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中亞,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為何會苦大仇深?


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雖然同屬中亞五國,不過兩國之間卻是苦大仇深,矛盾甚至越積越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還是源於當地的民族問題,根源則是蘇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成立中亞五國時的遺留問題。

1512年至1920年期間,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還處於希瓦汗國的統治之下,隨著蘇俄紅軍1920年侵入希瓦汗國,推翻了阿布德·阿拉汗的統治,希瓦汗國就此滅亡。蘇俄隨後在其領土上建立了花剌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之後又於1924年解散,其領土被併入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兩個加盟共和國。同年10月,原布哈拉汗國的一部分和希瓦汗國的一部分合並,成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

吉爾吉斯斯坦地區則是在1864年清朝和俄國簽訂《中俄勘分西北邊記》後,於1876年被沙俄強佔。二十世紀初,吉爾吉斯斯坦建立蘇維埃政權,之後於1924年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州,名為卡拉-吉爾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1日,改為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並加入蘇聯。

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之間的矛盾,則是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的劃界。當時,蘇聯為了加強對該地區的統治,對中亞地區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於是便有了中亞五國的組建。早在中亞五國組建之前,該地區的民族遷徙情況十分普遍,各民族主要處於“大雜居、小聚居、互相跨界而居”的局面,仍然保留著一定遊牧民族的特點。

△中亞民族分佈

蘇聯成立中亞五國之後,使得這些國家之間開始形成界限分明的國界線。雖然由於當時各國內均存在眾多的跨界民族,導致劃界之後在邊界問題上一直存在爭端。

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烏茲別克族乃是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自1924年劃界之後,烏茲別克人和吉爾吉斯人之間的矛盾便不斷激化,其中最為嚴重的事件發生在1990年,兩國曾因土地徵用問題而發生嚴重的流血事件,直接導致4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傷。此後,烏茲別克人與吉爾吉斯人的衝突開始持續升級,烏茲別克人甚至發生數次暴動,導致兩國之間的矛盾持續惡化。

事實上,因劃界而產生的矛盾一直存在,只是由於最初大家都還處在蘇聯的共同領導之下,因此這一矛盾尚不是太過明顯,直到蘇聯解體之後,這種矛盾開始漸漸上升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政治問題。


香茗史館


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是非常有淵源的,兩國同屬中亞,並且他們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早期蘇聯的憲法規定,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可以獨立行使國家權力。不過各個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地位並沒有真正實現,因此他們實際上是蘇聯當時的兩個行政區。由於當時蘇聯計劃經濟的影響,他們之間人員來往頻繁。

1924年,一件重大的事情深遠了影響了他們之間的關係,那就是劃分邊界。在劃分邊界以前,他們之間的差別主要是生活方式上。烏茲別克斯坦人主要在費爾幹納盆地和其他綠洲定居,而吉爾吉斯人則在山區以遊牧為生。他們更多的是對自己部族的認同,而民族觀念淡薄。隨著邊界的劃分,雙方的民族意識開始增強。同時,邊界劃分還造成了邊界爭議以及“飛地”的產生。

原因就是當時劃分邊界沒有進行細緻準備,這使得雙方之間的邊界和傳統的居住區不一致,留下了一些有爭議的地區。蘇聯時期,他們不過是兩個行政區,因此有爭議的邊界問題不大。因為蘇聯是把中亞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的,很多基礎建設沒有考慮到邊界問題。比如吉爾吉斯坦的火車需要經過烏茲別克斯坦。當然了,那個時候雙方之間關係緊密。比如每天公交車把吉爾吉斯人送到烏茲別克斯坦的工廠去上班。

不過這為以後雙方邊界問題埋下了伏筆。兩國獨立以後,1991年到1999年,雙方關係發展順利;1998年底之前,兩國的絕大部分民眾沒有認為對方國家是“外國”。由於吉爾吉斯坦拖欠了烏茲別克斯坦的天然氣費,最終烏茲別克斯坦為了保護自己的經濟,關閉了邊境。三天之後,塔什干發生爆炸,16人死亡,烏茲別克斯坦開始在邊界部署武裝人員以及設立邊界哨所。1999年8月,雙方爆發衝突,最終導致邊界兩邊的人交流越來越少,中亞開始碎片化。

從2000到2010年,兩國雖然克服邊界危機對兩國關係的衝擊,但是兩國整體上漸行漸遠。由於邊界問題、水資源問題、跨界民族問題,以及兩國不同的發展模式,加上美國和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博弈,兩國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從2010年到現在。吉南部發生的吉烏兩族衝突加劇了吉國內的民族對立,刺激了吉烏兩國各自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吉烏間邊界流血事件也呈現增加的趨勢;大國關係的變化也為吉烏關係的發展增添了新的變數。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看過一篇文章講流傳在費爾甘那地區“麥子”的故事。兩個碰面先說“麥子”,如果兩人都說“布意代”或都說“布格代”,兩人相擁,如同好友。如果一個人說“布意代”,另一個人說“布格代”,兩人立即大打出手,猶如仇敵。“布意代”是欽察語方言麥子的意思,主要是吉爾吉斯人,哈薩克人,喀拉卡爾帕克人的語言。而“布意代”也是麥子的意思,使用者主要是費爾甘那葛邏祿方言的突厥人。而且多數是被突厥同化的粟特人,也就是今天的烏茲別克人。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早期遊牧民族與定居農耕民族的矛盾。吉爾吉斯人,哈薩克人稱呼河中的烏茲別克和塔吉克人為“薩爾特”這個貶義的名稱,也許就來自粟特這個名稱。相對於誠實,講義氣,崇尚公正的遊牧突厥來說,粟特人就是狡詐,欺騙的代名詞。相反在薩爾特人眼中,遊牧民就是野蠻,好鬥。即便昔班尼帶領金帳汗國九十二部欽察突厥人征服河中,即便當初烏茲別克曾把欽察方言作為烏茲別克民族的官方語言時,還是遭到人口優勢較大的葛邏祿方言的突厥人反對而改變。

即便都遊牧民定居了,這樣長期的對峙還是在繼續。這種對峙在混雜著現代國家和民族的競爭,也許就是今天這種矛盾存在的基礎。另外,蘇聯時期對於領土的劃分,特別是飛地的設計,也是造成衝突的客觀原因。


沃勒甲


中亞這些國家都是″人造國″。沙俄時代這裡稱″突厥斯坦″,劃分了幾個省,各民族混居。蘇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此以民族區分為原則成立幾個加盟共和國,其中烏吉塔三國的邊界線可謂出奇的″絞結″,且有不少飛地。蘇聯解體後不免產生糾紛。這種作法看似尊重″民族自決″,實際上引發民族矛盾。


王祖蔭1


費爾幹納盆地就那麼大。中亞最精華的地方,幾國邊界在此犬牙交錯,有矛盾很正常。


壯美西北靜心飄泊


中亞地區民族混亂局面,在加上原蘇聯隨意化界,導致兩國矛盾不斷!