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意境優美的古詩詞讓你印象深刻?

王者風範GG


明月別枝驚鵲

秋風半夜嗚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最喜歡這首寫景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作者是辛棄疾。

初與此詞接觸,不到十五歲,好作品能讓人”過目不忘”,不是我記性好,主要是作品本身帶來的魔力,它就能讓人記下來,讀出來。

舊年到江西分公司工作一年多,與屬下飲酒談天時,我乘興吟誦了此詞,未料及效果特別好。

原來,我們江西真有這麼美麼?

當然,你們江西真有這麼美的。

其實,江東,江北,江南,都一樣美。

詞人就是寫景,寫鄉村,寫夏夜,寫豐收。景美,心境也美,好心情下,當然才有好詞!

幸棄疾的作品,任一首都有”擲地有聲”的效果,且都比較“豪氣”,比較“硬氣”,唯此一首,居然如此“雋永”、“秀美”、“柔和”和“溫馨”,是不是奇妙得很哪?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寫景詞。


收復舊山河


答——意境優美的古詩,數不勝數!我發幾首有代表性的精品美詩吧,請朋友們欣賞。

朱熹——《春日》宋代.

勝日尋芳泗水濱,

天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天淨沙、秋思.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西陽下,斷腸人在天涯!

小池.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南朝.柳暉.江南曲.

汀洲採白蘋,

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婦客,

瀟湘逢故人。

唐.戴叔倫.《蘇溪亭》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唐.李賀.將進酒.

況是清春日將暮,

桃花亂落如紅雨。

唐.馮延己.

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唐.李商隱.《牡丹》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好的,先發這幾首吧、喜歡,請多讀古詩詞,中華文化的瑰寶!

回答完畢…


夢漫煙花911


意境優美的古詩詞有很多比如: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

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臨江仙》

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品悅書香


點降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都把青梅嗅。

這是宋代詞人李清照早年作品,有人說是她的第一首詞。寫盡了少女純情神態。

詞人剪取“蹴罷鞦韆”以後一剎那的鏡頭,露濃花瘦的春季早晨,少女蕩完鞦韆後的神態。這時“見客入來”,一位翩翩少年來訪,急忙迴避,“和羞走”,怕見又想看的神態畢現,“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可謂妙筆生花。這首詞清麗純美,和後邊她的哀婉詞風大相徑庭。


李風辰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元稹

秋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唐珙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幾千年流傳下來意境優美的詩歌不勝枚舉,上面兩首就是佐證。然而我認為意境最優美的詩歌當屬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某些人說它孤篇蓋全唐,雖有些誇張,但在意境優美這一方面我確實還沒見到能超過它的。錄詩如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楚國飛鴻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6、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7、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

8、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9、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12、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13、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14、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15、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16、風含翠筱娟娟淨,雨浥紅蕖冉冉香。

17、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18、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9、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用戶春風化雨


印象最為深刻的話,那應該是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吧。全詩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一作:淚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提起納蘭容若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清朝著名詞人,有著滿清第一才子的稱譽。他的詞一向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被王國維稱讚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足以可見納蘭詞的影響力。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應該是納蘭詞中流傳的最廣的。

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更是廣泛流傳,被多少人加以運用。

人和人一開始相遇的時候,總是很美好的,但當變了心之後,一切便不如從前了,甚至可以說這世間最容易變心的就是情了。驀然回首,曾經的海誓山盟都已經不在了,一切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是一首擬古之作,《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

而這首詞就是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悽婉,屈曲纏綿。


隨便聊與隨便說


何為意境?

