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會漲價嗎?有人說要漲價可不是一點點那麼簡單,你認為呢?

農耕子


大實話:只要是商品就一定是週期性地有漲有跌,而這種漲跌則主要源於一些人的投機性買入和賣出。

對於不少從事農業種植或者養殖的朋友來說,時刻關注大宗商品的價格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這不僅是我們擴大或者縮小規模的風向標,也是我們能否賺到錢的關鍵性因素,而就糧食漲價這件事來說,則是存在週期性的規律的。

首先,咱們先來說一下一個商品為什麼會漲跌和下跌。一般來說,任何商品都存在一個庫存週期,因為市場需求會消耗庫存,而又因為生產方供給又會增加庫存,這種此消彼長的制衡關係則就決定了我們所看到的商品的價格。

然後,我們以小麥這個糧食作物為例來說一下小麥的價格是如何進行波動的。一般來說,我們的市場需求是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的,而這時候庫存也相當於是一個比較良性的狀態。在新麥沒有成熟的時候,則小麥價格就相對高一些,而到了新麥成熟,庫存增加的時候,為了去庫存,這時候小麥價格就會開始回落。不過,因為這種基礎的糧食關係到民生穩定,一般都是由國家主要調控的,所以也不會出現什麼大漲大跌的情況,還是會基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區間,這就是通常的一個價格漲跌規律。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那就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一些糧食作物需要進口才能滿足國內的生產和消費,而在這個制約條件下,就會出現價格大幅度上漲和下跌。就拿最近的豬肉價格來說,豬肉的商品地位和小麥,水稻都是差不多的。正常情況下可能我們買豬肉也就是十五塊錢一斤左右,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區的豬肉價格相信都已經是突破二十塊錢一斤了。而這正是因為非洲豬瘟的影響導致豬肉庫存大量減少,然後就體現在豬肉消費價格上升。但是,這時候你可不要理解為一斤豬肉價格漲了五塊錢,而是豬肉每斤上漲了百分之三十,要知道,像養豬的這些人在平常的年份每斤豬肉的利潤都不一定有百分之三十。我們平均每個人每年消耗的豬肉就是60斤,這個乘以14億人的人口基數可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而當有人看到行情好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去計算養殖成本,然後感覺合適了,就會投入去養殖,這就是投機性行為,但是,這時候市場不會立馬反映出豬肉價格下跌,因為這時候還是小豬呢,還沒長大呢,就像糧食還是青苗呢,這時候價格依然會在高位,而隨著糧食成熟或者生豬出欄,庫存則會增多,但是,市場還沒反應過來,所以依然是價格高位。這時候就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庫存漲,消費價格也漲的雙漲情況,這時候是大家都賺錢的。

然後因為價格高的時候大家買的少,這不是真實需求,而隨著很多人開始清理庫存,市場上的供應就多了,這時候我們才會出現價格回落,這就是一個週期性的價格漲跌情況,而一般說,像糧食,豬肉這些大宗商品完成一次週期循環也就是三到五年左右。

所以,還是希望一些農民或者養殖戶們也多多學習和了解一些經濟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產經營更加有利。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去年秋收之後國內主要糧食價格一直下跌,以遼寧為例水稻價格比往年下降了兩毛到三毛錢每斤,玉米下降了一毛多,如果價格一直這麼低,農民種地真的不賺錢了,所以鄉親們都希望糧價上漲,但是現實很殘酷,目前水稻價格一直持續低位,玉米價格已經很低,即使上漲幅度也不會太大。

每次糧食價格上漲都有人會拿物價上漲過快說事,這對農民太不公平了,農資年年漲,糧食價格不漲反跌,農民收入逐漸減少,城鄉差距越來越大!改革開放四十年,工人工資從30元漲到6000元,漲了200倍。糧食價格1980年玉米0.1元,現在0.8元每斤,只漲了8倍,大米從0.3元,漲到了2元,不到7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希望國家能儘快恢復糧食合理的價格上漲,保護農民利益。

如果擔心因為糧食價格上漲給通貨膨脹造成壓力,可以穩定糧食價格,給種糧農民多發補貼,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










農業記者猴哥


美國和巴西賣給中國的大豆漲價75% 這個75%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幾乎翻了一倍。美國的最終目的會讓中國的糧食價格上漲2倍到100倍之間浮動,就像當初美國用石油暴漲暴跌把俄羅斯搞垮一樣,中國是人口大國,美國只需要用糧食價格暴漲暴跌100倍,可以讓中國很難受。由於中國是小農經濟,大部分中國人心中都有根在農村,一旦中國遇到美國惡搞,大部分中國人可以回到農村,至少還是有一口飯吃。


永遠有多遠67749


糧食會漲價嗎?糧食會漲價也會降價,這是一個爭的事實,據說今年的糧食收購價就降了一點,可見,漲價是多麼奢侈的事。即使是漲價,也只不過只漲幾分錢的事,想要大幅度漲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其實這麼多年來,糧食的價格都是處在一個低價水平。在上世紀90年代小麥的收內能價是0.85元/斤左右,而今已經過去了20多年,所有的物價都是已經翻幾十倍,而糧食的收購價是在1.25元左右一斤,也就是說,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小麥的收購價一斤僅漲了0.4元左右。如果用年份計算,那麼一年一斤只漲了1分多。

