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亂象,前幾年醫院的藥品比藥房貴,現在有的藥店的藥比醫院的要貴一倍,為什麼?

向快樂出發


1.藥品不是普通商品,藥店的規模,人員,設施的配備都是需要滿足相應的規定的。

2.房租,人員成本的上升

3.藥品不是食品,研發週期長,研發費用高,這些都需要在後期的銷售中得到回報。

4.許多基藥其實挺便宜的,選藥時如果圖便宜可以選相對老一些的藥,因為這些藥的研發成本在多年的銷售中已經攤銷了,所以相對比較便宜


內科馬醫生


醫藥亂象,外表雖亂,實則有序可循

前幾年醫院的藥比藥房貴,現在藥店比醫院貴?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一定。不是說所有的藥品都是這樣的現象的,不能以一種藥品的價格就來認定所有,以斑窺豹的說法,根本是不成立的。

先來說說醫院。像我們醫院,17年左右就開始對除了中藥飲片外的藥品取消加成。也就是說,這個藥我們採購價格是6元,賣給老百姓的價格也是6元,就是所謂的藥品零差價。因此,像這類藥,我們都稱為無利潤藥,也笑稱“虧本藥”,因為我們要去養護它,也難免有報損,變質過期等等現象。還有一類是政府控價,而市級“二次議價”,那麼這部分藥品可以有個利潤空間,大概5%~10%左右。因為採購途徑一樣,因此,各個醫院的相同藥品的價格都是差不多的。

說說外面藥店,藥店裡面出售的藥,主要有分為兩類,一個類是政府定價的藥,這個藥是由物價部門制定了一個最高的零售價,藥店可以在這個範圍內去定價,但是不能超過這個定價的價格。另外一類就是市場調節的藥,由生產的廠家的經營和生產成本,及市場的供求的等情況,來對這個藥進行定價。因此,藥店的藥品是存在利潤的,這個是自然的,不然怎麼維持啊。

有些藥,像低價藥品,因為廠家都沒啥錢賺,因此都不去生產了,這類藥政府也就不那麼去管控了,因此,像“谷維素”,之前我們醫院賣2元一瓶,現在採購網廠家那邊過來就26元了,但是外面藥店還是賣6元一瓶,可能是採購途徑不一樣把。這類藥我們醫院就很多,比如維生素c,以前2元,現在12元。碳酸氫鈉針10ml的,以前5毛錢一支,現在22元一支。

所以,這個藥品費問題,還真是很難說清楚的~也不能說哪裡貴,哪裡便宜!


暗夜精靈小Moon藥師


現在的藥店不賣貴做不出來呀,你沒看見藥店的位置都比較好還都是好幾個門面一起的現在的房租大家都知道一個字,貴,消費者不買單誰賣,還是醫院的藥效果好,跟藥店的名字一樣廠家一樣但是含量那是不一樣的,去藥店買藥你沒有檢查誰敢把那麼多計量的藥賣給你呢,藥店的原則是雖然不能把你的病吃好,但是一定不能吃壞,明白吧,其實藥店有比藥利潤更大的你們不知道是什麼,那就是保健品,舉例,一瓶鈣片進價幾塊錢賣出來幾十塊錢不多說了哈哈。。。


不怕貓的老鼠358


首先醫院的藥為什麼便宜,因為國家不補助吵架給醫院,醫院只能是廠家價格出售,所以你有很多藥,醫保藥都會沒有,藥店為什麼貴?因為沒有辦法直接拿到廠家價,廠家現在都會出兩種規格,一種是醫院規格,一種是零售藥店規格區別開來。


陪你哈拉啦



新時代46608


不是出來個4+7帶量採購嗎?所以部分藥品醫院便宜。不是所有藥品


紅豆152998832



小姐姐44654



旭日東昇57834


以上海為例,醫院每一片每一支藥品都必須通過陽光平臺集中採購,進和銷都有醫保部門嚴格監控,包括藥品進價和銷售價格。但藥店不一樣,目前監控還不到位,而且藥店大多為個人開設,進貨渠道多且雜,他們可以選擇非監控的藥品,監管難度大。因此買藥還是建議去醫院,質量安全價格都有保障。


大健康踐行者


政府誰來管藥價,我用醫保買了一瓶同仁堂香砂養胃丸35元,醫藥價格315網上,批發4.5元建議零售價24元,利潤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