意境這個詞最初在唐代時提出。日本真言宗祖師遍照金剛在《文境秘府論》裡介紹說:

夫作文章,但多立意 。
思若不來,即須放情卻寬之,令境生。然後以境照之,思則便來,來即作文。

其中,以境照之的意思就是在境界上產生詩意。

王昌齡的《詩格》裡有:

詩有三境:一曰物鏡,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極麗絕繡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瞭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馳思,深得其境。三曰意境,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

按照王昌齡的意思,他把偏重於寫山水的稱為物境,偏重於抒情的稱為情境,偏重於言志的稱為意境。周振甫認為,物境裡也有情,情境,意境裡也有景;情和意也往往結合著,抒情裡有意,達意裡有情;寫山水裡也往往有情意,所以這三境都是意境。

漢代劉勰對此也以”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來說明物、情、辭三者之間的關係,他認為情依存於物,辭依存於情,情是物的反映,辭是情的表現工具,三者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繫和內在的統一性。

在《文心雕龍》物色第四十六篇裡,劉勰寫道:

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

這裡的詩是特指《詩經》,外界的景物和由此產生的感觸都是互相聯通的,景物被染上感情的色彩,詩意就產生了。

劉勰還列舉了不少《詩經》中”情景交融,構成意境“的例子。

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瀌瀌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並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

其中”灼灼狀桃花之鮮“出自《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用桃樹的茂盛和桃花的鮮豔來興起新娘子的美貌容顏,同時表達了吟詩者的喜悅和讚美。

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因此從桃花讚美容顏,是從“貌”到“心”,也是一種情景交融,意境就出來了。

“依依盡楊柳之貌”出自《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與《桃夭》相似,從柳枝的柔弱寫出了離別的不捨,也是景和心的交融,也寫出了意境。

“杲杲為出日之容”出自《詩·衛風·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瀌瀌擬雨雪之狀”出自《詩·小雅·角弓》:雨雪瀌瀌,見晛曰消。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喈喈逐黃鳥之聲”出自《詩·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喓喓學草蟲之韻”出自《詩·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以上幾個例子皆是將情感置著於景物上,情景相融,形成意境。

《物色》篇中還列舉了其他的例子,比如:

及離騷代興,觸類而長,物貌難盡,故重沓舒狀……

這裡的重沓就是重疊複合的意思,是說《離騷》所寫的景物觸類旁通更有發展,但景物描寫有些詞窮,難以淋漓盡致,所以用重疊複合的文辭來展現。

《九歌·湘夫人》裡有這麼幾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這裡的嫋嫋就是描寫秋風的柔弱細長,同時也反映情思浮動。用洞庭湖的湖波欺負表現思緒的起伏。詩中彷彿有畫,意境也出來了。

及至南朝劉宋時期,謝靈運的山水詩意境就更加豐富了。

他的一首《石壁精舍還湖中作》中寫道: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遊子憺忘歸。出穀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這幾句均是寫出了一種擬人化的情態。林壑把夜色收起來了,雲霞把晚霞收起來了,菱花和荷花互相映照,蒲稗互相依偎著。在謝靈運的詩裡,山水花草都有了情。

末尾”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又抒發了自己的志向,淡泊名利,情,景,志相融合,意境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還有一些很著名的詩句,比如紅杏枝頭春意鬧,雲破月來花弄影,鬧字和弄字,這種具有擬人化的寫法,把意境全寫出來了。他們代表了詩人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通過景物動態淋漓地展現了出來,說得通俗點,叫寫活了。


八閩公子


李商隱的詩比較美,好似沒所指,卻又意味雋永,比如“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一句,相傳是與宮女相戀,久不得見,於是寫詩表相思之情。比如他的另外一首《無題一》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流傳千古的名句,但是你非要追究他寫什麼,好像又抓不住所指,後人牽強附會的東西並不能完全準確的表達詩人的內心,所以從無題也可以看出大概,但是全詩真是意味深長、意境唯美。小李的詩存世不算多,但都非常優美,值得好好品讀。


楊師周易研究


意境優美的詩詞歷來很多,但讓我印象深刻的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之所以讓人難忘,不但是因為這是蘇詞的代表作,更因為詞句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並且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絕唱;

不知多少人在中秋佳節時舉杯邀月,對酒當歌;口中吟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更有多少分屬兩地的痴男怨女懷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願望想著念念不忘的那個人。

初次接觸這首詞是初中的時候,那時候雖然不能全懂詩詞含義,但是現在想來當時讀起來清雄曠達,尤其是其中的“我欲乘風歸去”激起了少年時代的我無限遐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胸懷三點墨,著述一紙文;我是三點文墨,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贊關注。個人淺見歡迎指正批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