上世紀90年代人均工資是多少呢?在早期,人均月工資約100~150元,中期人均約180~450元,而到了90年代晚期,人均工資約480元~800元左右。可是糧食的價格一直都處在一個低價水平。

如果認為未來糧食的價格會大幅度漲,可以肯定的說是不可能的,而且永遠都不會大幅度漲價。如果糧食大幅度漲價就會帶來CPI高升,其它的物價也會瘋狂的漲價,隨之而來的就會是經濟泡沫。

現在每年的CPI漲幅約為2.5%~3.3%,即使是這樣,但是糧食的價格並沒有漲,而其它的物價漲價所造成的CPI漲,如果糧食價格每斤斤計漲5毛,那麼CPI極有可能會破10%,造成的後果就難以想象。

其實糧食的收購價可以漲,而漲價的差額可以來自補貼,這樣不但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也穩定了CPI。如果糧食的收內能價不張價,那麼必然也會造成更多的人開始摞荒,從而減少糧食產品,也只有加大進口來維持國內的糧食價格。

從自身的發展趨勢來講,增加補貼力度要好過增加進口。只有增加了補貼才會有企業和有能力的人從事農業,這樣也會讓我們從農業大國變為農業強國。


十方印記


糧食會漲價嗎?有人說要漲價可不是一點點那麼簡單,你認為呢?,又是個太敏感的話題,既然有人敢提出來,說說自己看法,並無惡意。糧食漲不漲價,不好予測,看看下半年豬肉價格變化,心仍有餘悸。下邊說的不是笑話,是實事,七月份豬肉由10元漲10元為20元,升100%。八月份豬肉由20又漲10元升50%。九月份豬肉由30升10元則是下降的趨勢。目前排骨已超過50元一斤,創空前歷史。單純豬肉漲價並不可怕,進入下半年,早已不知豬肉味。而聯鎖反應才是最可怕的,禽蛋昨天價與上半年比漲了整整一倍,雞肉僅一天就漲了70%。蔬菜,水果沒有一個不漲價的,糧食是否能穩住,不好予測。不過應堅定不移想信黨,想信人民政府,一切以民生為中心。增強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我們應該有體會?想想萬惡舊社會,現在人民生活比過去強了無數倍。應該說滿意。


老兵4200


關於有人說“國內物價上漲,糧價上漲”這種情況是確實存在的,遠的不說,從最近20年來來,可以說房價漲了幾倍,甚至十幾倍,其他的如吃穿用的都跟著漲,9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已經居於3.0%的高位。但是反觀糧食價格,確實是基本沒漲,個別品種,如大豆價格甚至還有一些回落,記得在1995-1997年期間,大豆價格毛糧一度漲到每斤2.7元,甚至3.0元一斤,而目前只有1.65元左右。其他玉米、小麥、水稻價格近幾年基本沒漲,並且還略有回調,稻穀價格連續2018、2019年三年下調,三等粳稻由1.55元落調到目前的1.30元一斤。那麼是為什麼其他物價多數在上漲,而糧食卻不漲價呢?三農廣訊分析,應該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點原因:受國際糧食價格的影響。大家知道,在一些如如美國、巴西、阿根廷、德國等一些農業發達國家,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較高,生產成本較低,導致糧食生產成本較低,明顯低於國內糧食價格,近年來,農產品貿易的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導致國際糧價對國內糧食價格影響較大。同時,世界四大糧商,美國的嘉吉公司、邦吉公司、ADM公司,再加上法國的路易達孚公司,壟斷了世界80%左右的糧食經營,並有一定的定價權,也對國內糧食價格構成影響。

第二點原因:糧食產能不斷增長的因素。近年來,我國在農業科技、經營模式、機械化水平上都取得了較大進步,農業單產、總產水平不斷提高,比如玉米,在前10年我們當地畝產一般只有1200斤左右,可是近年來單產上漲了10%以上,畝產都在1300多斤以上。從國家層面講,為了保證農民利益,目前對小麥和稻穀仍有託市價收購,玉米也有輪換收購,導致庫存糧食較多,據瞭解,目前庫存小麥7120萬噸左右,庫存玉米5500萬噸左右,庫存稻穀在1.3億噸左右,這些庫存糧在投放市場的過程中,對糧食價格產生一定壓力,所以糧食價格短期內很難上漲。

第三個原因:就是農業生產效益偏低的因素。打個比方說,我們生產一斤小麥,由於多數小麥產區機械化水平並不是很高,耕作的成本較高,再加上近年來種子、化肥、農藥價格虛高,導致生產小麥的成本上漲,打個比方說,我們農民生產一斤小麥的成本如果是9毛錢,賣1.15元,一斤有0.25元的利潤,而美國生產一斤小麥成本可能只有7毛錢,即使賣1.10塊錢一斤,還會有4毛錢的利潤。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到糧價低,種地不掙錢。

