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朗報復軍事將領被美國擊殺,美國會轟炸伊朗文化遺址等52個地點。對此你怎樣看?

連城善居樓



薯烤條


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遇襲身亡這一突發事件及其後續的連鎖反應超出了國際輿論的最初預期。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總統魯哈尼的扼腕頓足之情溢於言表,兩伊什葉派民眾的憤懣情緒接連不斷地被引爆。在此情形下,美伊之間上演互懟大戲。伊朗方面威脅,美國在中東的35處目標將成為其報仇雪恨的對象;美國方面則以瞄準伊朗52處目標作為反擊,特朗普甚至放言,其中包括關涉伊朗的文化遺址。總而言之,蘇萊曼尼事件在一段時期內將對本已裹足不前的美伊關係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甚至讓雙方的軍事角力有了一觸即發的觀感。一度回暖的美伊關係何以跌至冰點?美國為什麼突然要對蘇萊曼尼痛下殺手?

特朗普上臺以來,美伊關係出現逆轉,奧巴馬政府艱難推進並最終達成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成為特朗普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特朗普以奧巴馬政府急於達成協議而對伊朗妥協過大以及伊朗違反該協議相關規定為由,對伊朗下達最後通牒。威逼無果的情形下,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加大對伊單邊經濟制裁。不僅如此,美國對伊朗釜底抽薪,將制裁範圍毫無懸念地拓展至油氣出口領域。由於包括諸多歐盟國家在內的伊朗石油買家的抵制,美國在經過自己劃定的緩衝期以後,於2019年5月2日正式單方面取消多國伊朗石油進口制裁豁免,這也使得美伊博弈在經濟上日益白熱化,博弈重心逐步轉向涉油領域。作為能源出口大國,被逼到牆角的伊朗當然沒有坐以待斃。此後霍爾木茲海峽出現了撲朔迷離的油輪破壞事件,伊朗被美國指責為元兇和黑手。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武裝聲稱,襲擊活動重挫沙特大油田和煉油廠,這使得美國對海灣地區的航行安全充滿憂慮。特朗普接連推出“中東戰略聯盟”和“中東護航聯盟”,無奈收效甚微,如何更加有效遏制伊朗的擴張步伐成為美國不得不認真思考的關鍵問題。

在美國看來,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擴張主要通過敘利亞內戰和也門內戰實現。伊朗“聖城旅”深度介入敘利亞內戰,並事實上得到敘利亞政府的支持。由於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近年採取了逐步淡出的策略,接受了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優勢地位,美國對“聖城旅”在敘軍事活動難有直接應對,主要是通過以色列來與“聖城旅”進行直接軍事對抗。再看也門,雖然有美國與沙特的支持,但其在軍事實力上難以與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抗衡。總體來說,美國深刻認識到,自己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並未在關鍵的石油出口制裁上收穫預期效果,相較於伊朗在敘利亞和也門也未能獲得優勢地位。不止如此,對於伊拉克這個用心經營近17年的“基本盤”,美國也面臨著因教派政治因素而“失去”的憂慮。在伊拉克境內適時“定點清除”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便成為特朗普的一步“險棋”。美國試圖利用此事件將自己對伊朗的戰略威懾提升到一個新的技術高度,同時對伊朗在敘利亞和也門的軍事存在起到一定的“殺雞儆猴”效應。 就在美伊雙方互懟口水之時,美伊局勢驟然升級,據環球網8日報道,當天早上伊朗官方媒體承認,伊朗對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發動了導彈襲擊。據伊朗報道,到目前為止,阿薩德基地內至少有80名美國軍人被炸殺、200人受傷。





經常用了


不可能也不會,否則美國人是向全世界人民乃至於無始萬靈萬類犯下了一個彌天大罪。吞併式的傾城滅國之戰當下對於美國人極其不利。而除核彈之外的普通網絡衛星高科鋼鐵之戰美國人又並非神話。真正對陣美國人的無勝算所謂的勝算只是世界各國人民被美國人嚇怕了忍辱偷生久了習慣了奴隸生活吧。

伊美之戰伊當首攻機場次攻基地次攻航母全世界開花還打啥呢?


李承岱


這就是美國!可想而知美國的一些領導人和政客是多麼的不尊重人類的歷史文明。因它們的國家根本就沒有歷史。也沒有文明。暴力是它們的最好手段。可以去掠奪它們想要的一切包括別人的生命。在它們的眼中只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