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高掛,客家人的幸福味道

庚子年·鼠年迎春

新年即將到來之際

到處都洋溢著喜樂氣氛

滿街掛滿了大紅燈籠

逛著花市精心挑選年花

炸芋圓、饊子、煎圓

香氣四溢的美味佳餚

孩童們的歡聲笑語

新春將至年味濃

來看看客家人過年都有哪些年味吧

年味是紅紅火火

街邊燈籠高高掛起

顏色鮮豔喜慶

洋溢著濃郁的年味

春節掛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

增添了喜迎新春佳節的歡樂氣氛

選擇喜氣洋溢、大吉大利的春聯

在大年三十的時候貼上

大紅色彩配上吉祥話語

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

貼上春聯和福字的時候

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年味是香氣四溢

梅州客家人制作油炸小吃已有數百年曆史。客家人由中原南遷,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溼冷,於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於禦寒祛溼。油炸食品耐保存,成為了客家人極為鍾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

饊子

客家人過年時

家家都要吃的炸品--饊子

用麵粉、豬油、雞蛋、芝麻和好面後

用刀切成條狀

擺出花樣入油鍋炸制而成

饊子口感香酥、色澤金亮

煎圓

煎圓寓意“團圓、圓滿”

剛出鍋的煎圓香氣四溢

外酥脆內綿軟,香甜可口

酥脆的皮和滿口濃郁的芝麻香

口感在嘴裡蔓延開

是幸福香甜的滋味~

芋圓

把芋頭清理乾淨後成絲狀

再加上糯米粉、生薑絲

花生、鹽等配料後

下油鍋炸而成

炸芋圓吃起來口感酥脆

有濃郁的香芋味

餓了饞了吃上一塊

甚是滿足

蘭花根

選取上好的糯米

經過多道複雜的程序

成品飽滿

色澤金黃

口感酥香

是老少咸宜的小零食

牛耳公

牛耳公口感香脆、味道可口

因其外形與牛的耳朵相似而得名

用糯米粉、磨碎花生粒、芝麻

加配料後炸制而成

口感香脆甜鹹

是客家人喜愛的過年小點心

糖花生

掛著潔白糖霜的花生

最能喚起客家人記憶

含在嘴裡等糖霜完全化開後

才將花生咬碎再來一次香脆的享受

一顆接著一顆不願停下來

油角

油角形狀似錢包

裡面包著糖、花生、芝麻等餡料

形狀似元寶

因為被賦予錢包飽漲的好意頭

是客家人賀年必備的食品

甜粄

甜粄看上去樸實無華

就跟客家人一樣

繞繞韌韌,歷久彌堅

吃法多樣

切成小塊用油煎

煎成金黃色

外酥內韌,香甜可口

也可以切成小塊直接吃

蘿蔔粄

用糯米和蘿蔔絲等做成蘿蔔粄

用香蕉葉墊住放在鍋裡蒸

蘿蔔粄蒸熟後

切片煎至兩面金黃

香香脆脆、外焦裡嫩

吃起來非常滿足

年味是垂涎欲滴

娘酒雞

娘酒雞具有暖身、驅寒

補血的功效

味道甘甜鮮美

略帶淡淡酒香

令人回味無窮

是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菜品

釀豆腐

將豬肉香菇等作料

釀入新鮮的白豆腐中

煎至變色後

放入砂鍋煲燜煮

外皮焦脆

內裡香嫩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做法考究

炸後的五花肉盛入碗裡

鋪上梅菜蒸透

肉爛味道香濃

口感肥而不膩

鹹中帶甜

湯汁淋在飯上甚是下飯

臘味

臘味是春節期間

必不可少的佳餚

客家人自制臘味

樓頂上、院子裡或屋簷下

晾曬著一串串的臘腸

一塊塊的臘肉、臘豬肝

臘魚、臘鴨各式各樣

在冬日的陽光下

油亮剔透,香味撲鼻

滷味

家家滷味,戶戶飄香

滷雞鴨是最常見的

包括雞鴨腳,雞鴨腎、雞蛋等

滷菜的奇妙之處

在於化平淡為神奇

將滷製的肉類

反覆熬煮翻滾

將肉類重新煥生機

滷味是餐桌上的開胃精靈

香嫩可口、香味濃郁

下酒下飯都甚佳

年味是花團錦簇

逛花市

過年當然也少不了逛花市了

鮮花綠植帶來喜氣和生機

花市現場能感受到

濃濃的喜慶氛圍

現場花卉眾多

五彩繽紛、花團錦簇

逛花市購年花

年味更加濃郁

新年之際到處都是

紅紅火火、歡聲笑語

濃濃的年味

香香的美味

做飯的煙火味

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刻

內容綜合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