第三點原因:工農業剪刀差仍然存在。現在很多人會拿一瓶水和一斤來比較,用笨方法來想,生產出一斤玉米,需要整地、播種、施肥、除草除蟲、中耕管理、收穫等過程,而生產1瓶水連幾秒鐘的時間都用不上,往往一斤糧賣不到一塊錢,沒有一瓶水值錢。目前看,糧食的價格應該是低於價值,與工業產品相比,糧價還是偏低的。

總的來說,導致目前糧食價格不漲的原因,既有國際因素,也有生產方面的因素,還有市場方面的原因,從當前的形勢看,只有玉米價格明年還有一定上漲機會,其他幾種主糧作物上漲比較困難。


農村老鳥


其實有點不敢回答這種問題了,因為穩定糧價任何這個國家的重中之重,炒作大蒜的有,蔬菜有,水果也有,你看從古至今但凡操作糧價的,有誰有好下場了?但說這種實話真的會捱罵。

我們在考慮我國內部糧價的同時,應該先了解下週邊國家或者國際上的糧價。單單是我們自己的糧食漲價只會產生一個結局,不好意思,這糧食我們暫時不收了,沒有任何一個食品加工商有任何一點義務購買明顯比國際市場高很多的糧食。我國現在也沒有任何法律規定,任何人都只能吃我國自己生產的糧食,那麼,空有高價格,無人收購,請問憤憤不平的各位大佬,如何解決?

大蒜價格最高的時候,吃包子是不給你蒜的。那糧價高的時候你能吃蒜不吃包子?作為國家安全重中之重的糧食,很多人都在鼓吹地沒人種了,不好意思,在我魯西大地,真沒見過誰家土地拋荒了

我覺得現在我們與其把農民增收寄希望與糧食漲價,不如好好研究怎麼增產,安徽的實驗田能種出820公斤的產量,你自己卻只有800斤,一斤麥子給你漲兩毛你也同樣沒辦法發家致富,最窮的依然是你。

其實在產量遞增的同時,我想的更多的是,小麥的收購價恐怕還會下降,人口不增加,種植面積變化不大,國際貿易不理想的情況下,多出的小麥怎麼消化?勢必會影響最終的價格。


魯西馬識途


政策好:措施不力倒至種糧農民叫苦不跌,像今年安徽省巢湖市這邊,今年也就是2019年新粳稻保護價每市斤1元2角5分,除去水份,雜質,運輸實際只有每市斤在1元左右徘徊,像今年化肥,農藥,機耕,收割,運輸,人工都漲價,糧食及使高產也賠錢。


用戶368595485463


糧食要漲價嗎?

看來農民都盼望著糧食漲點錢,現在確實種地無利,不敢算種地用多少工,一算沒剩餘。現在眾多的人認為糧食永遠漲不了價格,有國家管控,放心吃平價糧就是,持有這種心理的人認為:農民不種了,還有進口糧食現成的。

這種說法欠思量,我國人口眾多,如果靠進口糧食餵飽14億人口,其後果應仔細想一下,可以說如果出現了那種情況,我國每天需進口十多億斤糧食,一天不進口一天就沒糧食吃。到那個時侯,局面是難以控制的。

發展農業,首先應給糧食種植戶一定的實惠。市場經濟,連年糧價不變,農民無利可掙,時問長了,誰還硬撐下去?其實今明兩年,很多農村已開始落荒,尋求別的掙錢門路。土地稱包大戶以種經濟作物為主,他們不做賠本的買賣。就像現今的豬肉市價,國家也沒少源源不斷的拿出貯備肉供應市場,依然沒有穩住肉價猛漲。所以說,一但傷透了種糧農民的心,將會帶來嚴重後果,千萬不能大意。

如何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又能使糧食價格穩定不變,國家最好出臺一系例補帖政策,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增加400元/畝。如果那樣的話,將很快拉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農人心田


糧食漲價的可能性很小,基本沒有,居然說不是一點一點,真要是能漲一點也算啊,自始至終一點沒有漲,玉米始終在0.9元一斤徘徊,突破1塊錢一斤都難,基本無望,所以指望糧食漲價基本無望,關鍵是沒有機會啊!憑什麼。

我們缺糧食嗎?不缺,今年又是大豐收,糧食家家堆積如山,國家又不是大量收購,很多收購商都是小商小販,遊街串巷,根本不是大量收購,基本上是一家就能裝一車,所以糧食農村庫存很大,所以根本不會漲價。

糧食價格始終漲漲跌跌起伏不定,一般漲幅都不大,只是3分2分的,所以糧食能保持不跌就很好,指望漲價基本無望,關鍵是我們不缺糧,每年還大量進口,靠什麼漲價,單純的我們自己的糧食都完全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

糧食不會漲價,我們不缺糧,國內糧食加工企業根本沒有全面開工,根本原因是市場不景氣,所以糧食漲價的機會基本沒有,農民朋友糧食該賣賣就行了,不要抱什麼希望,存放時間長了招老鼠,大家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