險很大。能帶來本質改變的,就是把“單點”變成“多線程”、變成“分佈式”,做一些自己擅長或感興趣的“小事業”,踏踏實實地積累,當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可能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轉行了,也會有勇氣面對失業了。

利用所學技術做項目或產品:做項目,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接私活,有些程序員覺得這個很難,其實第一步邁出去之後,後面的路子就相對容易了,我一個同事,就是接私活兒,接著接著最後就離職創業了;做產品的話,週期相對會很長,可以是軟件、網站和APP;產品不一定直接盈利,盈利可以靠流量(用的人多了,盈利就容易了)。

還是利用所學技術,為其他人傳道受業解惑:線下可以去講課,做諮詢,當然這些是需要人脈的,否則沒有人請你;線上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做視頻、專欄、直播等等,當然這些都是需要“有乾貨”的,常年都有技術積累的程序員,可以考慮這些渠道;這也是我的奮鬥目標,有著多年的技術積累,我也想分享出來,如果能把這些技術變現,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以上做任何一項,都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IP”: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臺,比如頭條、百度、大魚這些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甚至可以是QQ群、微信群。IP流的本質是吸粉兒攢流量,然後利用流量變現。一個同學把自己打造成“牛娃媽媽”的形象,有幾個微信群,專門分享學齡前兒童教育的課程、圖書等,賣出東西可以提成;另外一個做網站的朋友,也是把網站會員引流到微信公眾號上,利用廣告月入兩三萬。


最後說一點,不管選擇那一條道路,都要把自己活成靠譜的人;如果你一直專注於走技術路線,年過40想跳槽或因為失業被迫去找工作,因為你這麼多年“靠譜”的形象,很可能被前同事力薦給公司;我也是因為這麼多年“靠譜”的形象,有不少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找我做私活...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會點代碼的大叔


我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大小學了六七年的計算機系統學習,沒學怎麼樣啊!但是多少靠時間也能磨出些來“小想法”吧!


馨語


程序猿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到了35歲左右很多人面臨重新就業改行的問題。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的;IT行業相較於其他傳統行業來說,節奏快壓力大,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很快,而且行業裡很多公司多半屬於小型微型創業公司和工作室的居多,公司本身的資金來源,盈利能力就不是很樂觀,很多都是靠外部的風險投資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如果公司的創意和想法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看不到實際的成果,基本很難再繼續獲得投資方的投資,使得大多數的it創業公司因為資金鍊斷掉而陷入危機,面臨關門倒閉。所以不穩定一直是程序猿這個職業給人的第一印象(雖然也有很多有實力的公司的程序猿就比較穩定)。程序猿從打算進入這個這個行業開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一個長遠的規劃,特別是考慮到30多歲之後的各種可能的危機:

1 必須確定你是不是真的喜歡編程,起碼是不討厭不排斥不怕辛苦不怕枯燥乏味;如果是因為看到it創業者收入高,羨慕他人想改行,但是自己又覺得編程很辛苦很煩悶,甚至有排斥的念頭,我建議這樣的人不要輕易的去嘗試。不喜歡的東西,起碼也不能討厭。討厭和排斥一件事情,為了其他原因去將就,第一很難做的好,第二你自己會很痛苦。

2 年輕時,要有一個比較詳細的學習計劃,要學習什麼語言,要掌握什麼技術,確定下來要認真的去學習和實踐,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學習技術是需要堅持,需要毅力,不然很難學得好。編程的世界,各種各樣的語言技術,五花八門眼花繚亂,不要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很好奇,什麼都覺得自己能搞得定。當你太多想法時,很難專注於一件或者少數幾件事情,因為時間和精力很有限,學了太多東西很多都學了點點基礎皮毛,廣度夠了,可是深度缺乏,這樣很難做好某一個領域裡的事情。公司招人,正規的會分得比較細一些,不需要你什麼都懂,但是會比較看重你某一方的知識和技術的掌握的深度;需要萬能的程序猿的公司一般會是那些連工資都不一定發得起的山寨公司(這樣說可能有點偏激,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卻很多)。

3 培養自己的其他興趣愛好,拓展自己的交際圈子;除了工作,還有一些東西你可以去學習,可以把他們當成樂子去消遣,比如攝影,戶外騎行,參加外語學習班等等。學習的過程你可以認識更多各行各業的朋友。交際圈子大小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你未來做本行或者改行可選擇的餘地的大小。朋友多了很多事情都好辦,就算改行,有熟人引路介紹,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如果在老本行想獲得更多的人脈資源擴大自己的事業範圍那更不在話下。

4 除了程序猿,你應該認真的瞭解 你們公司開發的產品或服務,其所服務的業務對象範圍。除了技術,產品和服務背後的業務知識也非常重要。


暫時取的名


同樣的迷茫當中,但依舊是在迷茫當前行,總希望能夠在這路程當中,發現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