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瑞葉生香,迎春過年



大寒

左河水

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

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

瑞雪兆豐年。過了大寒,便是年;捱過嚴冬,便是春。不用對面前的寒冷大雪發愁,你只要憧憬來年的豐收。冬已到尾聲,春在不遠處張望,一想到這,眼前的寒意便不算什麼,更何況,還有個團圓的年,在等著。

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第三候說明大寒的氣溫極低:此時,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凍到水中央,且又厚又結實。

大寒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作為最後一個月“臘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雖是農閒時節,但家家都在忙“大寒迎年”。大寒,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洗浴”等。


嶺南民諺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傳統節氣中極冷的這一天,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幹魷魚、冬菇等。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有一種寒咳,可以吃糯米煮紅棗粥。

今年“送神”過後兩天,便是大寒。這個時候,潮汕家家戶戶的主婦們都在準備“三牲”祭祀。做紅桃粿,蒸發糕。而我也沒有閒著,忙著買燈籠,裝扮家裡。庭院籬笆要掛上,露臺的花木也要裝點,買哪一款的燈籠,哪一種春節飾品,都是一項看不見卻費神的工作。


今年,我把買北歐冬青的錢給省了下來,買了一個臺式插花器,把家裡將將要開過的桔梗拿來練練手,自己沒有什麼信心,卻得到倆孩子的大力鼓勵,然後便打起家中所有花木的主意。

樹葡萄的枝幹別緻,枝葉繁茂,可是長得太高,而且可能今年天氣溫暖,它居然開始開花準備結果,我都捨不得去動它。

南天竹的葉子悄悄染了一點紅,剪下來,稍加整理應該也不錯,卻發現這兩天開始掉葉,應該是準備迎接新生嫩葉儲蓄養份。

玫瑰花圃的玫瑰花卻開得七七八八,估計到了春節就該都謝了。


金銀花,萬字茉莉卻又是藤蔓,只能是陪襯……發現花木雖多,真正能打上主意的卻不多,怪不得人家一枝馬醉木便需要幾十甚至上百呢。

只能靜待今年是否有早開的桃花,或者就只擺放媽媽自己養的水仙了。

如今,隨著時光荏苒,光陰如梭,一年更比一年快。也因為時代不同,穿新衣不用再等過年,吃零食也無須以過節之名,對年的期待便漸漸的淡了,而年味更是一年更不如一年。但不管時代如何變,別人的觀點是天天穿新衣,何須等過年,但我始終對年持有無法替代的情結。我覺得過年最好的儀式,便是家裡裡外外清洗乾淨,擺上年花,掛上年飾,穿上新衣,以乾淨整潔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

雖然,對於一把年紀卻依然堅持過年穿新衣的我,讓許多朋友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的好笑。他們都大度而好意的覺得,我還沒有打心眼裡長大。好吧,我承認,每個成年人的心裡都藏著一個小孩子。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在這個寒冬臘月的最後一節氣,我們以為正在經受著嚴寒,其實是走在迎接春天的路上。特別是過年返鄉的熱潮大軍,把大寒沖洗得溫婉動人,就像冰天雪地裡家家戶戶門前懸掛的紅燈籠,就如白雪皚皚的山岡上那一樹紅豔豔的梅之芳華,就像天地只剩蒼茫荒涼,飄蕩於村落之上的每家炊煙,又如祠堂中香爐裡密密麻麻點燃的祭祖香枝,繚繞著今人的祈禱與懷念,寄託著對家人平安的祈祝與對來年順遂的期盼。這個看起來寒氣逼人的節氣卻是把最深的情,最濃的香,最好的暖,留給歸來遊子,融化他們冰凍三尺的鄉思,為家家團圓增添的一壺暖心酒。

大街上的迎春年花,每人買多買少,都是為了給過年增添喜悅與美好。菜市場上喧鬧吵雜,是歲月靜好的紅塵。每戶人家在廚房忙碌的主婦們,是逢年過節特有的喜慶煙火。還有放假回家的孩子們,三五成群的玩耍,是難得的放鬆嬉戲。大寒至,快過年,大人對孩子多了一份寬容,想要責罵的話到了嘴邊會嚥下,年終歲暮,多說好話,來年才會更加聽話。而成人之間,能放下的便放下,能消除的便消除,所有的不如意就留給舊年,把所有的美好寄託給新年。


天寒地暖回家路,煮酒圍爐話家常。

把不如意的都撣去,以一樹繁花迎春至。

心存熱望、眼望希冀,在冬天的最深處,

洞見春天喧而不鬧的花意。

四季輪迴,一年又開始。

始終相信,最美的日子就在不遠處。

不必榮華富貴,只求心安無愧。

無須錦衣玉食,但願歲月靜好。


一粥一飯可裹腹,一室一房可安眠

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平安喜樂歡愉

大寒到了,春節近了

冬天已到最深處了,春天還會遠嗎?

始終相信,只要你信,明天一定會更好

2020年1月16日星期四17時3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